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明朝定都西安 ,到现在西安依然称为长安!接替大明的,绝不会是满清,可能是李闯王或张献忠!
朱元璋把蒙古人赶回草原后,曾经有过迁都西安的想法 ,为此,还提前在唐长安城皇城的基础上,修建了明西安城墙;同时,为了西部的长久平安,把长安改名为西安!
那么,设想一下,如果当年朱元璋迁都到西安,经过两百多年的经营,有两件事是一定的:
第一,西安不会叫西安,还会是长安!而且,长安经明朝经营二百多年后,可能比大唐的长安更辉煌,在100年前,一定还是世界上第一大都市;
第二,清军绝不会入主中原!清军随经努尔哈赤等几代人的努力,在东北地区有了很大的影响力,但是,要入关打到长安来,取得政权,可能性极小。大明被灭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北京离明、清边界太近了(当然,大明自己内部的矛盾是它覆灭的主要原因);加上吴三桂的叛变,使得本已取胜的闯王李自成兵败曲曲二十万清军。试想,如果当年都城在西安,那李自成早就拿下长安,在此基础上可以从容地部署力量对付远在东北的清军。
当然了,推翻大明的也不一定就是李自成或张献忠,也可能另有其人,但绝对不会是只有二十万人的大清辫子军。
都城居中,东北南北四个方向攻有纵深后方可保后勤,守有空间步步为赢可换时间,正是秦、汉、唐都于西安的重要原因。
历史不是设想的,所以,这些都是假想。明、清不选西安做都城有它的历史必然性。今天的西安,正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作为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城市,丝绸之路的起点,一定会重新找到它的地位,成为在国内乃至全球更有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
不叫长安,西安依然会辉煌!
感请回答问题!
假如历史可以“如果”,我们不防分析一下。汉代定都长安,最大的原因是源自上古华夏人对黄土高原的情怀。周秦汉,一千年,定都长安,守关中要冲。而最辉煌的只有汉朝的一百多年高光时刻,其最主要原因并非关中平原的风水好,而是汉武帝时期由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这条商业线路促进了当时汉朝和西方的贸易往来,充实了国力。
如果你非要抬杠,说丝绸之路是汉武帝降伏西域各族以后的产物,我不会抬杠,我要说的是,中国古代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英雄开创的,但英雄不会一直出现。
丝绸之路惠及两汉三百年,这也是西方古希腊和古罗马帝国最强盛时期,东西方两大帝国削弱了中东和中亚各国实力,为开拓丝绸之路创造了有利条件,也才有了那句“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唐朝时期,维系东西方贸易的是阿拉伯人,新兴的穆斯林以商业立国,促进了东西方贸易往来,这也才有了大唐盛世的两百多年。
而明清时期,奥斯曼土耳其截断了商路,断绝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东方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自成一片乐土,尤其是明朝在看到弱小的宋朝也可以太平盛世,强大的元朝照样民不聊生,土崩瓦解,于是缺少了开疆拓土的动力,逐渐走向故步自封的路子。
西方人迫不得已之下,只得走向海洋,并开始侵略扩张,东西方文明逐渐走向两个极端。造成中国羸弱的根本原因岂是定都西安就能解决的?这是历史的必然,西安只是幸运的赶上了好时代,若因此就说西安伟大,那么开封在宋朝时期成了世界第一大都市,岂是西安可比?
新中国定都北京,仅仅七十年,使中国成为二战后最强大的新兴国家,按照购买力平价,我们是当之无愧的第一。这主要得益于,二战后相对和平的国力环境,毛泽东为这个国家扫除了外在的军事威胁,邓小平为这个国家营造了宽松的外部环境,在客观上这是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我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得民心者得天下,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首都在哪已经不再是决定性因素,最好的首都在人民心中。
假设明清两朝定都西安,那首先必须耗费大量人力物财力,
在沦为西北”边城”的废都旧址上,大土兴木的重建新京都。
毕竟自唐之后,长安城已经不再是历代朝政中心,那种盛京时代隆重场面,只能埋沒在远逝的历史深处!
明永乐皇帝朱棣为什么后来把首都由南京迁往北京?
为什么要在蒙元大都旧址上开辟规模浩大的紫禁城?说白了还不是帝王心中内有乾坤!明清两朝选择北京建都行政,不仅仅有当时政治原因,更脱不了有封建迷信上的风水说影响。
而明清在北京相继建都的时候,西安己经”降格”为西北有重要战略要地门户,只能算是各朝代封王封候治下的″自治区”级别。
那种自周秦汉隋唐才能展现出的千古帝都磅礴大气,已经沉垫在厚重黄土之下,覆没在损毁殆尽的草木荒野里……
今天,在大遗址保护声中,去恢复一些历史上存在的″真迹”尚且困难重重,更别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去靠国家投资拉动重建”大明宫”、″未央宫”复制”工程”。
其实,作为有千年历史地位的昔日”皇城”的新一线大城市,西安在全国″一盘棋”的纵横战略中,有自己独特区位发展优势,何必非得去为复古一个″长安”名称而争长论短呢?(图片源于网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23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