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水浒传》中的江湖义气

《水浒传》中的江湖义气,施耐庵早已定位为“妖魔”。无论是鲁提辖打死郑屠,还是题主说的拉秦明入伙,以及武松醉打蒋门神,尤其是劫道杀人,卖人肉包子等等,都是梁山好汉在江湖上的“妖魔义气”。

但是,梁山好汉又不是“妖魔”,施耐庵只是以梁山好汉的故事为线索,实写帝王的故事。因而,《水浒传》中的江湖义气,反映的几个历史阶段的社会现状,以“评议前王并后帝”。

题主是依据电视剧出题,电视剧是无法深刻表现《水浒传》这样深刻的主题的。因而,我们还得回到施耐庵的原著中,看看书中的江湖义气是怎么回事。

谁是渭州城的恶霸

我觉得,自《水浒传》问世以来,所有的读法都是错误的。比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就被解读为行侠仗义的行为,是《水浒传》最能表达江湖义气的故事。其实,郑屠绝对不是镇关西,真正的镇关西其实就是鲁达。

郑屠是个什么样的人,鲁达其实比金翠莲父女最清楚,他不可能是“镇关西”。

书中写道,渭州城小种经略相公府提辖鲁达在潘家酒楼遇到了金二、金翠莲父女,得知郑屠叫做“镇关西”,便愤愤不平的说:

呸!俺只道那个郑大官人,却原来是杀猪的郑屠。这个腌灒泼才,投托着俺小种经略相公门下做个肉铺户,却原来这等欺负人!

这番话说明鲁达与郑屠十分熟悉,大家都是端着小种经略相公的饭碗,平日里还少得了来往?而且,“提辖”原本就是借用南宋的官名,就是个管理杂卖场的官吏。渭州城地处边境,鲁达的真实身份说白了就是个管理榷场的官员。因而,也少不了与屠商、酒肆茶楼打交道。

书中的情节也能证明这一点,鲁达与茶楼、酒肆很熟,大家都巴结他,吃酒喝茶随便挂单。鲁达是这样的身份,那就说得过去了,管事的来了,搞点小意思很正常。但是,施耐庵就是把鲁达写成了军官,市面上的人都怕他,岂不就是个恶霸吗?

谁是渭州城的“镇关西”

郑屠同样惧怕鲁达,毕恭毕敬的不敢得罪他。从书中看,鲁达应当是经常履行提辖的职责,为经略府采买管理杂务。其中,买肉是鲁达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所以,郑屠对鲁达的上门并不感到意外,而是很热情的迎接老主顾。

还是那句话,鲁达被写成军官,连“投托”了小种经略相公的郑屠都怕他,鲁提辖还是个恶霸。假如鲁达就是个管杂卖杂买的真提辖,郑屠巴结他就是想照顾生意而已,鲁提辖也不能算作渭州城的恶霸了。

在打郑屠时,鲁达恐怕是低声骂道:

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

看看,到底谁是“镇关西”呢?鲁达所说的“关西五路廉访使”,这个官职在《宋史》中能够查得到,我以前也专门解读过,这个官职其实就是《水浒传》中“镇关西”的代名词,也是童贯“审关西五路事宜”的另一种写法。

为什么说是鲁达低声骂郑屠呢?因为,渭州府尹给小种经略相公汇报案情时,根本就不知道鲁达为何要打死郑屠,说是鲁达“无故用拳”,当街打死了郑屠。既然是当街,又为何是“无故”呢?难道没有一个人听到鲁达骂郑屠吗?

恐怕是无人知晓,当时,街上“街坊邻舍,并郑屠的火家”在场,谁也没有听见鲁达骂了些什么,以至于渭州府调查案情时,谁也不知道鲁达是因为独占“镇关西”的荣誉称号打死了郑屠。

鲁达这是心虚吧,如此,鲁提辖拳打郑屠还能说是江湖义气,是行侠仗义的义气之举吗?施耐庵以及其隐蔽的细节,谴责了鲁达的“妖魔”行为,却被解读成梁山好汉大义凛然的江湖义气。这样的故事,叫电视剧怎么演?

宋江的江湖义气不是小恩小惠

梁山魁首宋江,同样是一个“妖魔”,诚如题主所言,杀百姓害秦明,都是必须要谴责的妖魔行为。但是,宋江却又是负责“呼群保义”,聚集一百单八个妖魔大聚义的总头领。因而,施耐庵首先把宋江写成了“及时雨”。

宋江从小就有孝义之名,这个名声可不是凭着敷衍老爹宋太公而得的虚名,后来的“及时雨”也绝对不是骗来的。尤其是宋江的仗义疏财,绝不是为自己笼络人心而搞的小恩小惠。施耐庵写这个人物,就是针对江湖妖魔的江湖义气,为梁山大聚义做铺垫。

书中用了一大段文字,专讲宋江“及时雨”绰号的来历,施耐庵没有半个字有讥讽挖苦的意思,宋江就是闻名河北、山东的货真价实的“及时雨”。如果说宋江救济阎婆、王公、唐牛儿这等下层人物也是收买人心,是虚伪的,那么,我想知道,现在还有谁愿意这么“虚伪”吗?

同样,宋江喜爱武松、李逵,也绝非收买人心,而是劝诫他们改恶从善,武松遇到宋江,“前病都不发了”。后来,武松将杀向抗击金兵的战场,展现“天伤星”大伤金兵的英雄本色。这些,都是宋江劝诫的“一刀一枪去边上搏杀”,然后凭借一身本事报效国家。

“笼络”武松、李逵等江湖好汉时,宋江知道他日后要上梁山做寨主吗?读者可以“未卜先知”,宋江可没这个本事。

施耐庵设计宋江的江湖义气,是为了后来“替天行道,保境安民”之大义做铺垫,是召集梁山好汉聚义的故事线索,以及前情铺垫。

《水浒传》中有一个重要的故事,说的是梁山好汉在宋江的带领下“还道”。“还道村”说的就是妖魔斩断魔心,归于正道,然后“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这是梁山好汉从妖魔而“上应天星”的一个重要节点,以此为界,梁山好汉的江湖义气便逐渐转化为声张正义的家国大义。

施耐庵还在书中以佛、道故事,劝诫“妖魔”舍弃江湖义气,共同“替天行道”。所以,施耐庵是绝对不赞同鲁达等人江湖黑道恶霸的所谓义气,而是颂扬梁山好汉“保境安民”,为“天下太平,四方无事”的大义而成为抗金大英雄。

梁山好汉绝不是妖魔

我说五百年以来对《水浒传》的最大误读,就是一直把梁山好汉当做是洪太尉误走的妖魔。其实,梁山好汉江湖的“妖魔”义气“还道”于“替天行道”的大义之后,他们都是“上应天星”的英雄好汉。

《水浒传》中的“替天行道”,其实就是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联手降妖除魔,匡扶正义。施耐庵笔下的“正义”,或者“正道”,就是四个字“天下太平”。

因为洪太尉误走了宋真宗、宋徽宗、建文帝等等“妖魔”,梁山好汉就要针对他们“替天行道”,降妖除魔。因而,以梁山好汉故事所写的“妖魔”行为,其实就是《水浒传》中真正的妖魔所为。

这是《水浒传》的核心主题,也是隐藏得最深的隐写密码。

因而,梁山好汉的江湖妖魔义气,就是反映这几个原本就不应该做皇帝的人,因为“杜迁”、“孙立”而登上了皇帝宝座,导致天下大乱,是破坏“天下太平”的妖魔行为。梁山好汉“替天行道”,最终目标就是要除掉这些“妖魔”。让这些妖魔的江湖义气不再扰乱乾坤,以解除百姓的缧世之厄。

这就是《水浒传》中所讲的江湖义气。

水浒传,可以说整部小说都是对“侠以武犯禁”的诠释。

诚然,其中有很多故事,比如林冲风雪山神庙,表现的是一种对不公正待遇的反抗,如普通老百姓可望不可即的,八十万禁军教头这样的职位,都会被奸人所害,一忍再忍,直到万不得已才奋起反抗,那普通老百姓呢?岂不是会被欺负的更厉害?

从这个角度来说,《水浒传》的进步性和反叛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

但细究,一百单八将所有英雄的解决办法,好像都是个“以暴制暴”

过程是自然酣畅淋漓,大快人心,其中血腥暴力也正符合人的猎奇心理。

但虽是前朝事,最后也要落得个朝廷招安的下场,甚至可以说,其实梁山泊真正的领导层,原本就不是以江湖义气为目的的,林冲这样本就出自朝廷的自不必说,连宋江都心向朝廷,认为那是最终的归宿——

江湖义气,说到底只不过也是一种弄权人掌上的把戏,殊不知“乌合之众”,才是历史真正的推动者,古今中外无一例外。

然而这种“侠义”的精神,却超越千年,一直流传至今,它出自于人类的同理心,人对“利他”欲望的实践,它不仅存在在少年心中,而是长存于人类历史。

《水浒传》作为我国流传至今的名著作品,它的特殊性和深刻性,远不能以一个简单的定义诠释。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29855.html

(0)
上一篇 2022-10-24 上午10:48
下一篇 2022-10-24 上午10:5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