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是河南汝州的,离开故乡来上海已经很多年了,但是老家过年的那些习俗一直是记忆犹新,一来是小时候过年的心情和现在大不相同,家里留下来的回忆总是那样的美好,二来上海这边大城市过年的气氛太淡,到了春节空空荡荡,实在不是自己想要的气氛。老家春节的习俗很多,每天饮食和内容都不同,流传下来的顺口溜,我就按照时间顺序一一的给大家说一说:
二十三,炕锅贴。腊月二十三这天是小年,也是正式进入春节的第一天,我们这里是请灶王爷的日子,家里要准备各种贡品,叩拜灶王爷,希望他老人家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供奉灶王爷主要的食物就是锅贴,又叫锅盔,和南方饺子一样的锅贴不同,这是纯面食,把面揉成圆饼,放在泥土特质的煤灶台内壁去炕熟,外焦里嫩非常好吃。
二十四,扫房子。腊月二十四这边,要全家动员进行卫生清扫工作,屋里屋外院里院外,还有门窗房梁,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打扫的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到来。
二十五,来打鼓。腊月二十五这天,大队组织村里的年轻人壮劳力,组成锣鼓队,在村头的空地,敲锣打鼓庆贺新年。
二十六,割块肉。腊月二十七,爸爸一大早就去集市上割上一大块猪肉,在院里砌上临时的大灶台,用家里的筒子锅,在院里炖肉,那时候家里穷,只有过生日和过年才可以吃肉,煮肉需要几个小时,我记得爸爸煮肉的时候,我就蹲在灶台边一边添柴,一边流口水,盼着能够大快朵颐。
二十七,杀只鸡。腊月二十七,爸爸会杀只鸡,或者是杀条大鱼,或者是猪头肉啊之类的,总之丰富一下肉类品种。
二十八,贴年画。腊月二十八,妈妈早上熬上一锅浆糊,我和爸爸弟弟全家出动,里里外外把春联和年画贴上,然后我记得我和弟弟还会去把奶奶外婆舅舅叔叔家的年画全都贴上,都说孩子勤爱死人,我们也会收获不少红包压岁钱。
二十九,抄着手。说的是腊月二十九该干的活都干完了,就抄着手晒太阳等着休息过年了,其实不是,这边最忙碌,爸爸妈妈要准备很多的食物,蒸出一屉一屉的馒头,甜豆包,肉包,菜包,枣馍等等,还要下油锅,炸酥肉,炸丸子,炸鱼,我最喜欢吃的是炸红薯片,香甜可口,比薯条好吃千万倍啊。
年三十儿,包饺子儿。三十这天全家包饺子,晚上妈妈要在院里烧香,祭拜祖先,祭拜完了之后,放鞭炮,之后全家团团圆圆开始吃饺子,看春晚。小时候家里的年夜饭以饺子为主,算不上丰盛,但是却也比现在的山珍海味都要香。
大年初一,爸爸带我们全家去祖坟,给爷爷奶奶太爷爷太奶奶扫墓,祭拜,告诉他们我们全家都好,让他们保佑全家事事如意。
大年初二是回门的日子,妈妈带我们去外婆家,这时候几个姨妈和舅舅舅妈聚在一起,开开心心聊天话家常。
初三初四没有特别的习俗,初五是破五节,也要放鞭炮,送神祭拜祖先,这点和南方不同,我到了上海才听说初五是迎财神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印象里老家最热闹和最隆重的的并不是春节那几天,而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这天,每家每户都会拿出公社发的红灯笼挂在门口,然后满街都要挂上剪纸做的条服,村口的火神爷庙会准备八桌大拱香,有一百多道菜,有些是真的,有些是木雕的。四个寨门竖起来四个三丈高的大灯山,就是木头搭的牌坊一样的,上面挂满彩灯。谷场上竖起来十几米高的打秋千,街道上是公社组织的踩高跷,划旱船,大头娃娃,沿街敲锣打鼓的演社戏,日夜不绝,别提有多热闹了。
如今故乡已经逐渐远去,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去了城市谋生,在外安家落户,故乡的春节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热闹景象,曾经的小村日益寥落,社会的发展让我们得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们也一天天的变得富足,但是属于我们的故乡的年的记忆将永远留在心底无法抹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23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