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门下三千,闻达者七十二。一师之徒,成就高下不一,说明学生学习好坏、成就如何与老师教学水平高低关系不是很大。
用内外因辩证法原理来解释教与学,教是外因,学是内因,学是内在动力和源泉,教是外部条件,教只能通过学才能对学习效果发挥作用。
有人可能会用“名师出高徒”来驳斥上述观点,认为在教与学中,教才占主导地位,老师教得好,学生才会学得好。实则不然。古代名师在选择徒弟时,也是需要经过严格考核的,讲究的是“聚天下英才而教之”,有点类似现在的重点学校招生,泛泛之辈是难以入围的,惟其如此,才能达成“出高徒”的结果。所以,所谓的“名师出高徒”是有条件的,并不能以此来解释一般性问题。
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差呢?
(一)学习态度不端正。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端正态度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条件。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牛不喝水强摁头,老师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难把学生学习成绩提高上去。
(二)学习兴趣不充足。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把学习当成一件难以逃避的差事来应付了事。表现在听课不用心,作业马马虎虎,在老师和父母面前仅仅是做出一副学习的姿态,其实课本下很有可能压着一本动漫书或是小说。
(三)学习方法不恰当。学生对学习不入门,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方法,狗咬刺猬无从下口,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果欠佳。
(四)学习环境不适宜。主要是家庭因素对学生心理造成消极影响。家长只注重孩子考试成绩,却不讲究方法,对考试不好的孩子要么言语讥讽,要么非骂既打。家长对自身言行缺乏约束,夫妻间把吵架当成家常便饭,或是在孩子学习时搞娱乐活动,都会对学生学习造成负面影响。
(五)学习目标不明确。在学生心里对为什么要学习、为谁学习、通过学习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缺乏概念性认识,模糊不清,功夫没下到,自然学习效果不佳。
找到了学生导致学生学习效果差的原因,如何进行改进呢?
一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自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所获得的成就感、满足感和愉悦感,就是学以致用。教师通过巧妙设计一些小活动、小实验、小制作等,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激发起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比如说用玩“飞花令”来激起学生背古诗词进而学习语文的兴趣、用玩数字游戏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等。
二是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有很多种,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那一套学习经验,有时候照搬照抄未必就能对症下药起到好的效果。因此,正确引导学生,让他们摸索出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比如说,预习法,对于自学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就很适用,他们把第二天老师要讲的课程事先很行预习,如有实在难以弄懂的问题,在第二天上课时就会重点关注,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三是营造良好家庭学习环境。笔者当年为了让孩子在家里心无旁骛地学习,曾经有整整六年时间没在家里看过电视,直到高考结束后才把有线重新安装上。当然,我不是说每一位家长都要做得如此绝对。但作为学生家长,在孩子学习时,不吵架不进行娱乐活动总是应该做到的;在孩子考试成绩偏低时,说些安慰的话,主动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寻找原因,鼓励孩子争取下次努力赶上,效果肯定要比呵斥讥讽打骂好得多。
四是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目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可以让学生树立起远大目标的榜样。比如,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马云),一位优秀的航天员(杨利伟),一名杰出的科学家(袁隆平),……让学生多多观看有关他们的书籍、事迹,并能够以他们为榜样,使学生立志成为像他们一样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我觉得不大。
首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有限的,更何况,现在班容量大,学生多,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不是那么大。
其次,老师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更多是通过班级氛围或者学校氛围实现的。一个学风好的班级,班级整体成绩不会差,一个学校氛围好,整个学校的成绩也有保障。
第三,成绩的好与坏,更多的是自己的原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成绩的高低与个人素质有密切关系。
因此,培养孩子,一方面要苦练内功,帮助孩子培养良好习惯,培养孩子非智力因素,如自我管理能力等。
一方面要选择一个好的学校,好的班级。良好的氛围对孩子的成长有重要影响作用。
最后,建议你不要随便挑老师毛病,这样对孩子发展不好,也不利于在班里发展。有时,家长和老师闹,看起来家长赢了,其实输的是孩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23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