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目前一些企业转产生产口罩和消毒液的情况来看,以后防护用品形成积压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当然若转产企业一哄而上,那是会形成防护用品积压的。
此次疫情转产生产防护用品企业的特点
1、转产的背景
自疫情爆发以来,因防控程度的升级,说明了疫情的严重性。特别是“武汉封城”,这可是新中国第一次这样做,突发疫情使防控隔离的防护物资消耗量急剧增加,全国14亿人,一只口罩一般只用4小时,这个预期量得有多大?又正处春节期间,存量生产防护用口的企业根本满足不了抗“疫”的需要。
全民抗疫,捐赠在行动,各界人士和友好国家都在援助!
比亚迪、广汽集团、富士康、通用五陵等企业站出来了,快速建生产线生产口罩、消毒液、防护服等,急抗疫一线之所急。
2、转产生产是以捐赠为出发点,体现了中国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以比亚迪为例,2月8日提出计划,2月17日量产,速度之快,效率之高,让我们百姓叹服啊。口罩产能500万只/天,消毒液产能5万瓶/天,全部捐赠给抗疫一线使用。
这些企业以实业抗疫,积极跨界生产紧缺医疗防护物资,他们的行动向社会表达了自已的态度。通过企业自身拥有的技术团队,深厚的自动化生产经验,以及高效的整合资源能力,在短时间实现转产需求,破解抗击疫情面临的难题。
这些临时转产生产的企业,有个共同特点就是经济实力雄厚,出发点是捐赠,而不是谋利图利。正如比亚迪表态那样,“疫情过后,防护产品会以平价供应市场”。
综合上述多维因素,可以看出转产的这些企业(不包括设立),凭借自身优势资源,解困全国民众危情,捐赠、捐赠、捐赠……
疫情过后,防护用品不会积压
之所以说转产生产防护用品的企业,在非疫情期间的话,相当于会冲击原来市场的存量企业,这也是有道理的。因突发情况,那就另当别论了,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1、转产生产的这些企业,是以损赠为出发点,相当于在疫情期间捐款一样,只不过这些企业是捐实业物资,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也可以这样理解,疫情过后,投入的这些设备物资当成已捐赠物资,可以从市场生产退出来,还防护用品市场原有存量企业生态。这就是为什么转产生产的企业都是一些经济实力较雄厚的企业,他们表达的是社会责任。
2、国家对防护用品增产增供出台了专项扶持政策:
国家发改委在2月9日会同财政部和工信部印发了《关于发挥政府储备作用 支持应对疫情紧缺物资增产增供的通知》,明确将符合条件的重点医疗防护物资品种增列储备物资目录,对企业多生产的重点医疗防护物资,全部由政府兜底采购收储。《通知》同时提出,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鼓励企业对扩大的产能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和市场需求进行转产,对转型生产企业保留适当产能,并鼓励地方政府研究出台一定期限内予以支持的政策措施。因此,请相关企业放下包袱、全力以赴开足马力生产。
可以看出,抗疫如同战备一样。对于转产“兼职”生产防护用品的企业,同样有政策为其护航。
3、新华社北京2月15日发文:着力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强调: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涉及法治、防控、救治、保险、救助、应急管理等。
这又是一个长效管理机制,意味着防护用品将会成为战略物资,进入国家收储目录提供了保障。因此,转产兼职生产的企业,疫情过后,可再转产或减产都可以获得发展。
总之,在此次重大疫情面前,转产生产防护用品的企业,贡献了他的力量,体现了全民抗疫无私奉献的社会责任感。医用防护用品的使用,并不仅仅限于此次疫情,还有其他灾害也是可以用的,通过此次疫情会大大提高国民防护意识,防护用品有市场……
?谢谢阅读!
从国际形式来看,2020年美国出现流感,中国发生了新冠状病毒疫情和禽流感,作为防护用品的消毒液和口罩,在这次防疫战争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说不仅把原来的库存用光,而且新制作的也用完了!还供不应求,还在日夜不停赶制,市场上根本没有口罩可购买!
所以即使有些企业转产制造防护用品,个人认为3至5年内中国市场不会造成防护用品的积压!就算在以后生产过程中,出现销售防护用品的收益不足以维持企业正常运转,到时企业还是可以转型!因为,防护用品的生产没有投入太高的技术研发成本!所以即使以后防护用品市场饱合,再转型也是可以的!
综上所述,个人觉得最近几年,企业转型生产防护用品市场前景广阔,即使出现产品积压也是3、5年之后的事情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2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