李隆基为什么能成为皇帝

有人说:唐玄宗李隆基是靠三个女人,才当上的皇帝。

这句话乍一看,觉得很欠抽。

但仔细想想,好像确有几分道理,因为在李隆基漫长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几次机遇,都是和三个女人有关,她们分别是:

武则天,韦皇后,太平公主。

图左中右:太平公主—武则天—韦皇后

如果不是这三个女人,单凭李隆基的出身,到最后顶多也就是个王爷,每天溜溜鸟,喝喝小酒,手中虽无大权,但也坐拥皇室金山,反正饿不死。

但如此一来,就与他日后的伟大抱负,完全背道而驰了。

唐玄宗·李隆基

然而反过来说,如果谁把他和这三个女人之间的关系,简单理解成是李隆基吃她们的软饭,那就大错特错了。

堂堂名留千古的唐玄宗,怎么可能吃软饭?

自古皇室斗争尔虞我诈,即使一个小小的宦官,有时也能主导国家局势,更别说名留青史的唐玄宗了。

其登基背后所隐藏的腥风血雨,跌宕起伏,足够后代无数人说上个几百年,也说不完。

所以今天咱们就来简单捋一捋,唐玄宗李隆基的皇帝命,究竟和这三个女人,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他究竟是靠哪些机遇,才最终顺利登基,成为千古留名的唐玄宗?

图:武则天

第一个机遇,看似跟他的父亲李旦登基有关,实则还是和武则天关系最大。

嗣圣元年,即公元684年,唐高宗第八子李旦,在武则天的扶持下,登基称帝,号唐睿宗,虽名为皇帝,实为傀儡,仍旧是武则天垂帘听政。

然而因为李旦登基,他的子嗣得以晋封,于垂拱三年(687年),仅仅两岁的李隆基,便以皇子身份被封为楚王。

《旧唐书·卷八·本纪第八》: 三年闰七月丁卯,封楚王。

被武则天把持朝政的李唐王朝,可谓时局动荡,初有徐敬业于扬州起兵抗武,后有李冲发兵谋反,数次叛乱数次平复,致使百姓苦不堪言,再到朝中,武则天为除异己,先后诛杀李唐皇室宗亲数百人,又成立制狱,致使告密成风,人人自危,武周建立后,改年号等一系列举措,更一度引发社会震荡,少年李隆基作为李唐皇室侥幸存活的宗亲之一,便是深入经历了整个过程。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三》:时诸武用事,唐宗室人人自危,众心愤惋……敬业贬柳州司马,敬猷免官,之奇贬栝苍令,宾王贬临海丞,求仁贬黟令……皆会于扬州,各自以失职怨望,乃谋作乱,以匡复庐陵王为辞。

影视剧照

他的父亲李旦虽名为皇帝,却只能居于侧宫,不许登朝执政,他的母亲窦妃因被诬陷“厌蛊咒诅”,在李隆基刚满五岁时便被谋害,眼见父悲母死的李隆基,人生完全是被武则天的意志所左右,更别提此后软禁于宫中长达十余年,然而这些早年经历并非全是劫数,相反却造就出李隆基性格中的隐忍。

《资治通鉴·唐纪十九》:己未,立雍州牧豫王旦为皇帝。政事决于太后,居睿宗于别殿,不得有所预。

再退一步说,如果不是武则天扶持李旦登基,恐怕皇子的头衔,还轮不到李隆基。

而成为皇子以后,不论时局如何更替,起码李隆基拥有了继承李唐皇室大统的资格。

只要有机会复辟唐朝,即使还有其他竞争者,李隆基也可以名正言顺的争夺皇位。

再到永昌年间,即公元689年,由于此前的当朝太子李弘,不幸猝死,因为离世时年仅二十岁,膝下无子嗣,同时他也是武则天的第一个儿子,为念及亲情,武则天便将李隆基“过继”于李弘为子,目的是为了继承李弘的香火。

于是李隆基就又多了一层身份,由于李弘不幸猝死后,其父亲唐高宗悲痛万分,便追加李弘为“孝敬皇帝”,这是唐朝开国以来的首例,即在太子死后被追谥为皇帝,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武则天将李隆基过继给李弘当儿子,那李隆基自然就多了一层皇长子的身份,再从“立长子为皇太子”的封建礼制角度上来说,若日后有机会继承帝位,李隆基就显得更加名正言顺了。

这算是他人生中早期的两个大机遇,虽然不论怎么看,都伴随着血淋淋的惨痛,然而历史就是如此充满戏剧性,背负着母亲惨死的血海深仇,以及看着父亲如何作为傀儡,被威逼了整整二十年,更亲眼目睹了武则天将李唐宗亲屠戮殆尽,小小年纪的李隆基,早早便经历了痛苦的人生历练。

而这些历练,全是拜武则天所赐,同时他的福祉,也是拜武则天所赐,可以说武则天完全影响了李隆基最早期的人生轨迹,乃至于影响到他最后登临皇位。

有历练,自然就会有蜕变,而在完成蜕变之前,李隆基要走的路,依旧漫长而又艰难。

直到神龙元年,即公元705年,二十岁的李隆基,参与了太子李显,联合凤阁侍郎张柬之发动的神龙政变,见证了武周政权的垮台。

《旧唐书·桓彦范传》:“太子(李显,之前被武则天复立太子)至玄武门,斩关而入,时则天在迎仙宫之集仙殿,斩易之、昌宗于廊下。”

随着武则天被逼退位,唐中宗李显复位,看似李唐复辟,就在所有人都认为,李唐皇朝终于重回正轨的时候,却因为李显本人的软弱无能,导致韦皇后专擅朝野,联合其兄长韦温,企图篡夺皇权,此后更效仿武则天,试图当第二个女皇帝,而她,正是影响李隆基皇帝命运的第二个女人。

图:韦皇后

这一次,李隆基终于等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由此走到台前,成为李唐皇室中的实权人物,而完成这一次转变的关键节点,正是由他为主导发动的“唐隆政变”。

影视剧照

说起唐隆政变的起因,并不复杂,但要往前了说,还是和武则天脱不开联系。

起初唐中宗李显被武则天贬为庐陵王,远离朝野,在此期间,他的爱妻韦皇后始终不离不弃,夫妇二人情深似海,共度难关,李显对韦皇后也百依百顺,被传为一段佳话。

《资治通鉴·第二百零八卷》:上(李显)在房陵与后同幽闭,备尝艰危,情爱甚笃。上每闻敕使至,辄惶恐欲自杀,后止之曰:“祸福无常,宁失一死,何遽如是!”上尝与后私誓曰:“异时幸复见天日,当惟卿所欲,不相禁制。”

唐中宗·李显

谁知李显对韦皇后过度的宠爱,却一直持续到李显第二次登基,懦弱的李显复位后,放任韦皇后独揽大权,大事小事皆听从于韦皇后的旨意,他虽有皇帝之名,却并无皇帝之权,再加上性格实在软弱,最终被权欲滔天的韦皇后与安乐公主联手毒杀。

韦皇后影视剧照

《旧唐书·卷七》:时安乐公主志欲皇后临朝称制,而求立为皇太女,自是与后合谋进鸩。六月壬午,帝遇毒,崩于神龙殿,年五十五。

在此期间,韦皇后直接越权,肆意提用韦氏族戚,大肆封官进爵,逐渐形成以韦氏近亲为核心的权力集团,联合起来祸乱朝野,其女儿安乐公主更无节制的卖官卖爵,将官职明码标价,空无才学滥竽充数者,便凭此登临朝政,致使朝野上下一片乌烟瘴气,文武群臣畏惧韦皇后的权势,皆是敢怒不敢言。

安乐公主影视剧照

而早在武则天退位后,原本的朝中重臣已经大换血,发动神龙政变的张柬之等人,尤其对韦皇后形成威慑,为铲除权势道路上的阻碍,张柬之等人相继被韦皇后贬官削权,几乎再无人敢于反抗,便使翻手为云的韦皇后日渐被权力熏心,逐渐萌生出效仿武则天成为女皇之意。

此时此刻,始终静观其变的李隆基,终于决定赶在韦皇后称帝之前先发制人,为夺回李唐皇室发动政变。

但此时的李隆基势力并不如韦后集团,他必须要找到帮手共谋大业。

在李隆基最信任的人里,必然少不了他的姑姑——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影视剧照

早在韦皇后当政之初,虽与安乐公主横行朝野,但她们二人唯独对太平公主有所忌惮,天生强势的太平公主不仅权谋过人,凭借朝中老臣们的鼎立支持,太平公主竟能在与韦皇后的对抗中不落下风,足以可见太平公主独具政治智慧。

而她最为人所称道的一件事,正是其兄李显被毒杀以后,为了能够维持皇族与韦后势力之间的平衡,太平公主便与上官婉儿一同草拟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皇后知政事,任相王李旦参谋政事。

《新唐书·列传第八》:韦后,上官昭容用事,自以谋出主下远甚,惮之。主亦自以轧而可胜,故益横。

此举果然奏效:

一方面,通过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向韦后施压。

另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棋,使相王李旦,也就是李隆基的父亲,曾经的唐睿宗参谋政事。

这样做的目的,自然也是为了分裂韦后的权力,使其无法大权独揽。

我们打个很好的比方就清楚了,正如当初的三国,孙吴一方据守江东,刘备一方死守西蜀,联合起来对抗曹魏,使其无法完全控制整个汉室江山,并由此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势力平衡。

而太平公主此举最大的意义也一样,李显生前虽懦弱无能,但好歹名为皇帝,在一定程度上对韦后势力也能有所牵制,然而李显一旦身死,李唐皇室带给韦后的压力则势必减弱,继而导致韦后无所顾忌。通俗来说,之前李显活着,就算再没本事,再没主见,他也是李唐的皇帝,而韦皇后终究只是“后”,就算垂帘听政,对大事小事指手画脚,也得看一丝李显的面子,在权术中,这是一种微妙的平衡,能够让韦皇后不敢完全的肆无忌惮。可如果李显一死,这种平衡立即就会被打破,韦皇后也就不必再看皇帝的面子。

而在这个关键时刻,太平公主及时的补救措施,避免了韦皇后杀害李显之后,可能会出现的皇室权力崩溃,并在一定程度上与韦后形成了一种新的权力平衡。

这种平衡便是她和相王李旦共同组成,同时名义上李重茂也是皇帝,就算年龄再小再无能,但好歹他姓“李”,有些事情,韦皇后想做之前,还是要忌惮三分。

太平公主的政治才能,由此便可见一斑。

太平公主影视剧照

《资治通鉴·唐纪·第二十五》:中宗之世,韦后、安乐公主皆畏之(太平公主)。

虽然在不久之后,韦后联合其朝中党羽,经过一番运作成功将李旦架空,最终独揽大权,但在唐中宗李显被毒杀之初,太平公主的这一举措却使得朝廷局势得以稳固,没有出现兵变哗然或皇权彻底被韦后架空的局面,也为日后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赢得了宝贵时机。

如果在李显被毒杀之初不立温王李重茂为太子,以及任命相王李旦辅佐朝政,韦氏族戚对于李唐皇室的侵蚀,会比李隆基发动政变时还要深入,届时兵马大权都被韦后势力所掌控,等到李隆基发动政变,就不会再是羽林营能被顺利策反,宫内侍卫纷纷倒戈的局面了。

《资治通鉴·第二百零九卷》:福顺拔剑直入羽林营,斩韦璇、韦播、高嵩以徇,曰:“韦后耽鸩杀先帝,谋危社稷,今夕当共诛诸韦,马鞭以上皆斩之。立相王以安天下,敢有怀两端助逆党者,罪及三族。”

羽林之士皆欣然听命。

因此,我个人认为,太平公主在权术上,实为女中豪杰,而在与韦后的博弈中,也堪称步步为营,处心积虑维持皇室的话语权,企图让李姓皇子继承大统,从而阻挠韦后的势力扩大,或者直白的说,进一步阻止韦后效仿武则天称帝。

所以太平公主之于李隆基,在唐隆政变发动前,就已经影响很大,如果没有太平公主,李隆基所接手的将是一个更大的烂摊子,甚至可以说完全没有发动政变的机会。

此后太平公主帮助李隆基起兵夺权,更是说明了一切。

《资治通鉴·唐纪·第二十五》:(太平公主)又与太子(李隆基)共诛韦氏。

她先是派遣自己的儿子薛崇简,以及亲信刘幽求等部众辅佐李隆基,经过一番周密谋划,最终于七月二十一日发动政变,由此可知,太平公主在李隆基发动政变时,提供了不可忽视的帮助。

薛崇简

《新唐书·列传第八》:玄宗将诛韦氏,主与秘计,遣子崇简从。

当夜,李隆基所属部下万骑果毅葛福顺等人突袭羽林营,接连诛杀韦跨、韦播等韦氏党羽,并以李唐正统之名,成功策反羽林军,随后率军攻入玄德门,守卫内宫的将士得知是李隆基发动政变,立即纷纷倒戈,最终上下齐心,将逃入飞骑营的韦皇后当场斩首,安乐公主等韦氏族戚也随之陆续被杀。

葛福顺影视剧照

《资治通鉴·第二百零九卷》:福顺拔剑直入羽林营,斩韦璇、韦播、高嵩以徇,曰:“韦后耽鸩杀先帝,谋危社稷,今夕当共诛诸韦,马鞭以上皆斩之;立相王以安天下。

敢有怀两端助逆党者,罪及三族。”

羽林之士皆欣然听命……韦后惶惑走入飞骑营,有飞骑斩其首献于隆基。安乐公主方照镜画眉,军士斩之。

斩武延秀于肃章门外,斩内将军贺娄氏于太极殿西。

事成之后,葛福顺等人有意拥护李隆基称帝,然而李隆基却予以推辞,径直前往李旦住所,将兵变过程悉数汇报给父亲李旦。

被武则天软禁二十年,此后更受百般委屈的李旦,抱着李隆基失声痛哭,年轻的李隆基亦为之动容。

当日,参与政变的太平公主亲自冲进大殿,将刚刚当上傀儡皇帝不久的李重茂拉下皇位,继而拥立唐睿宗李旦复位,因此大功,唐睿宗在即位后,便封太平公主为万户,使其成为唐朝有史以来的公主权势之巅峰,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太平公主影视剧照

《新唐书·列传第八》:事定,将立相王,未有以发其端者。

主顾温王乃儿子,可劫以为功,乃入见王曰:“天下事归相王,此非儿所坐。”

乃掖王下,取乘舆服进睿宗。

睿宗即位,主(太平公主)权由此震天下,加实封至万户,三子(李隆基,乃李旦第三子)封王,余皆祭酒、九卿。

而李隆基,则被封为平王,掌左右万骑,随后又获得参与剿灭韦后集团的功臣们的支持,拥立李隆基为皇太子。

唐睿宗眼见功臣们如此信服自己的儿子,当即喜出望外,索性做个顺水推舟,同意了功臣们的意见,册立李隆基为皇太子。

到这一步,李隆基的皇帝宝座,可谓近在咫尺,然而不久之后,却因为权力争夺,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之间,又展开了一番政治斗争,整个过程如下:

唐睿宗复位后,太平公主权势日渐扩大,一度权倾朝野,与被立为太子的李隆基分庭抗礼,虽然起初太平公主对李隆基并不上心,一来李隆基当时很年轻,只有二十五岁,从这个角度来说,浸淫权术一辈子的太平公主,丝毫不担心一个二十五岁的毛头小子,能把枝繁叶茂的她给扳倒。

二来太平公主权倾朝野,唐睿宗由于是半推半就当的皇帝,本性也淡泊,因此群臣们商议朝野大事,经常会听取太平公主的意见,逐渐的就形成了一种“有事直接找太平公主”的默许定势,所以在这个角度来说,太平公主依仗自身权力,也不惧怕李隆基这个皇太子。

但是人呢,一旦享受过权力的乐趣,就不想再轻易放下,太平公主也一样,受到了权力带来的无上尊崇,她开始想要延续自己的权力,于是打算废黜李隆基的太子之位,另立一位傀儡太子,等唐睿宗驾崩以后,自己好垂帘听政。

《资治通鉴·唐纪》:太平公主以太子年少,意颇易之。

太平公主影视剧照

其实仔细想想,武则天,韦皇后,还有太平公主,这三个人的本质,几乎没有多大区别,无非都是为了权力,权力能使人名留千古,更能使人疯狂。

想到就去做,太平公主便开始在朝中慢慢耕耘,寻找合适的机会试图废黜李隆基,而李隆基起初也并未在意,直到各种针对自己的言论甚嚣尘上,且与之相关的权臣都受到诋毁,而太平公主本人也通过各种细节,最终败露了自己的私心,比如退朝时,在宫门内拦住宰相宋璟,暗示其应该改立太子,结果宋璟当场大声反驳,与其他权臣纷纷表示支持李隆基。

《资治通鉴·唐纪》:(太平公主)既而惮其英武,欲更择暗弱者立之以久其权,数为流言,云“太子非长,不当立。”

己亥,制戒谕中外,以息浮议。

公主每觇伺太子所为,纤介必闻于上,太子左右,亦往往为公主耳目,太子深不自安。

即便朝中人人得知太平公主想改立太子,但李旦最终仍旧顶着压力,禅位于李隆基,于先天元年,即公元712年,李隆基登临帝位,称唐玄宗。

图:唐玄宗·李隆基

但接踵而来的事情,却仍旧不简单。

李隆基这位新君的龙椅,坐的一点儿都不稳。

由于李旦退位,成为太上皇,而太平公主依靠多年耕耘,在朝中亲信众多,乃至于七位宰相,有五位出自太平公主门下,一度威胁到李隆基的话语权,自己所发出的诏令下达,也频频受到各种阻碍。

《资治通鉴·唐纪·第二十六》:太平公主依上皇之势,擅权用事,与上有隙,宰相七人,五出其门。文武之臣,太半附之。

朝堂上下, 也因此分成了两股势力:

一方,属于唐玄宗李隆基,以正统皇帝之名治理国家。

一方,则是太平公主,她借助太上皇李旦施于的影响力,专擅朝政。

双方在政见上常常不合,导致彼此势力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最终太平公主决定,不再顾忌亲人情面,准备联合宫女元氏,毒死李隆基,直接谋反。

这可谓是撕破脸皮,彻底与之决裂的做法,换言之,太平公主做出这一决定的时刻,便再没有退路,如果成功,则李隆基身死,太平公主得逞,而一旦失败,太平公主将会背上篡位的罪名,而归附她的党羽,也将万劫不复。

《资治通鉴·唐纪》:太平公主与益州长史窦怀贞等结为朋党,欲以危太子。

——

《资治通鉴·唐纪·第二十六》:太平公主依上皇之势,擅权用事,与上有隙,宰相七人,五出其门。文武之臣,太半附之,与窦怀贞……(此处省略好几个人名)……及僧慧范等谋废立,又与宫人元氏谋于赤箭粉中置毒进于上。

结果太平公主万万没想到,在她决定发动政变之后没多久,李隆基便通过密报,获悉了太平公主的谋反计划,想借此时机将其铲除。

但因为毕竟是自己的亲姑姑,李隆基仍旧念及亲人之情,同时还担心如果真的与太平公主兵戈相向,那太上皇李旦肯定会责备自己,于是李隆基陷入了左右两难,始终举棋不定。

这时候,跳出来一个关键人物,正是当朝宰相——崔日用。

图:宰相·崔日用

崔日用对李隆基说了一番话,最终导致李隆基痛下决心,先发制人,大义灭亲,史称“先天政变”。

《资治通鉴·唐纪·第二十六》:荆州长史崔日用入奏事,言于上(李隆基)曰:“太平谋逆有日,陛下往在东宫,犹为臣子,若欲讨之,须用谋力。今既光临大宝,但下一制书,谁敢不从?万一奸宄得志,悔之何及!”

(大意为:您得先下手为强啊!)

上曰:“诚如卿言;直恐惊动上皇。”(可我怕惊动太上皇他老人家。。)

日用曰:“天子之孝在于安四海。若奸人得志,则社稷为墟,安在其为孝乎!请先定北军,后收逆党,则不惊动上皇矣。”

(大意为:事关国家社稷,先偷偷干了再说啊!)

上以为然。以日用为吏部侍郎。

而后,宰相魏知古在李隆基的授意下,于上朝时故意“告发”太平公主意图谋反,李隆基顺势下令将其诛灭,其实太平公主想要谋反,李隆基早就知道,但就是要在公开场合让人刻意点破,这样他便能名正言顺的行铲除之计。

经过一系列惨烈的平叛行动过后,太平公主的党羽均被斩首,而她本人,在平叛三天后,被李隆基赐死于家中,时年48岁。

《资治通鉴·唐纪·第二十六》:太平公主逃入山寺,三日乃出,赐死于家,公主诸子及党与死者数十人。

到此,唐玄宗李隆基终于坐稳了皇帝龙椅,此后朝中再无祸乱,由此励精图治,开创了为后世所称颂的“开元之治”。

综上所述,不论是武则天也好,还是韦皇后,亦或是太平公主也罢,这三人对于李隆基的影响,皆可谓极其深远。

武则天主导了李隆基的年少命运,带给他惨痛经历的同时,也赋予了他坚韧的历练,更在一定程度上,因为扶持李旦称帝,从而使李隆基有了继承大统的资格,这其中,还有些戏剧成分,毕竟当时李隆基年龄太小,才两岁,料是武则天再高瞻远瞩,她也没能看出李旦的三儿子长大以后,竟如此英武。

韦皇后的专擅朝政,则让李隆基得到了施展抱负的机会,并以“唐隆政变”为突破口,一跃成为李唐皇室的实权派人物。

而太平公主,对李隆基的影响,则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积极之所在,帮助李隆基成功发动唐隆政变,进一步巩固了李隆基在朝中的实权,帮助其积攒下了最初的威望。

消极之所在,则在于后期李旦传位李隆基后,与其争权夺势,积累了深厚的政治经验,也算磨炼了李隆基的心智。

这三个女人,都在唐玄宗的波澜一生中,产生了难以磨灭的作用,但最终能使他当上皇帝,还是和他的个人努力关系最大,没有日复一日的努力奋斗,没有真才实学,就算来十个武则天,八个韦皇后,也难能施展雄心抱负。

但反过来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三个女人或直接或间接的对于李隆基命运的影响,历史也将被改写,而我们后人所看到的大唐,则必定会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其实到最后,还有一个女人,对李隆基的影响,可能比这三个女人都要大,而且差点儿还让李隆基丢了皇位,甚至连李唐皇朝也差点儿给搞没了。

大家猜,这个女人,她是谁~~~?

——————

关注作者:钱品聚,了解更多历史与文化秘闻,带你发现更大的世界~

——————

参考文献:

·《旧唐书·卷八·本纪第八》: 三年闰七月丁卯,封楚王。

——————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三》:时诸武用事,唐宗室人人自危,众心愤惋……敬业贬柳州司马,敬猷免官,之奇贬栝苍令,宾王贬临海丞,求仁贬黟令……皆会于扬州,各自以失职怨望,乃谋作乱,以匡复庐陵王为辞。

——————

·《资治通鉴·唐纪十九》:己未,立雍州牧豫王旦为皇帝。政事决于太后,居睿宗于别殿,不得有所预。

——————

·《旧唐书·桓彦范传》:“太子(李显,之前被武则天复立太子)至玄武门,斩关而入,时则天在迎仙宫之集仙殿,斩易之、昌宗于廊下。”

——————

·《资治通鉴·第二百零八卷》:上(李显)在房陵与后同幽闭,备尝艰危,情爱甚笃。上每闻敕使至,辄惶恐欲自杀,后止之曰:“祸福无常,宁失一死,何遽如是!”上尝与后私誓曰:“异时幸复见天日,当惟卿所欲,不相禁制。”

——————

·《旧唐书·卷七》:时安乐公主志欲皇后临朝称制,而求立为皇太女,自是与后合谋进鸩。六月壬午,帝遇毒,崩于神龙殿,年五十五。

——————

·《新唐书·列传第八》:韦后,上官昭容用事,自以谋出主下远甚,惮之。主亦自以轧而可胜,故益横。

——————

·《资治通鉴·唐纪·第二十五》:中宗之世,韦后、安乐公主皆畏之(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又与太子(李隆基)共诛韦氏。

——————

·《资治通鉴·第二百零九卷》:福顺拔剑直入羽林营,斩韦璇、韦播、高嵩以徇,曰:“韦后耽鸩杀先帝,谋危社稷,今夕当共诛诸韦,马鞭以上皆斩之。立相王以安天下,敢有怀两端助逆党者,罪及三族。”

羽林之士皆欣然听命。

——————

·《新唐书·列传第八》:玄宗将诛韦氏,主与秘计,遣子崇简从。

——————

·《资治通鉴·第二百零九卷》:福顺拔剑直入羽林营,斩韦璇、韦播、高嵩以徇,曰:“韦后耽鸩杀先帝,谋危社稷,今夕当共诛诸韦,马鞭以上皆斩之;立相王以安天下。

敢有怀两端助逆党者,罪及三族。”

羽林之士皆欣然听命……韦后惶惑走入飞骑营,有飞骑斩其首献于隆基。安乐公主方照镜画眉,军士斩之。

斩武延秀于肃章门外,斩内将军贺娄氏于太极殿西。

——————

·《新唐书·列传第八》:事定,将立相王,未有以发其端者。

主顾温王乃儿子,可劫以为功,乃入见王曰:“天下事归相王,此非儿所坐。”

乃掖王下,取乘舆服进睿宗。

睿宗即位,主(太平公主)权由此震天下,加实封至万户,三子(李隆基,乃李旦第三子)封王,余皆祭酒、九卿。

——————

·《资治通鉴·唐纪·第二十六》:太平公主以太子年少,意颇易之。

·《资治通鉴·唐纪·第二十六》:(太平公主)既而惮其英武,欲更择暗弱者立之以久其权,数为流言,云“太子非长,不当立。”

己亥,制戒谕中外,以息浮议。

公主每觇伺太子所为,纤介必闻于上,太子左右,亦往往为公主耳目,太子深不自安。

·《资治通鉴·唐纪·第二十六》:太平公主依上皇之势,擅权用事,与上有隙,宰相七人,五出其门。文武之臣,太半附之。

·《资治通鉴·唐纪·第二十六》:太平公主与益州长史窦怀贞等结为朋党,欲以危太子。

·《资治通鉴·唐纪·第二十六》:太平公主依上皇之势,擅权用事,与上有隙,宰相七人,五出其门。文武之臣,太半附之,与窦怀贞……(此处省略好几个人名)……及僧慧范等谋废立,又与宫人元氏谋于赤箭粉中置毒进于上。

·《资治通鉴·唐纪·第二十六》:荆州长史崔日用入奏事,言于上(李隆基)曰:“太平谋逆有日,陛下往在东宫,犹为臣子,若欲讨之,须用谋力。今既光临大宝,但下一制书,谁敢不从?万一奸宄得志,悔之何及!”

上曰:“诚如卿言;直恐惊动上皇。”

日用曰:“天子之孝在于安四海。若奸人得志,则社稷为墟,安在其为孝乎!请先定北军,后收逆党,则不惊动上皇矣。”

上以为然。以日用为吏部侍郎。

·《资治通鉴·唐纪·卷二十六》:太平公主逃入山寺,三日乃出,赐死于家,公主诸子及党与死者数十人。

谢谢平台邀请

纵观历史,活得最战战惊惊的,通常不是皇帝,而是众多的皇子。

皇子只是皇帝的儿子,有的可能兄弟有几十上百人之多。要当上皇帝,必须首先争取到太子之位。

可就算历经重重艰辛做到了太子,还要费尽心思保住这来之不易的位置。既要讨好皇上,不出半分差错,免得授人以把柄,被谏官抓住弹赅。还得整天提放着自己的兄弟出阴招放暗箭,怕一步走错全盘皆输。

争太子之位时各皇子已在私底下明争暗斗互泼脏水,难保别的皇子日后当上皇帝后不会秋后算帐。

众多的皇子内心明白,日后若当不了皇帝,就变成命悬兄弟之手,最后能否善终还是个未知之数。

手足间争斗,后宫一众嫔妃间也没闲着,虽不见刀光剑影,却也是荆棘丛生。众皇子在这种氛围之下生存,人人为求自保,不得不练就得心狠手辣。

因此,最后能当上皇帝的,其手段必是众皇子中最高的一个。(就算是傀儡皇帝,也有其过人之处和利用价值。)

再说回李隆基,李隆基是太平公主的哥哥相王李旦的第三个孩子。其手段相当不简单,这里不再赘述。(可参考其生母惨死、辅助李旦登基逼迫当时的皇帝李重茂退位、登上皇位后躲过姑姑太平公主的毒手,再逼其自尽)

可以说李隆基靠的是过人的手段成为皇帝。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21504.html

(0)
上一篇 2022-09-11 上午10:10
下一篇 2022-09-11 上午10:17

相关推荐

  • 嫁给一个超级怂,超级怕事的男人怎么办

    谢请! 这世上每一个人都是平庸的,也都是脆弱的!我们也都有怂的时刻。有时候怂并不是软弱无能的表现,或许只是适时的韬光养晦!或许只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但不知道你所谓的超级怂是什么…

    爱问 2022-10-22
  • 如何让自己放下手机(让孩子自动放下手机)

    现如今,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信息也越来越丰富。从微博、公众号,到抖音、今日头条……我们每时每刻都渴望从手机里汲取“毒品”一样的碎片式信息。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业余生活逐…

    爱问 2023-04-09
  • 湖北在中国是什么地位

    感请,我长期在湖北居住,非常乐于参加这个话题的讨论。一、湖北是全国有名的鱼米之乡湖北素有千湖之省之称,境内大小湖泊 1000多个, 水域面积 2700多 平方公里。内河长达3.5万…

    爱问 2022-07-17
  • 伊朗外长遭美国制裁

    先说结论:难道现在没制裁吗?对欧美搞绥靖和软弱政策,欧美国家就能放过伊朗了? 伊朗一名内奸伏法,引发西方反对,果然带路党没好下场 12月12日,伊朗方面处决了在该国拥有一定影响力的…

    爱问 2022-11-30
  • 不给孩子零花钱会有影响吗(孩子学校不给生活费怎么办)

    这是我的一篇文章 供你参考。 孩子进入小学后就等于进入了一个小社会圈子,有自己交往的范围和要好的朋友。如今孩子之间友谊的交往不仅仅局限于情感交流,必要的人际交往也需要一定的经济付出…

    爱问 2022-12-31
  • 男朋友和一夜暴富,你会选哪个为什么

    ,首先我们要从两个层面来思考! 自身发展V新感情 1.若是因为个人事业发展,这是不影响双方情感的,在追逐梦想的同时,也可帮男友一把,好的感情者是一起磨难经历出来的结果。所以个人认为…

    爱问 2022-04-21
  • 科比布莱恩特与勒布朗詹姆斯比赛

    数据詹姆斯强,遇到的挑战科比强,不管季后赛总决赛,科比遇到的防守人可以横扫詹姆斯遇到的防守人,科比更注重比赛的胜利而不是数据,有担当,最后一个球从不退宿,詹姆斯是个完美爱好者,他会…

    爱问 2023-04-08
  • 小时候在农村有哪些你忘不了的美味的食物

    小时在农村,常常于不经意间在田间地头、山坡路旁、林间野地发现一些美味,让人踯躅前行、留连忘返!这于我们这般农村野孩子来说,绝对是赏心乐事! 桑椹 可能很多人童年都有采吃桑椹的经历。…

    爱问 2023-04-28
  • 王者荣耀qgc联赛ag比赛

    ag超玩会自从降级之后就很少出现在大家的视野当中,今天他们征战了次级的qgc联赛,而八进四的比赛中他们的对手是老队伍wfd,最终他们以1-3不敌对手。 前两局ag超玩会被wfd盾山…

    爱问 2023-01-08
  • u23亚运会韦世豪张玉宁叙利亚

    8月16的晚上,在第18届雅加达亚运会男足C组的第二轮比赛里,中国U23队3-0大胜叙利亚,提前一轮获得小组出线。本战最激动人心的镜头出线在上半场快结束的时候:韦世豪后场长途奔袭,…

    爱问 2023-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