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大家提倡句式简练,情节不拖沓,为何他们的小说动辄百万字

拜托,句式简练和动辄百万两者之间不是铺排式递进关系,先搞明白两者之间的关系好吗?

所谓的句式简练,已经不是一两个文学人士的呼吁,而是自古以来整个文学圈的一致诉求,作为一个文化陋习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彻底改变过来的。

句式简练,是指的文章的句子不要反复以辅助式的定状补来圈定一个句子的最终走向,而是要尽可能的简洁,生动,不以罗列为炫耀,而要以文意为依皈,这是指文学创作中不要诘屈聱牙的加以圈列,而是要尽量放平语气,用一些直白而浅显的生动语言构置文学框架,使之看起来平白如话,通俗易懂。

所以在唐朝时期,就有著名的文学大家提出了这样的观点──韩愈和柳宗元在倡导古文运动的时候,就提出了明确的写作观点:陈言务去,词必己出。

其他还有古人的作文标准:删繁就简三秋树,立意标新二月花。

难道还不明确吗?

应当说,古今的文学大家是基本践行了这样的文学要求的。尽管各自的风格标新立异,但他们的表述都不失为一种精当的表述。

而且,他们创作中的字句表达,都很有鲜明的个性,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几乎将他们自家的创作风格表现的淋漓尽致,不落窠臼。他们的风格也给我们留下了几位深刻的印记,让我们甫一上眼就约略知道了这是哪位文学家的笔触。

比如汪洋恣肆如韩退之,比如大江东去如苏东坡,都是这样奇崛而伟大的文学大家,一代宗师,文学泰斗。

反过来,动辄下笔千言、连句百万的作品,并不是在那里抱病独坐如呻吟状,而是有感而发,有情可露,气势贯穿始终,如江河日下,一泻千里,那种磅礴的气势非是一般文学新秀所能驾驭和领悟的。

之所以下笔百万,是因为有话要说,有故事要讲,有脉络要伸展,而不是一个人的痴人妄语胡诌八扯,这和疯人呓语有天壤之别、云泥之判,并不是一种文学表现,而是两种文学途径。

尽管下笔百万,还是感觉个中意向意犹未尽,有一种厚积薄发甚至引而不发的控制状态,这难道不是文学大家的文字功力吗?

这是需要强大的文字驾驭能力和文字结构组合的,并非那种无病呻吟,也不是狂人呓语。比如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小说,那是因为故事的情节延展到了那些关节,有必要去交代和铺排那种带有明显个性的文学语言的,是一种必要的铺垫和拓展,而不是硬造出一种隔靴搔痒的现代文体弊象。

说到底,这是一个人的文学成就和文学眼界所决定的,而不是一个人的心虚和造作所能干预的,妄自评断人家连句百万,也只能说明你个人不具备这种文学高度审美,是一种文化缺失,是有必要及时加以补上去的。

就这。
图片来自网络

这两个观点是不矛盾的

为什么两者可以并行

论证一个观点,如果两个论据就足以说明的话,使用三个论据就是拖沓;一段话,可能是为了表达某个观点,或者说明某个事情。如果用200个字就能阐述清晰,而作者用了240个字,这也是拖沓。

相比之下,得先了解一下小说主要的目的是什么?无非是通过设置情节和环境变化,来塑造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如果用2个情节,就能刻画出一个人物的某个特点,而作者用了3个情节,这就是拖沓。

看问题要区分

很多人有这种思想,就是这部小说情节太拖沓了,明明是已经将人物描绘得很清楚了,硬要设置多余的旁支。这种情况下,就应该进行批判。大多数作者,要么是交稿的要求,要么就自认为字数多才是优秀。

而在优秀的长篇小说里面,提出这种质疑就有些不应该了。比如刘慈欣的《三体》、曹雪芹的《红楼梦》等,每个字,每个情节,都有其特殊含义。

结语

在选择阅读物之前,可以先看下评论,做下功课。选择经典读物,榜单读物,可能会让读者的这种思想消弭。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3046.html

(0)
上一篇 2022-04-26 下午1:47
下一篇 2022-04-26 下午1:5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