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冲冠一怒为红颜”,大明王朝的边关重将吴三桂,真的是为了一个女人投降了吗

首先,是否真的是冲冠一怒为红颜,这只有吴三桂自己知道。这句话出自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的《圆圆曲》,回答结尾有《圆圆曲》原文。

崇祯对吴伟业可以说有知遇之恩,而他后来在清朝为官也是被迫,后来也托辞归隐了,按照他的心理分析,当得知吴三桂投降了大明的敌人清朝时,他的那种愤恨心理可想而知,在投降清朝之前,吴三桂还投降了李自成,同样是投降,吴伟业并没有把重点放在吴三桂投降李自成。《圆圆曲》很有可能是对这位明朝大将的嘲讽与谩骂。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这句诗前半句是说吴三桂命全军为崇祯带孝,但别忘了,他之前是已经投降了灭亡明朝的李自成,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在听说了李自成的手下刘宗敏霸占了陈圆圆之后,他才做出这番举动,很难说不是因为陈圆圆,而俱缟素只是一个借口。

但是如果单纯是为了陈圆圆也并不太可能,陈圆圆被霸占只是一个导火索。陈圆圆之前是田宏遇买来献给崇祯的,因为田宏遇的女儿是崇祯喜爱的一个妃子田妃,田妃去世后,田宏遇当然会失去一些势力,于是他想着继续攀附崇祯,就找到了才与色甲天下的陈圆圆,但是崇祯并没有动心,陈圆圆就被暂时留在了田府中。吴三桂之前也是听闻过陈圆圆的,也想见一见陈圆圆,可以说,他对陈圆圆是倾慕的。

吴三桂在田宏遇府中做客时见到了陈圆圆,田宏遇看出来吴三桂的心思,所以他决定将陈圆圆送给吴三桂,这样分析,他即便攀附不到崇祯,那么吴三桂也是一个良好的选择。吴三桂装了装正经,再三推托后才收下陈圆圆,但是随后他收到朝廷命令去镇守城池,并没有把陈圆圆带走,将她留在了自己父亲吴襄的府中托父亲照顾,按照常理来说,也是不可能将陈圆圆带回军中的。

吴三桂作为山海关总兵,他太知道自己的处境和可能遇到的情况,加上袁崇焕被冤杀,祖大寿投降清朝,以及以前的多位大臣被杀和投敌等情况,吴三桂也一定不会信任崇祯,所以在北京被围攻时,奉命去支援解围的吴三桂也是缓缓行兵。最终明朝灭亡后,吴三桂投降了李自成。

他为什么会投降李自成,可以从以下几个原因分析, 如有错误,请批评指正。

首先,李自成是汉人,明朝所奉行的民族分化,让少数民族互相牵制的政策,加上明朝和清朝多年的战争,按照正常的心理习惯分析,吴三桂的投降对象,首选一定不是清朝;

其次,李自成势大,他的势力可不止在北京,按照当时的格局来看,李自成很有可能是接班明朝的一支力量;

再次,吴三桂处在李自成和清朝的夹缝中,所守的是孤城,如果只凭自己手下的军力自立为王,或者前后应战对敌,实在是困兽之斗,我相信作为一个将领,这点分析能力他还是有的。何况,之前他和李自成交过手,他打不过李自成的军队,他也领教过八旗铁骑的勇猛,他也并非对手。

最后,吴三桂一定会投降,不会自立。在投降之前,他曾经分析过形式,还询问过手下,说现在李自成势大,我们该怎么办?而他的手下答复他,该怎么办,会听从吴三桂。所以,吴三桂也算是识时务者,他和他的手下也在心里有过打算。

投降了李自成后不久,吴三桂听说了李自成的手下刘宗敏霸占了陈圆圆,立即改变了决定,反叛李自成,可以说吴三桂的求生欲很强。为什么这样说呢,在他听说陈圆圆的事情的同时,他不可能没有听说李自成一伙人在北京城的所作所为,仔细分析,李自成和李自成手下的这伙人是成不了大器的,而反观多尔衮摄政的清朝,他们的制度和行为,俨然是比李自成强的。而为了师出有名,在崇祯死后投降了李自成的吴三桂又令全军戴孝,为明朝也好,为崇祯也好,这只能说大家不说破的一个荒唐理由罢了。

这样一来,清朝的大腿是可以抱的,即便李自成用是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做威胁也没用,吴襄被杀后,所谓的国仇家恨就也成了吴三桂要消灭李自成冠冕堂皇的理由。山海关大战前,吴三桂就积极联络了多尔衮,可以说清朝有机会坐收渔人之利。清朝此前曾不止一次攻入明朝境内,而且没有走山海关,所以山海关并不是阻挡清军的绝对障碍。

山海关大战,清军在附近坐山观虎斗,打了七八个小时,吴三桂根本不是李自成的对手,在接到吴三桂的求援后,多尔衮一直在拖,第一,吴三桂真的投降吗,得仔细看看;第二,得仔细看看李自成一伙人的战斗力如何,再做应对;第三,吴三桂和李自成双方消耗殆尽后再出手,这对于清军利大于弊。当多尔衮参与战斗后,李自成一方溃不成军,不敢再战,仓皇逃跑,吴三桂也不敢不兑现自己投降的承诺了。

所以,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三桂对陈圆圆肯定是有感情的,但是并不能成为他投降清军的唯一理由。

如有错误,请批评指正!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22885.html

(0)
上一篇 2022-09-19 上午10:07
下一篇 2022-09-19 上午10: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