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朝廷腐败无能,人心涣散,军队养尊处优,武器装备发挥不了作用,能臣良将观望不问,能打败八国联军,真就怪了!
一、朝廷腐败无能,人心涣散。
1840年之后的大清朝,在经历两次鸦片战争之后,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与外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早就让大清朝丢尽了颜面。积重难返的社会矛盾,出现了无数与大清朝离心离德的官员和普通民众。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使得全国上下人心涣散。
举例来说。甲午海战之前,日本天皇为了壮大日本海军,向英国购买战斗力极强的吉野号战舰,就拿出所有的皇室积蓄,并说自己每天就吃一顿饭,把省下来的钱全部用于购买战舰。
在日本天皇的影响下,日本上下一心,积极募捐,才凑齐了购买吉野号战舰的资金。
为了打败清朝,日本已经倾尽全国之力。
而这个时候的清朝最高统治者慈禧在什么?
她在准备自己的60大寿!
用清朝政府年收入的十分之一,相当于一千万两白银为自己做寿。这些钱是下属官员,从国防军事、铁路交通等项目中,层层克扣出来的,其中就包括李鸿章用来购买军舰的钱。
日本人磨刀霍霍,准备动手。而大清朝的这位实际统治者却在歌舞升平,纸醉金迷,丝毫没有战争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最高领导者这样奢侈腐败,还有多少人还愿意为朝廷分忧解难?军队还有多少战斗意志和战斗力?
两相对比,孰优孰劣,谁胜谁败,高下立判。
二、八旗军养尊处优,先进武器装备得不到及时配备。
清朝的八旗军在早期是很有战斗力的。但到了后来因为长期的养尊处优,就很不像样子了。当年,乾隆皇帝第五次南寻的时候,特地检阅了当地的八旗军。结果,在操阵时,有的八旗兵竟然从马上坠落,骑射的八旗兵竟然箭箭虚发,无一射中,乾隆皇帝自然雷霆震怒,大为光火。
到了太平天国在广西起义的时候,朝廷派八旗军前往镇压,却被太平军一路赶杀,一直杀到天京(今南京)。那阵势,知道的是清军去镇压太平军,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太平军在镇压清军。
晚晴的八旗军,在安逸的状态下,缺少训练,与其说是来战斗的,还不如说是来搞笑的。
但偏偏拱卫京师的主要就是八旗军。
当时,在北京、天津以及华北地区的清军共有11.3万人。包括聂士成的一部分淮军,毅军,甘军,神机营,虎神营,御林军。此外,还有大批团练和义和团民。而八国联军只有18000多人。从人数上来说,清军针对八国联军是具有压倒性优势的。
再来说一下晚清军队的武器装备情况。
清朝经过洋务运动的积聚,通过购置和国产,现代枪炮已经装备了部分军队。列强有的陆军武器,清朝也有。譬如,清朝运用的德国机关枪曾经压制了日本的万岁冲锋。
八国联军的随军记者曾经记载驻守天津的聂士成领导的新式军队:“所带军械均系极佳之毛瑟快枪,并有极好炮队……自与中国交兵以来,从未遇此勇悍之军”。但大清国只有一个聂士成,他在天津殉国之后,八国联军在通往北京的路上,势如破竹,如入无人之境,再也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
既然清军拥有了技术相当先进的武器,人数也比八国联军多了数倍,为什么在八国联军面前还是这样不堪一击?
战后,意大利人曾经在天津附近发现了一座几乎无人值守的清军武器库,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和作战物资。包括:“最新式的曼利彻式卡宾枪型号,比联军中的奥匈部队列装的卡宾枪更为先进,似为刚出厂的新品,而克虏伯大炮比德军现役的所有大炮口径更大,瞄准更精,射程更远,更为新式”,库存的先进火炮有二三百门。另外,还有三万支贴有最新出厂商标的曼利彻毛瑟枪和来福枪,三万把枪刺,还有其他军用物资,估值大约250万英镑。
外敌入侵,国家危难之际,这么多武器装备竟然还冷冰冰地躺在仓库里,没有发挥应有作用。这就不能不说一下晚清武器装备的取用制度了。
那时候,从武器库里取用武器,当然需要皇帝的签字批准。这一关好过。
具体管理武器库的是户部,下面还有级别较低的官员。按说,你拿着皇帝的批文,直接找到户部把武器取用就行了。
但这里面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有了皇帝的签字,户部领导的批准,还不能算完,你得拿银子去贿赂这些级别较低的官员。如果你拿不出银子,那对不起,武器你拿不走!外面洪水滔天,那与我个人一毛钱关系也没有!
当时的贿赂费是1.3%,也就是说,你要取用价值100两银子的武器,那你就拿出1.3两银子作为提成进行打点。
取用武器装备,是为了日常训练和上阵杀敌,牵涉到国家安危,是国家大事。哪里来的钱去贿赂?更何况大清朝与列强签订了那么多不平等条约,本金加利息还账就已经成了大问题。你为难的不是哪个人,而是在为难整个大清朝!
由此,我们就可以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先进武器装备躺在仓库里不能发挥应有作用,也可以明白为什么人数上数倍于敌,武器装备先进成度不亚于敌的清军被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
士兵养尊处优,缺乏训练,先进武器装备不能发挥应有作用。你不吃败仗谁吃败仗?
三、国家危难,能臣良将观望不问。
1900年,面对八国联军的气势汹汹,咄咄逼人,慈禧太后无奈之下,向全国通电下达诏书,要求各省巡抚同列强开战。
但下面的大臣们和督抚们早就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看不下去了,做事也不怎么听使唤了。一听说要打洋人,大家避之唯恐不及,怎么还能去主动往前凑?
电报局长盛宣怀看到诏书内容,脸色大变,私自将诏书扣押下来,只是分发给一些位高权重的督抚们。这样督抚们立即强烈反对。
两广总督李鸿章带头抗命,气的大骂:“此乱命也,粤不奉诏”。
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山东巡抚袁世凯等东南十省督抚们则暗中与西方列强达成《东南保护约款》的协议。之后对朝廷的一再催促,一概不闻不问,任由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即便是受慈禧太后倍加信任,任山东巡抚,掌握新军的袁世凯,离天津和北京那么近,也没有及时奉诏救援。
这些封疆大吏们都知道,大清朝的覆灭已经成为定局。与其帮助它苟延残喘,还不如自己先在诸侯之间挣得一席之地。再说,自己手里的那点兵将和武器装备,根本无法与列强们相提并论,与列强开战,无异于以卵击石,自不量力。何况列强们攻占了北京,因为兵力不多,也不至于与诸侯们抢地盘。
大清朝的能臣良将们,眼睁睁的看着京城被攻陷,皇帝逃亡,黎民百姓遭殃受难,国家受辱!
国家到了这个样子,大清朝也只有灭亡一条路可走了!
八国联军以区区两万人的兵力犯我中华,居然能够长驱直入,直到打进北京城,这不能不说是中华民族的悲哀。
固然,由于长期的闭关锁国,导致近代中国与世隔绝,那时的中国已经大大落后于当时的时代。
而由此带来的的恶果是,清军的武器装备低劣,作战观念陈旧。
但是,不得不说,这些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当时的大清国如同一盘散沙
,举国上下人心涣散,麻木不仁。
这样的政府和这样的人群组成的军队自然是毫无战力可言。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几十年后的朝鲜,同样是国力贫弱,同样是装备低劣,中国人民志愿军却以豪气冲天的斗志,把以美国为首的十六国联军,从鸭绿江边一举杀退四百公里。
这恐怕是探究清军几十万人打不过两万人的八国联军的深层次原因的,最有说服力的注脚。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30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