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留学很少,估计在0.4%
不知道你在什么地方看到,不少家长把小孩读中小学,笔者所在小区多数家庭资产过千万(一套二套房而已),也没看到有几个人把小孩送到国外读中小学。估计你周围亿万富翁多,所以才有这样的结论。
美国目前留学生人数41万,留学率大约6%,考虑到中小学留学生时间更长,中小学生留学率,不到0.4%。一个3000人的初中学校,每年4个人留学,这叫不少?
广东二本大学广外商贸留学率4%,多十倍,岂不是多得可怕,有没有吓出心脏病?
虽然我们近年取得非常大的进步,但在科技方面与国外相差很大,教育方面不足是主要因素之一。
清华北大有世界最好的生源,数学界竟然没有一个菲尔茨奖,沃尔夫奖得主陈省身,还是民国时期的。其他学科受经费和设备等限制,难以出成绩,可以理解。数学不需要多少经费,几十年以来,数学竟然没有得到一个重要奖项。
我国教育都是围绕高考而来,培训的是应试能力。
题海战术非常有效,能大幅度提高成绩。高考更多强调的是熟练程度、正确率。这是为什么现在大学女生比男生多的原因。
我高中时解物理难题能力很强,但考试成绩倒数几名。因为平时考试题目难度不大,但数量多,正确率低,所以分数低。高考难度很大,但题目少,成绩在班上前几名。那一些不聪明,但熟练度和正确率高的同学,做不起的题目还是做不起。聪明的同学考试时间长,正确率提高,还有时间去检查答题。87年物理考试全国平均分数不到20分,历史上最难。
化学高考历史上最容易,我是班上化学成绩数一数二,平时成绩80+。高考时却只有70+,但班上那一些成绩比我差的同学,却是95+。高考成绩比平时考试高10+。这还不是平时化学考试难度大,题目量少,熟练度和正确率不高,但有时间去检测答案,从而提高分数。
当年我在重点高中重点班,老师也不能真正答对下面几个物理问题,看看大家能不能答对。
- 人在船上跳,落下来回到原点,为什么?
- 汽车不能冲上坡,用功率、速度和力的关系解答。
第一个问题回答惯性就不必回答了,这理解不深。
第二个问题关键点解释一下,当速度变低,力不是更大了吗?这样就不会到滑了。
江湖有句话说:昔日落魄你不陪,东山再起你是谁?
从小让孩子出国留学家庭分两种,一种是父母一方可能需要去国外工作,好像职业签证就可以把孩子带出去,也许出于带在身边方便的考虑,也就让孩子从小一起出去见见世面。
- 另外一种纯粹让孩子自己出去的,我认为就是骨子里有点崇洋媚外。因为学语言不是有一个说法吗,如果你有语言环境,不管你是什么种族的人,只要你母语环境是英语,你基本就可以把外国的语言当母语说了。
- 因此第二种把孩子从小就送出国的家庭,在完全无视孩子亲情成长的状态下,一味地追求异国“风味”,自然就是希望以后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或他国语言,从而一长大就能拿到绿卡,直接在外国参加工作了。完全没有违和感。
《光明日报》 2012 年 7 月有一篇介绍低龄留学的文章,标题是 《五年增长 100 倍:低龄留学生缘何井喷》。这组增长了一百倍的数字是 2005 – 2006 学年以及 2010 -2011 学年中国去美国读中学的人数,它们分别是 65 和 6725。
而到了 2015 年时,央视采访的一名 “资深留学顾问” 已经表示低龄留美学生达到了 41723 人,“ 呈 480 倍的增长“。据说数据有点出入,在2020年之前,我国去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欧洲各国留学的中小学生都觉得是件高国人一等的事。
而此次新冠疫情的出现,仿佛世界的一面照妖镜,不仅照出了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对人权全新的释义,更是照出了我国在疫情防控治理期间,全国人民自上而下的拼搏精神和逆行者风范。
这些流落在外的小留学生的家长们,在国外疫情爆发之后,内心自然是无比煎熬,因为孩子太小,又深知国外肯定是立不住脚的,怕孩子们没人管,怕被国外种族主义欺负,总之各种心态焦虑不安,自然就回过头来请求国家包机,把流落在外的孩子们接回来。
什么时候都是一样,平安盛世没有人会居安思危,只有在危难来临之时,才方显祖国的伟大,才想重回祖国母亲的怀抱!
江湖有句话说:昔日落魄你不陪,东山再起你是谁?!
希望通过这次疫情,这些存有崇洋媚外的家长醒醒吧,看看美国的种族暴乱,看看防控不利的国外疫情,如果还不能深深的意识到—“根”的重要性,那么下一次还有没有这么幸运,就不得而知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