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带兵能来说,关公的领军能力怎么样。毋庸置疑,在同时期是首屈一指,三国志全书唯一一次“威震华夏”的殊荣便归关公。那就从荆州陷落说起。希望能找到关羽被俘身亡的原因。
刘备入蜀之后,国力达到最鼎盛状态,在汉中击败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曹操。一时间军威大振,加上与东吴孙权结盟。理应该按照诸葛亮隆中对的计策向中原出征兴复汉室。在这里,曹仁在襄阳领军骚扰驻守在江陵的关羽。襄阳江陵同属于荆州,魏蜀吴各分一地。
在曹仁的挑衅下,关公觉得该教训一下曹仁,加上隆中对的战略大计。就点兵向襄阳出征了,初期打的顺风顺水,不多久襄阳这一战略要地就攻下了。东吴孙权三世都没有突破这一战略要地,关公一举便攻下。曹仁退守襄阳北方隔江相望的樊城,关公继续北进,之后又是击败曹操援军,擒于禁斩了庞德,三国志记载,威震华夏!
传统周易卦象里讲,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关公在擒斩于禁庞德一仗后达到人生顶峰,之后就很快的陨落。曹操当时感觉棘手,樊城如果继续失守,献帝所在的许昌都会受到很大威胁,一面提议迁都,一面围绕关公布局一个大包围网,当威胁悄然来临的时候,关羽这时丝毫没有察觉。
曹魏一封密信发往东吴,孙权前面还在协同蜀汉方关羽进攻魏国的合肥,后面就掉转枪头偷袭关羽的大后方。孙权刘备矛盾自赤壁之战之后说起,前后近十年,关羽所在江陵名为刘备暂向孙权所借,虽然没什么大冲突, 但江陵没收回来终究是孙权的一块心病。当曹操的秘信发往东吴之时,孙权认为收回江陵的时机成熟了。但关公在江陵沿江所设的烽火台,让孙权大为头疼,对入侵江陵无计可施。后来在吕蒙陆逊两人装孙子一系列精湛的演技迷惑关羽之后,松懈了江陵守军的戒心,关羽将后方守备将士大规模调往前线。吕蒙最终以800军人身穿白衣扮演客商,兵不血刃取得江陵。
正当樊城前线的催粮信发到后方时,江陵时已丢失,粮草官也无别的办法投降了东吴。一边缺粮,一边江陵丢失家眷被东吴俘虏,关公率军准备夺回江陵的路中,军心涣散,部队瓦解,丧失战斗力。从回击江陵变成突围入蜀,最终结果便是著名的,让读者怆然长叹的败走麦城。
关公惊为天神般的作战能力,到最终被俘身亡。经小编整理和分析认为:
最大失误不在军事上,而是识人的眼光上。选错了合作伙伴和看错了对手,拿合作伙伴孙权来说,伪君子比真小人更可怕,暗箭伤人让人无处提防。孙权为他的目光短浅,付出了相应的代价,吕蒙不明不白的死去,到战略上的被动一辈子处于防守,无法突破襄阳战略要冲。而这一切换来的仅仅是一个南郡(江陵为行政中心)。现实与人接触在一开始不知道谁是真小人,但是一旦对人藏有戒心的时候就不该轻易松解。
在军事上作为敌人的曹魏,甚至比一个靠出卖盟友的孙权势力好对付的多。关公迅速攻陷襄阳之后,曹魏举国惶恐。关羽此时可能仗着敌人的惶恐,像曹操南征时一样,荆州平定一时间飘了打东吴,最终赤壁惨败。关羽此处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攻陷襄阳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再盲目进军扩大战果。画蛇添足让战况进入了反面。在事物达到理想中的圆满程度之时,若欲求不满继续苛求,极大可能适得其反。现实虽很难分辨事物的最好状态,但先立一个小目标做一种阶梯性的步骤计划总是有好处的。
感请回答
首先说一下关羽在三国中的战斗力确实是猛,但没达到无人可敌的状态。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我发过的三国武力排行榜。关羽之所以被尊称为武圣,更多的是他担得起忠义二字。他的武力在三国中只能是中等偏上。
关于关羽败走麦城被小兵马忠生擒这事没有这么简单,关羽再不济那也是大将军,就不动手报个名小兵的腿也得抖几下吧。
首先关羽败走麦城被擒直接原因是只有几十人马。并且军心不稳,一路之中不断有溃逃兵将,因为兵将家眷全在东吴城中,并且连续高压作战导致人困马乏看不到希望,召来的俘虏士兵又不给力。关键原因是刘备没有派兵营救。刘备有借刀杀人之意,诸葛亮更是有除掉关羽之意。因为自诸葛亮来到蜀营之后,刘备一直将诸葛亮奉为高高在上,关羽对此很是不满,虽然最后证明诸葛亮是有实力的。但也引起了诸葛亮对关羽的不满,关羽忠义又在军中有威望,不把他除掉,诸葛亮很难有出头之日。除了刘备之后,只有关羽能掌控蜀军,关羽不在,才能轮的上诸葛亮。
还有就是关羽败走麦城向上庸的刘封、孟达求救被拒。所以才会被擒,而这一切都在诸葛亮的意料之中。才导致了被马忠生擒,被吕蒙所害的结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26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