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过年有什么风俗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有民谣记: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锅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官府在腊月二十三,一般民家腊月二十四(又有:北方小年腊月二十三,南方小年腊月二十四),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所以有一句民间习俗叫做“腊月二十三”。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古时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这种送灶神的仪式叫做“送灶”或“辞灶”。除夕夜,还要把“灶神”再接回来。因为,年三十的晚上,要把灶王爷和祖宗的画像或照片挂在墙上,备好酒水、贡品,接受族人的祭拜,一直到大年三十。

腊月廿三

腊月廿四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腊月廿五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腊月二十三)后,天帝玉皇于腊月二十五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

这一天的汉族民俗活动主要有接玉皇、照田蚕、千灯节、赶乱岁等。且这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腊月廿六

这一天要割年肉,开始置办年货。

腊月廿七

宰鸡赶大集,这天除了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上店赶集、集中采购。春节期间的“上店赶集”更多的是买卖年节物品,如:鞭炮、春联、香烛、烧纸、牛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礼品等。

腊月廿八

打糕蒸馍贴花花,也就是说各家各户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

腊月廿九

除夕前一日的腊月二十九,叫小除夕,汉族民俗文化。这一天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腊月三十

腊月三十又称除夕,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这一天主要的传统民俗活动有祭祖,贴门神,放爆竹,给压岁钱,吃年夜饭,送财神等。

在年三十晚上,中国人一般都会整晚通宵守岁。俗语叫做“三十儿晚上熬一宿”。

春节是心心念念的故乡。

在这举家团圆的欢乐时刻,

赶年集、 贴春联 、 吃年饭等习俗,

才是唤起心底浓浓的年味的最好的方式。

在云南保山,过年前夕会吃年猪饭。一般会比春节提前半个月,一年忙到头,约上亲戚邻里来家里一起杀猪,自己家做的猪肉是最健康绿色的,猪的全身都是宝,可以做成香肠、腊肉,各种猪肉炒,做的一桌菜都是关于猪的满汉全席,寓意着来年诸事顺利。

腊月二十三的时候祭灶神,会在灶头点两株蜡烛,盛少数当天做的饭菜,然后燃烧家里老人包的纸火,在灶神面前虔诚祈祷,预祝明年风调雨顺,衣食无忧。

(图源网络)

腊月二十八开始办置年货、贴春联、扫屋,渲染节日气氛。

过年这天更加忙了,早上放炮仗辞旧迎新,然后开始准备年夜饭,到了下午,桌上的猪头、必有一道鱼、茶酒、蜡烛、纸钱一样都不能少,寓意着新年红红火火、年年有余。

(图源网络)

年初一开财门,年初二打牙祭,预示着财运滚滚来。

以上就是保山的春节习俗,各地还有细微的差异,你的家乡过年又有哪些习俗呢?欢迎在下方参与回答。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27223.html

(0)
上一篇 2022-10-10 上午11:40
下一篇 2022-10-10 上午11:5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