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代表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新趋势,也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了新路径、新方法。“互联网+农业”是一种生产方式、产业模式与经营手段的创新,通过便利化、实时化、物联化、智能化等手段,对农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农业产业链环节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以“互联网+农业”为驱动,有助于发展智慧农业、精细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互联网+”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互联网+农业”就是依托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和通信平台,使农业摆脱传统行业中,消息闭塞、流通受限制,农民分散经营,服务体系滞后等难点,使现代农业坐上互联网的快车,实现中国农业集体经济规模经营。
新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是为了支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合作社是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为成员提供农业生产资料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邓小平1990年提出:中国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就是发展集体经济。
2012年,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选择部分省份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 。
2016年中央财政发布《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的指导意见》选择13个省份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支持村集体领办合作社发展新型实体经济——“互联网+合作社+村集体”。
“互联网+合作社”新型农业服务体系,是由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大户和生产者参与经营,依托互联网平台,共同开展信息服务助农“种对、卖好”,技术服务助农“高产、高效”,购销服务助农“省钱、赚钱”的互助经济组织,消费分红,入股创业, 谋求成员共同利益, 服务成员增收致富。
可以看出,“互联网+合作社”是发展农村集体济的新型实体,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也是未来农业的大趋势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为农业现代化积聚了丰厚的物质条件和技术基础。然而,千百年来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从业人员数仍然占我国农业人数80%以上,并且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这严重阻碍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
“互联网+”开创了大众参与的“众筹”模式,对于我国农业现代化影响深远。一方面,“互联网+”促进专业化分工、提高组织化程度、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正成为打破小农经济制约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枷锁的利器;另一方面,“互联网+”通过便利化、实时化、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等手段,为农地确权、农技推广、农村金融、农村管理等提供精确、动态、科学的全方位信息服务,正成为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互联网+农业”是一种革命性的产业模式创新,必将开启我国小农经济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互联网+”助力智能农业和农村信息服务大提升。智能农业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信息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控制和精准管理,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更加合理化、农业从业者的服务更有针对性、农业生产经营的管理更加科学化,是今后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基本方向。“互联网+”集成智能农业技术体系与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助力智能农业和农村信息服务大提升。
“互联网+”助力国内外两个市场与两种资源大统筹。“互联网+”基于开放数据、开放接口和开放平台,构建了一种“生态协同式”的产业创新,对于消除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所面临的国内外双重压力,统筹我国农产品国内外两大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农业竞争力,提供了一整套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互联网+”助力农业农村“六次产业”大融合。“互联网+”以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渗透和交叉重组为路径,加速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多功能开发、农业门类范围拓展、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打造城乡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六次产业”新业态,提供信息网络支撑环境。
“互联网+”助力农业科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以“互联网+”为代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农民增收、突破资源环境瓶颈的农业科技发展提供新环境,使农业科技日益成为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决定力量。基于“互联网+”的“生态协同式”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平台,将农业科研人才、技术推广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有机结合起来,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互联网+”助力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大发展。“互联网+”具有打破信息不对称、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公共服务成本等优势,“互联网+农业”能够低成本地把城市公共服务辐射到广大农村地区,能够提供跨城乡区域的创新服务,为实现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稀缺资源的城乡均等化构筑新平台。
互联网+农业于电商而言,拓展了发展空间。近来,一张流传于网上的照片,直观地展现了各大电商在农村的布局:某村庄房屋的外墙上,两幅巨大的墙体广告“针锋相对”,一边是“生活想要好,赶紧上淘宝”,另一边则是“发家致富靠劳动,勤俭持家靠京东”。各大电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在农业领域大展拳脚,看重的无疑是“农产品网上卖”的巨大市场空间。
互联网+农业于农户、消费者而言,增进了互联互动。种子是否健康、施肥是否适量、采摘是否科学……消费者通过互联网与农户沟通,质量靠得住的农产品能够得到更快、更广的传播推广,用户安心又放心,农户省时又省力,实现了互利共赢。
互联网+农业于农企而言,是重大发展机遇。互联网的存在让农企根据销售来组织生产,相当于对产业链全要素进行重组,这让“靠天吃饭”的农企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产品销售风险。互联网的开放、快速、传播特性,则将倒逼着农企更加注重品牌、特色,挖掘文化内涵,树立起农业“百年老店”的形象。
当然,互联网+农业改变的,远不止这些。只有让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其他各方都积极参与进来,产业链上下左右联动,才能实现信息和资源的无缝对接,形成共融共通的生动局面。
农民通过在农村发展种养业,维持日常生活还是可以的,而要是以此走上致富道路,比较困难。比如粮食的种植,收购价格低,赚不了钱,而种桑养蚕,辛苦一些,一年下来也有2~3万元的收入。再比如养殖业,目前养殖土鸡较为普遍,收入也不可观。所以,不论是种植,还是养殖,选择传统的项目很难发展起来,收入无法与外出打工相比。
所以,特色发展道路成为了必然趋势,也是在农村发展创业的一条新出路。
说到这个”特色”,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应该是独具特色的某一个种植项目或者养殖项目,比如王锦蛇养殖、金蝉养殖、蝎子养殖,或者重楼种植、嘉宝果种植、方形西瓜种植等等。然而,除了种植或者养殖的项目有些与众不同之外,还可以从种植或者养殖的模式上进行创新。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重点,即互联网+现代农业。说白了就是往农业里面加入互联网,采用互联网的技术服务农业。
利用互联网技术服务于农业,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将丰收的农产品通过网络平台推出去,解决农产品销售的问题。确实,互联网目前已经成为农业销售的一个重要的渠道,特别是水果,不仅给果农带来了可观的利润,也给消费者在价格上获得了一定的优惠,而这实现双赢的局面是省掉中间商的结果。
除此之外,互联网在农业上的应用还可以继续扩展,比如用于服务种植环节上。在以前曾经参观过一个利用互联网技术服务各大种植基地的企业,它们在种植基地上设置了各种监控系统和智能的设备设施,然后通过互联网传递信息。这样,种植户不需要到地里面也可以全面了解种植的情况,包括土壤的湿度、空气温度、生长情况、肥力状况等等。如果种植基地出现缺水的问题,也不需要直接到地里,可在办公室直接遥控,进行智能化操作,打开喷灌设施,即可完成浇水,而且浇多少水量都是科学设定的,不出现浪费水资源的情况。总之,是一个充分利用互联网来服务于农业的典型例子。
好了,以上是我个人看法,欢迎评论指正。另外,大家有关于三农方面的问题,可以一起探讨一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29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