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院校号称“银行行长的摇篮”,在如今很多院校的大学生就业难的激烈竞争形势下,央财的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7%以上,但是如此高的就业率还不是央财最值得骄傲的地方,更重要的还在于央财学生有着更大的个人发展空间。
据学校统计,学校每年有50%以上的学生选择深造,其中28%左右的学生都会去国外深造,而深造的学校都是在世界排名前100的名校,另外24%左右的学生会进入国内双一流院校深造,从研究生的就业质量来看,出身央财的学生,50%以上都活跃在金融类企业,如各大银行券商,各级政府金融督管机构、还有进入各大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人才以及进入各大院校经管专业任教等,可见、央财毕业的研究生在政界、学界、商界都很有优势,薪酬也很高,是普通白领的好几倍。
无论从毕业生就业,还是未来的职业发展,央财的毕业生的发展都更加稳定,因此央财一直是财经类院校的龙头院校,是名副其实的教育部直属211院校,同样也是很多学生梦寐以求的学校。
然而,从开学到今天,短短五天的时间,甚至军训还没有结束,题主的儿子就断定对这所院校、专业、室友都不满意,想回来复读的想法,这不是任性是什么?
一、从央财的实力来看
央财给在这里学习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无限广阔的个人发展空间,只要努力谁都可以在此启航,走得更远。
如果不喜欢这所学校,还可以通过考研去自己喜欢的院校,央财每年都有大量的研究生走向国内各个双一流院校,甚至走向世界名校深造。
二、从专业而言
如果没有选择到自己喜欢的专业,那么中央财经大学还给学生“转专业”的机会,一般在第一学年的下学期就可申请转专业事宜,只要保证本学年在本专业的成绩名列前茅,转专业不成问题。
既然有勇气选择复读,为什么没有勇气选择在这里通过努力实现“转专业”的愿望呢?何况,面对大学如此优越的学习条件,还可以真正到各个专业去体验一下课程内容,看自己到底对哪个专业感兴趣,到底适合哪个专业的学习,然后再来规划自己的人生岂不是更成熟?
三、从室友来看
新开学伊始,同一宿舍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可能因为各地方言不同而无法痛快的交流, 陌生感肯定是有的,但是只要与人为善,诚意待人,一定会收获美好的友谊。何况,刚相聚几天的同学哪里会有什么矛盾?所谓的不满意又是指什么?是同学脾气不好,还是生活习惯不好?
如果跟其他室友换位思考,题主儿子的脾气和生活习惯又是怎样的?佛家有云:”一个人心中有什么,眼里看到的就会是什么。“当你处处觉得室友不顺眼时,是不是也该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太过挑剔,心胸太过狭窄了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换多少学校和宿舍也同样会不满意。
四、从复读来看
复读不过是把之前的路重走一遍,从所学知识到学校的管理模式,再到同学之间的交流全都是熟悉的样子,虽然复读一年有可能提高更多的分数,但是对个人成长来说,今年和去年的经历却是相似的,这种重复在一定程度上本身就是一种浪费。
更重要的是,复读的风险决不亚于转专业的风险,高考分数的高低和志愿填报的不确定性更加无法预料,而人生又能任性几回?实际上,战胜人生唯一的道路是一直努力,不逃避,不放弃,一直勇往直前。勇往直前的人,总会找到出路,转专业,考研,出国留学,任何一条出路都可以带自己走得更远,为什么非要在高考这一棵树上吊死呢?
高考的成绩,选择的学校和专业,只能保证你进入本科,但却不能保证你能考研,能公费留学甚至找一个大展身手的工作,因此,面对上大学的困境,解决此问题的根源难道真的是复读吗?
现在的孩子从小父母就对其百依百顺,从而造就了任性、不负责任的性格习惯,然而如果不从自身找原因,不学会试图从困境中找到前进的方向和出路,那么人生又有多少个回头路可走呢?
综上所述,孩子想从央财退学复读的想法,不是父母单纯的支持不支持的问题,重要的是家长要和孩子深谈一次,了解一下孩子内心深度真正想退学的原因,孩子有没有清晰的人生规划,在央财是不是可以找到一条自己满意的出路来走,复读的话,一旦失败又该怎么办等,大学生已经不是小孩子,如果他能为自己的将来负责,那么尊重他的选择未尝不可,如果只是一时任性,相信要想把握这孩子的人生,仅靠复读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而父母对他的支持反而成了纵容。
我觉得这种事情很正常,人从一个旧环境去到新环境,肯定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肯定要有一个磨合的过程,而磨合则是痛苦的!哪有那么多顺心如意的事情呢?以下简单讲讲我的看法。
第一,适应能力要从小培养
我有个同事的孩子这两天开始上幼儿园,一班的孩子去到幼儿园之后都会大哭大闹,尤其是父母要离开的时候!而我同事的孩子,居然主动跟父母挥手告别,并且帮老师关好门,然后自己就去找玩具玩了!这不是男孩子,而是女孩子,可以看到,她的独立性是多么得强,我觉得这不是天生的,而是父母后天培养的结果。
第二,如果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呢?
对某个事情不适应,有可能是自己的问题,也有可能的确不适应!那题主里所提到的孩子到底是属于哪种情况呢?由于资料缺少,我不能判断,但我可以提一些问题,比如该孩子是否经常以自我为中心?比如该孩子的目标是什么?比如该孩子有没有相应的社会实践经历?复读是很辛苦的,宁愿复读也不愿意前往这个全新的群体,不可否认的一个理由是他可能真的非常不适应!
所以,作为父母的,我觉得应该支持孩子的选择吧,又或者让他先尝试半个月一个月,看看情况如何再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25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