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为啥很少杀死汉人降将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因为投降的汉人对于他们来说作用太大了,守仁君举三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一中行悦

中行悦是汉文帝时期的宦官,文帝强迫他陪公主远嫁匈奴,结果这哥们走的时候放狠话,老子到了匈奴,一定让你后悔。

果然,中行悦一到匈奴地盘就立刻投降了。然后出谋划策帮助匈奴人对付汉朝。帮助匈奴人避免汉化,怒怼汉朝使者,给老上单于透露汉朝信息,助其劫掠汉朝。

二韩知古、韩延徽

韩知古在幼年时被契丹人掠走,为辽国制度的创设立下汗马功劳,功勋卓著,其后人世代居辽国高位。

韩延徽虽然和韩知古都姓韩,但是是实打实的两家人,韩延徽原本是刘守光手下,在出使契丹时被耶律阿保机扣留,后被降伏。在耶律阿保机征讨草原各部族时为耶律阿保机出谋划策,助其频频得胜。由于当时中原内乱,不少汉人北迁,韩延徽帮他们安家、择偶,让其耕种、建立城市,这些汉人也将先进的生产力带到了草原,在契丹的封建化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范文程

范文程原本就是大明朝的一个籍籍无名的秀才,多年考功名不中,后来主动投降努尔哈赤。辅佐皇太极时为皇太极出谋划策,助其攻略明朝,使反间计灭掉了袁崇焕,助女真完善官制,入主中原后又助清朝笼络民心,缓和内部局势,为清朝的建立及稳定立下大功,被后人誉为清朝第一文臣。

守仁君举了三个例子,四个人。他们每个人在中原王朝都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但是一但到了游牧部族,立刻就成为其政坛的核心人物,成为开国元勋。这一切都源于中原文化的优越性。这些游牧部族深知这一点,拉拢汉人为其卖命,不仅可以巩固自己的统治,促进本族群的进步,更能了解中原王朝的局势,知己知彼总归没什么坏处。

在北方游牧民族文化中投降是正常而且明智的行为、宁死不降被视作傻瓜

北方游牧民族鼓励投降的风气,在司马迁的《史记 匈奴列传》有明确记录:

“其俗,宽则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其天性也。其长兵则弓矢,短兵则刀鋋。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苟利所在,不知礼义。”

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这就说明了匈奴只会在有利条件下作战,条件不利立即撤退。来不及撤退,投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不羞遁走,苟利所在,不知礼义,完全说明了匈奴完全没有汉人那种死战的气节。宁死不降,那是傻瓜才做的事情。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撤,撤不了就投降,这就是游牧民族趋利避害的基本原则。

一味的坚持死战,是农业定居者的做法。

对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坚守某地不走是没有办法活下去的;对于农业定居者,四处搬迁同样活不下去。

因此,盛行投降风气的游牧民族,自然不会处死投降自己的人,反而保护;盛行死守的农业定居者,因为不能搬迁,只能坚决处死那些投降者或被背叛者,让人们不敢投降或背叛。

投降还是死战,这是不同生活方式决定。于是农业定居文化,多半发展为专制国家;游牧文化,多半发展为松散型国家。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25256.html

(0)
上一篇 2022-09-30 下午1:33
下一篇 2022-09-30 下午1:4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