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老人将面临哪些养老问题

现状概述:我个人认为,农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是不可分割的两个农村社会问题,尤其以农村老人的生存状况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另一方面,随意农村年轻人外出务工增多,造成农村劳动力减少,导致农村留守老人除了照顾孩子,还要从事农活和体力劳动,而单身的留守老人生存状况就更差了。由于国家对养老制度还在进一步完善中,所以一系列的农村社会问题就出现了。

1,精神层面问题。养老功能缺失,生活单调。

随着子女外出打工,造成了老人“空巢化”。原本的农村观念养儿防老的功能就弱化了,有人说老小孩,老小孩,老人上了岁数更需要亲情沟通和生活照顾。一部分老人会借助电话和子女联系,可以发视频聊天,可很大一部分农村留守老人可能根本没有智能机,更不会用了。而有的子女每天忙于工作,甚至连电话也没有一个,留守老人最基本的精神慰籍都没有,何谈照料呢?大多数留守老人过着“出门一个人,回家一盏灯”的生活,生活寂寞单调。

2,生活层面问题。留守老人不但劳动,还要赚钱,生活质量差。

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保障有待完善,老人日常劳动主要以种地为生,子女平时给点钱也是微薄的,因为还要承担自己家庭的日常开支,何况老人根本不舍得花儿女的钱。由于子女多数不在身边,许多农村老人的红白喜事的随礼又占了大部分开销,支出多,收入少。

3,生存照料问题。生活缺乏照顾,隔代抚养雪上加霜。

日常生活中,比如爬高换个灯泡,抬袋大米这些小事,对于农村留守老人都是有难度的,一旦生个病有个灾,需要住院了,子女不在身边,更会显得无助。在农村这类事情经常发生,只有老两口相互支撑扶持。如果是缺少老伴的,那日子更难了。

4,丧偶老人问题。丧偶老人生存处境更为艰难。

其中最为艰难的是丧偶的妇女,由于身体原因,比不上男性,身体较弱,劳动能力较差,所谓的“多劳多得,不劳动不得”,收入自然就低或者没有收入来源。而丧偶的老人更缺少夫妻之间的扶持,生活更没法照料,精神上更显得空虚寂寞。

5,隔代教育问题。过分关注和监管不利于孩子成长。

由于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多数都会把子女留给老人看管,隔代亲多数时候都会过分关注或纵容孩子的某些行为,比如当孩子摔倒了本来可以自己爬起来,爷爷奶奶一定会第一时间呵护倍加扶起孩子,最后一定是归罪于地面不平或者穿的鞋有问题,不会问孩子是不是自己不小心或者鲁莽等问题。这就错过了孩子的最好教育时机。还比如,某一天下雨,爷爷奶奶把伞已经放在门口,结果孩子忘带了,被雨浇湿了,有的爷爷奶奶就会责怪自己没有时刻嘱咐。久而久之,这也就培养了孩子过分依赖的性格。再比如,有的爷爷遵循传统教育,给孩子规定了各种规矩和要完成的目标,一旦孩子没有完成,就会过于严厉责罚孩子,这样会给孩子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严重的可能产生自闭心理。其实,大部分的家长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只是出于经济或者不方便等原因,不得已而为之。

6,医疗保障问题。就医难,医疗费用报销问题突显

农村留守老人由于常年从事劳动,身体状况普遍不佳。一旦生病需要去医院,但有的农村由于交通不便,离城市医院较远等因素很难及时就医,目前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主要是新农合,但是在实际基层农村实施中,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某些人为因素影响,合作医疗制度受到报销比例和封顶制度的约束,使得新农合医疗制度对农村患大病的老人帮助也是极为有限。


关于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政策上的倾斜

1,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出台相应政策,加大农民工工资待遇,对农民工拖欠工资问题加强治理,保障农民工合法利益和权益,才能更好解决赡养老人,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才能提上来。

2,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给予减免税收,经济补贴等措施。招商引资建立规模化工厂或企业,使得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减少外出打工。

二,社会保障制度完善

1,效仿城市居民养老保险政策,按农民实际收入情况交纳养老保险,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

2,新农合医疗制度执行细节加强完善,治理人为因素影响,更加实际的解决农村老人就医难就医贵的问题。

3,对农村留守老人多关注,增强社会爱老敬老意识,树立爱老敬老模范,起到带头作用,并给予经济上的奖励。

三,家庭经济供养

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就像抚养子女是那个父母应尽的义务一样。子女养老是农村老人老年生活最主要的保障。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就应该多掏钱,尤其老人还要帮忙照看孩子,帮子女料理其他生活琐事。这当然在大的层面上需要加强道德宣传和国家良好的政策。

四,生活照顾方面,推进实行65岁农村老人实行退休制度,让农村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让农民也充分享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果!

1,农村老人退休后,更愿意去敬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子女更愿意花钱来保障老人生活。尤其是子女不在身边,独立自理能力差的老人。

2,委托亲戚和邻居照顾,然后支付相应的报酬,这样不但老人更容易接受还方便老人联络感情。

五,综述以上,广大农村在外务工人员应该多关心父母,尊重父母。大事跟老人商量,尊重老人建议,定时给老人寄来钱和物,让老人无后顾之忧,时常打电话,常回家看看,多了解老人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更好的敬老爱老。

留守老人是当今社会的一大问题,也是改革开放后的产物。以前国家没有开放、大家就守着一亩三地,守着老人孩子,虽然日子不富裕但一家人在一起很幸福。老人有个伤风感冒的就马上送医院或者请医生。现在就不一样了,全家都在外面打工、一年就是春节回家陪陪老人和孩子。有的老人还要带自己的孙儿孙女,还要种责任田土。更有甚者见父母最后一面都见不上,可想而知留守老人有多难。

虽然国家每月一百元养老金,请问现在一百元能买多少东西,看一次感冒都不够。年轻人当今社会生活压力大,有太多的无耐和心酸,谁不想孝顺父母陪伴父母呢?

我认为王学坤代表提得很好,政府要提高农村老人的养老金。镇村一级干部要随时关心留守老人,多组织活动让老年人有时间聚在一起聊聊天。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提倡夫妻只有一人去外地务工,留一人在家照顾老人和小孩。子俗孝而亲不待。像我们老家死了老人连抬棺材的人都有,中国毕竟是农业大国,农民才是这个国家的主体,只有把农民问题解决了,国家的根本问题就解决了。全国各地无处不见农民工的身影,国家的建设离不开他们。他们的身后有无数个人期待,就是老人和小孩,谁说农民没有为国家做贡献?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25908.html

(0)
上一篇 2022-10-03 下午4:15
下一篇 2022-10-03 下午4: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