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要不是不对外发展,只怕灭亡得更快,更容易。为什么?这里面有很多个因素,蜀汉的政治口感,政体构成,客观条件等等都是构成,蜀汉一定要对外发展的基础,或者说,这也是很无奈的事。
所谓“穷则思变”,蜀汉夷陵之战后,沦为三国中人口,经济,军备等等最差的一国,可以说是最穷了。诸葛亮时代,曹魏统治虽然趋于稳定,还是统一大势还未形成。此时,就应该主动北伐,以“人谋”求得“天时”之变,但是“求”的过程是蛋疼的,毕竟不是大趋势下形成,所以人算不如天算。但是,北伐总是让蜀汉保持着上下一心,政体清明,延续了蜀汉的统治,不至沦为刘表,刘琮,刘璋,张鲁之流。这跟蜀汉的地盘,益州是息息相关的。
益州地处西南,蜀道艰难,道路不畅,却有成都平原的粮仓,所以关起门来容易防守,还不会饿死。问题是,安定的环境容易滋生出“懈怠享乐”的情绪,最终就是待在蜀中,等大军一来,牛酒出迎而投降,刘禅不正是如此吗?因为刘禅的投降正好符合当时统一的趋势,所以很多人认为刘禅并不昏庸。可是,刘备去世后,当时的蜀汉能如此吗?看看蜀汉的政体,刘备带着“荆州集团”入蜀,是蜀汉的基石,让他们在蜀中养老,不北图中原,不符合他们的利益。“东州集团”主要来自荆州南阳和关中三辅地区,也是思乡情浓,不北伐也不符合他们利益和向往。“本土集团”早已经被东州和荆州集团打压得差不多了。所以,从政体上,蜀汉不北伐,只会造成大臣们浮动和怨恨。这还不是最要命的,要命的是刘备的政治导向。
刘备一直是以皇室后人自居,打出“恢复汉室”的旗号,是有利于聚拢人心,而要恢复汉室,首要条件就是北伐中原,消灭曹魏。如果蜀汉不北伐中原,那么所谓的“恢复汉室”就是一句空话,蜀汉的大臣们人心会不安的,甚至有可能会出现忠诚问题,那对政体的稳定性就有很大的影响了。也正是刘备的这个旗号,让蜀汉和曹魏政治对立,成了死敌。所以,蜀汉从来没有和曹魏结盟过,而孙权在和刘备闹翻的时期,一会投靠曹操,曹丕,一会派使者来和蜀汉求和,灵活多变。
(夷陵之战刚结束,曹魏三路伐吴)
蜀汉和东吴的彻底合作,前因是曹丕三路大军伐吴,此时孙权刚打完夷陵之战,虽然又在防守战中惨胜曹魏,但这让孙权感受到了曹魏实力的强大。于是,刘备去世后,蜀汉和东吴的合作更加彻底,都是为了联合对方抵抗强大的曹魏。所以此后,无论是蜀汉还是东吴,只要有重大的人事变更,对魏军事,都会互相转告和合作。如果,蜀汉只是一味的防守,不主动进攻曹魏,那么这个联盟就没有意义可言了。一旦,曹魏攻打东吴,即便没有吞并,东吴实力大为削弱,蜀汉离大军压境也不会远了。所以,蜀汉的北伐,更多是一种无奈。
汉末三国,魏蜀吴各自繁衍生息,不动战事,二十年后,曹魏突然发生天灾,东吴突然发生人祸,然后曹魏皇帝还闲的没事打打东吴,东吴也傻的可以还去硬抗,于是魏国四十万大军只剩下五万,东吴水军全灭,步兵不足五万,于是刘禅就能以蜀汉那点十万大军一举击败东吴曹魏,一统天下。。。。
以上就是小编的胡说,的回答到此结束,嗯?好像有点不对。。。
言归正传,关于楼主,诸葛亮已经看的非常清楚了。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幕是刘禅在黄皓的怂恿下劝说诸葛亮不要再次北伐,以免劳民伤财,于是诸葛亮不得不说出了北伐的实情。
诸葛亮知道自己北伐不会成功,因为蜀汉以不完整的益州和曹魏的青幽并冀凉徐豫等九州相拼,实力相差太大了,胜利的希望只有万分之一。然而如若不北伐,益州的确可以休养生息,中原9州不会吗?凭借秦岭天险,蜀汉撑个一二十年不成问题,那时候诸葛亮早已去世,可是刘禅还年轻啊,他将如何独自应对恢复民力的曹魏的威胁,所以对蜀汉而言,最要紧的其实是时间,蜀汉耗不起,所以诸葛亮坚持北伐,要么拼一把,看能否得到那万分之一的机会;要么就等死!
所以窃以为
蜀汉不穷兵黩武北伐,而是防御为主,休养生息发展,政权可能延续更长,但是下场会比现在的惨,有道是挥刀亮剑才是勇士,再者,梦想还是要有,,,,万一明天砸到你头上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2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