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年俗,一定要拍出年味儿!… 而年味儿只有人才能感知,如果忽略了人这一主体,年味儿就无从谈起,年俗也就不能很好的得以体现…
因此,要拍出打动自己、打动他人的年俗作品,就一定不要脱离“人”这一重要要素… 换言之,就是将年俗中的元素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思,把人的感情、情绪融入其中,作品才能传递出浓浓的人味儿、年味儿… 切不可拍山就只是山,拍水又只是水。
比如说年俗中的贴对联、包饺子、放鞭炮等…
切记:对联不只是贴在墙上、孤零零的一副对子;饺子不只是摆在桌上、没有温度的面食;燃放的鞭炮亦不单单是阵阵硝烟中的星星点点… 而应是大手牵着小手,共同扶着对联比来比去找位置;是一家人其乐融融围坐在一起,擀皮的擀皮儿,和馅的和馅,唠着磕儿的包饺子,以及大人们把着怯生生的孩子的小手去点炮捻儿,然后一起跑一边,在声声炮竹声中,迎接新的一年与希望…
春节前一定要想好拍摄的主题和地点,规划好路线,年前就要准备好拍摄器材。从镜头方面来讲24~70、70~200毫米镜头比较常用,而且镜头最好有f2.8大光圈,这对虚化杂乱的背景比较有用。从题材上要找出自己熟悉或最有心得、感受的题材,比方说喜欢拍城市,那重点拍摄亲情聚会、走街串门拜访亲友,集市购买年货或家庭做饺子、包粽子等春节韵味比较浓的场景。如果喜欢到农村去拍摄,事先规划一、两条山乡村镇的地点,在别人过大年的时候,你放弃休息深入拍摄,各乡各村都有自己的独特风俗与特,那又是一番天地;重点要放在浓浓的亲情与乡风民俗,以及当地特征上。我个人认为最怕到临近城市的乡村去拍摄,因为那边的城市化已经开始,不管从房屋造型、周边环境现不像城市又没有乡村的特色,而且风俗也逐渐淡化,连春节的元素也慢慢消失。到这种地方去,一般难以拍到好的场景。
悟空小秘书又来提醒我改回答问题了/捂脸,!
父母是绝对要拍的,虽说团圆照拍不出花来,但每张团圆照都非常有意义
因为我从小比较贪玩,上学时候没少给母亲惹麻烦,所以每次回家想到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拍下母亲的样子。除夕夜里家里人都在包饺子,就我一个拿着相机在拍照。说起来还有点惭愧/捂脸。
拍照时候我会很关注母亲的双手,因为这双手不仅揍过我,也赚过我上学读书的钱。小时候家里比较贫穷,父亲出工,母亲就去厂里上班。有一次父亲受伤,在床上躺了一年多,那段时间我们这个家就是靠这个普通的妇女撑下来的。
可能是因为害羞吧,父亲不太喜欢照相。现在家里相册也很少有父亲的照片,不过在母亲的手机里却有很多他们俩的合照。要说什么拍摄手法,我是没有的。基础的相机参数,基础的构图,拍下父母现在样子,好好保存起来。
再有就是喜欢拍春运人群,因为车站人流量很大,每时每刻都有意想不到的画面
如果你有时间,真的可以去车站转转,尤其是过年时候。当看到扛着大包小包的人群,我都会想拍下来。其实那些包准确的应该说是蛇皮袋,还有似乎是上个世纪才会生产的那种皮包。
还有抱着小孩儿回家的父母,还有似乎是第一次来到城里火车站的小孩儿。看到这些我都想拍下来,因为这些事情真的很有意义。除了自己本身可能被这些事情触动,还有就是这些画面才是老百姓最常经历的画面。
我不知道别人的生活是怎么样的,我近年来的生活几乎跟互联网分不开。虽然偶尔会出去跟朋友拍照,但因为工作的原因,更多的时间还是泡在网上。而网络信息这么繁杂,有时候恍惚一下,会觉得网络上的生活才是真实的生活。
但自从去拍了这些,就会很自然的把自己从虚幻的互联网生活情绪中拉出来。
以上是我的做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22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