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刘备在历史上都是一直充满着争议的两个人物。到底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争议很大,双方都有很多粉丝。同时两人也有一些交集,有人觉得曹操对不起刘备,也有人认为是刘备对不起曹操。
其实一件事物抑或一个人,都会有两面性。你认同曹操,看他的优点就多于缺点,这是可以理解的,同样,你认同刘备,你就会觉得他身上的优点更多。但有一点是要肯定的,世上没有那么完美的人,在三国乱世,白手起家的刘备如果不用点小聪明,他如何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取得天下。同样的道理面对曹操的狡诈、好色你能把它们都说成是他的优点吗?所以读史需要摘掉有色眼镜,公平的去看待——
一提起三国,很多人都喜欢刘备,觉得刘备是多么仁义。刘备的出现都是以“正统”、“人君”的形象被大部分人所记住。而曹操则是一副奸贼、狡诈的形象出现,这都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塑造的结果。事实上,刘备和曹操都是那个时代的英雄,他们都有着统一祖国的梦想,又都是做着“皇帝梦”的人,这是那个动荡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但是,我们受到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很深,几乎都形成了曹操该入地狱,刘备就该上天堂的截然不同的观点。其实,历史上的真实形象却有所不同。
说刘备是伪君子,可能很多人会不同意,但是,如果说曹操是真小人,相信大部分是同意的。这就是充分说明伪君子“伪”的作用,装得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来掩饰内心的野心,让别人误以为他是君子,实际上也是狼子野心;而真小人就在于“真”,不用装,也不用那么多高尚的借口,没有那么多面具,敢做敢当。小时候,看《三国演义》,一直觉得刘备是位仁君,小说的目的也就是要塑造刘备成为仁君,但读完三国正史之后,对刘备的象形就改观了。在我看来,刘备确是仁义,但不是真君子。有三个证据可以证明。
第一、刘备以匡扶汉室为名,实则是想做皇帝梦。刘备从一开始就想好了为自己找一副伪善的面具,搞名正言顺,自称是皇族正统。事实上,刘备只是姓刘,没有史料可以证明他就是皇族后裔,更不能证明他是什么正统血脉。如果要因为一个姓就可以是正统的话,那我们都是炎黄儿女,还都是一家人呢?都是正统。而且,他口中的奸贼曹操到死都没有称帝,而刘备在公元221年称帝。所以他自称为正统,要匡扶汉室,实际上就是想自己做皇帝,这就是就是一大伪。想干就干,何必遮遮掩掩?遮遮掩掩而内心又想当皇帝,这不是伪是什么?
反观曹操,至死都没有称帝。当时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是这样干了,但是他没有不承认,也没有大义凛然的说是为了匡扶汉室之类的正义的口号。不然他也可以天天把匡扶汉室放在嘴边,一副正义凛然的样子。还有,曹操发现误杀吕伯奢一家以后,孙盛的《杂记》记载曹操发现误杀后“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说明当时曹操发现杀错了,心里是悲伤的,但已经发生了,只能自我排解,为自己的错误寻找一个辩护。他的这个辩护不是说我当时怎么地怎么地才做错了,而是直白内心的真实想法“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第二、刘备取得益州的手段并不正当,甚至是不义。刘备从一开始都对益州垂涎三尺的,诸葛亮在隆中对的时候就为刘备规划过的,只不过一直没有好的机会。刘璋原本是请刘备帮忙来威慑内部蜀将,抵御曹操的,谁知变成了引狼入室。本来是刘璋资助刘备打张鲁,结果刘备走到葭萌就停下来,开始广施仁义,搞民心宣传,实际上就是准备挖墙脚了。最后,刘备不仅没有帮他的忙,反而把他吃掉了。至于说刘备犹豫,其实就是刘备没有找到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而已,说什么“吾所不取,终为人利”,“报之以义,何负于信”都是强盗逻辑,也是“伪”的壮举。而曹操也搞阴谋诡计,但是这是政治手段,所谓兵不厌诈,无可厚非。但是你一面又装得道德高尚,一面又想霸占人家的家业,这不是伪君子是什么?
第三、刘备永安托孤,更是把伪善发挥到极致。永安托孤,被很多人视为君臣关系的典范。其实,我们都是被刘备的“伪”所蒙骗了。托孤的时候,刘备是这样说的:“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若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于是,刘备又下旨给刘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入父。”
后人之所以对这件事给了刘备很好的评价,就是因为把刘备的这句“若其不才,君可自取”理解成了“如果刘禅不成器,你可以自己取而代之。”事实上,这种理解属于误解,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原因有二:第一,刘备思想不可能超越时代一千多年,搞什么禅让制,后面的唐宗宋祖直到清朝灭亡,有谁能做到“退位让贤”,都是希望子孙代代相传;第二,即便刘备有超人的思维,能想到现在的民主思想,但是,他也肯定诸葛亮不敢也不可能去取而代之。曹操只是“挟天子以令诸侯”都被刘备骂奸贼、汉贼,诸葛亮取代刘禅不得被口水淹死啊!
大家都知道,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也相信刘备有匡扶汉室的决心,所以才出山帮助他。但是,后面诸葛亮发现刘备并非真心想匡扶汉室,而是想自己当皇帝,这和诸葛亮一心想匡扶汉室的初衷相悖的。所以,后来刘备已经不再像以前那么信任刘备了,特别是在关羽死后。但是,当时的形势没有办法,刘备最信任的关羽、张飞、法正都死了,论能力、论威望,诸葛亮是最合适的人选,于是才有刘备临终托孤。
刘备不是说和诸葛亮如鱼得水吗?诸葛亮忠贞不贰难道他不清楚?刘备这样说,逼得诸葛亮不得不跪下表态,这就是刘备善伪的高招。据《御批通鉴辑览》,康熙也看出了刘备话里有话,话外有音,而且深表鄙视(三国人以谲诈相尚,鄙哉!)。
当然,刘备有仁义的地方,曹操搞的“屠城”也不对。曹操和刘备都是政治家,为了各自的政治目的而使用阴谋诡计,这些都是正常的。只不过,除却曹操那些“恶”的地方,对于各人的性情,我更喜欢曹操的率真,真性情!以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大军事家、大政治家、大文学家形象闪亮登场,原来这个被人们以“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名言入脑入心的真小人,还有如此辉煌壮丽的一面。刘备呢,并不是传统印象里的圣君贤主,而是一个假仁假义利欲熏心的真正伪君子。
和曹操,孙权相比,刘备可以说是两手空空。不过,由于出身的正统性,刘备又拥有天然的政治优势。虽然陈胜吴广的口号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是,还真的有。否则,两手空空的刘备也不可能聚起那么多的人才,成就了一番书写史书的大事业,虽然最后功败垂成,很让人惋惜,但也说明了刘备的受欢迎程度。
很多人喜欢刘备最初都是从三国演义开始的,三国演义尊刘攘曹的正统观念很强。所以对蜀汉集团浓墨重彩比较多。绝大多数人都是从诸葛先生和五虎将才开始喜欢三国演义的。这让诸葛先生和五虎将的主公刘备也沾光不少。
其实,论人品曹操真的不如刘备。毕竟刘备没有过屠城,掘墓的劣行,对百姓还不错,对属下很讲义气,在封建统治者中,口碑算不错了。
反观曹操,一派小人嘴脸。当初为了他有匡扶汉室的志向,荀彧叔侄等一大批人才来投奔他,可他一旦发达了,就把志向抛于脑后,只顾着朝堂上篡权专横,欺压献帝,朝堂下,作威作福,掳人妻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30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