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反抗之声不绝于耳。
秦施暴政,民不聊生,严苛的律令,百姓每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广征徭役,秦皇陵墓共征70万余人修建,而在大泽乡遇雨的陈胜、吴广等民工们,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经过第二次的统一战争,刘邦胜利。众诸侯推举刘邦为帝,称高帝。
“汉承秦律”在楚汉战争前,刘邦进入咸阳城,子婴举玺而降。众将领都在抢夺秦中珠宝金银,只有萧何进入秦相府,带走了秦朝所有的律令、图书。
而后萧何作为丞相,在汉中为刘邦镇守着大后方,刘邦则带着将士们在前线与项羽战争。这个期间萧何得以实施自己的政治理想。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这是汉朝“无为而治”的起源。在萧何的治理之下,汉中作为刘邦的大后方,为前线不断的输送着战士和物质,为汉朝的成立做出了巨大的功勋。
汉朝建立后,面对百废待兴的大汉江山,萧何采取黄老之术,让百姓修养生息。制定法令,减轻百姓的徭役,赋税,在萧何的治理下,汉朝慢慢的兴盛起来。
萧何、曹参早年便一起共事,在沛县时便深知百姓疾苦。曹参知萧何的才干,虽然因为封第一侯的事情两个之间有间隙。但在曹参为齐相的那段时间,只要萧何实施的政策,曹参第一个执行,曹参酷爱黄老之术,在他的治理下,齐国七十座大城国泰民安。等萧何去世后,曹参接替了萧何丞相的位子,曹参为汉相三年,一直坚定不移的执行萧何的策略,进一步发展民生,这才有了“萧规曹随”之说。
而吕后称制后,也继承了之前的措施。废除了挟书令,使得民间学说丰富起来,一定程度上支持商业发展,使得经济实力越来越强。虽然吕后的风评不佳,但是她的执政能力还是非常强的,《史记》中评价:“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在她的影响下,汉朝的后续几位皇太后都喜欢“黄老之说”。
汉文帝即位后,因为是大臣们推荐的皇帝,文帝一开始非常低调,既然不能在朝中与大臣战斗争取权力,那么他便将视线投向了广大的百姓。文帝主张废除了肉刑,进一步的下调了赋税。一直以节俭著称,因百金而不修楼台。下令妃子们也穿粗衣,在他的带领下,整个汉朝风气渐佳。而窦后也非常喜爱“无为而治,黄老之术”下令皇子们一定要熟读黄老之术。
到景帝时期,渐渐的黄老之术,无为而治。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了,当时各诸侯国拥兵自重,他们拥有军队和行政权,无为而治就像散养一样,任由他们的发展,结果使得朝廷对他们的控制越来越弱,景帝本启用晁错等人,对藩国进行削弱。但因为威胁到各诸侯尤其是窦太后外戚的利益,最终暴发七国之乱,对无为而治政策第一次冲击以失败告终。
武帝即位后,马上启用儒臣,赵绾、王臧、窦婴、田盼等人,开始兴致勃勃进行改革。而因为当时窦太皇太后“喜黄老之术”不爱儒术。迫使武帝废除了新政,并将赵绾、王臧下狱,窦婴、田盼罢官,第二次冲击无为而治政策失败。
窦太皇太后,历经三朝权倾朝野,即使是武帝也要暂避其峰,武帝一直在等待,果然窦太后去世后,武帝马上清除了窦太后的势力,启用田盼为丞相,韩安国为御史大夫,开始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终止了黄老思想指导下的“无为而治”。采纳了董仲舒的新儒学说,推行多欲进政治,开创了一个辉煌的时代。
由此可以看出,在刘邦、高后、文帝时代,汉朝初建他们鉴于秦亡的事实,以民生为主。发展农桑,降低赋税,使得老有所养。他们这个时候需要的是“无为而治”来发展国家,让国家更加的强大,让刘氏更得民心,是他们的带动,让汉朝有了四百年的基础。
而到景帝时期,无为带来的弊端慢慢的显现出来,最主要的还是诸侯国太强大了,已经到了可以威胁中央的地步。在第一次冲击无为政策失败后,景帝知道现在还不是时候,他加强对太子刘彻的教育,刘彻从小喜欢读书,非常聪明。景帝为他找了一个叫卫绾的太傅,卫绾叫太子射击、骑术等等,六年时间把刘彻培养成一个马上太子,为后期武帝的雄心壮志打下基础。
武帝即位后,国富民强,尤其是窦太后去世后,在国内已经没有人能够阻挡武帝进行改革的心,于是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为了中央集权,开始散布君权神授的理念。
武帝作为皇五代,他的改革顺应了社会的发展,是社会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事件,国富民强,于是便将目光投向了匈奴,边疆。
实力才是武帝“独尊儒术”的根本,要不他也只能像其他皇帝一样空叹一声“臣妾做不到啊。”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以后,实行的休养生息的无为之治,因为汉朝是经过连年的战争建立起来的,秦末时期君王残暴,政治腐败,横征暴敛,民不聊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终于爆发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开始推翻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六国遗民也纷纷起义,开始连年的征战,秦朝被灭以后,项羽为首的楚军跟刘邦为首的汉军,又经过四年的战争,最终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这个时候国家已经残垣断壁,人民生活艰难,甚至连一口饱饭都吃不上,所以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鼓励发展农业,轻徭薄赋,让百姓糊口。
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思想,是因为当时汉武帝即位后,国家已经趋于稳定,在他父亲景帝时期,灭了七国之乱,同姓诸侯实力被大大削弱,掀不是任何风浪,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控制人民的思想,就采纳大儒士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宣扬君权神授,皇帝是天子,老天爷的儿子,试问谁还敢违逆天子的诏命,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了我国封建王朝两千多年的正统思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26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