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周围有许多老人是讲民间故事的高手,什么英雄好汉故事,什么尖酸刻薄小人故事,什么神仙鬼怪故事,什么山水传说故事,什么捧腹笑话故事等等。但最能引起我热血奔腾、心嘲翻涌和强烈共鸣的,还是最爱听讲英雄好汉类民间故事。这可能是我们这些生长毛泽东时代人共同特征吧?哪个时代人广播中播的是唱的是英雄赞歌,报纸写的英雄故事,剧院演的是英雄戏剧,屏幕放的是英雄战斗片,就连小小的收音机里放的也是英雄评书……当年社会环境给我们那个时代的少年儿童创造了一个崇拜英雄的氛围,树立了英雄主义观念。
神的罗叱闹海斗龙王、八仙收复妖怪、孙猴子打妖除魔……只要是斗魔除恶带有英雄壮举的神奇故事,我们这些小孩瞪着眼、开着嘴、张着耳朵一动也不动,饶有兴趣,津津有味静着神听。其它的什么笑话故事,引得老嫂子、中年汉、俏姑娘她们笑得前仰后合拍腿揉腹,我们这些小孩子们没有兴致,只得离开故事公(婆)去打闹嘻戏……
特别是人的英雄故事,象火烧庆功楼、李春成赤脚造反、关公点曹兵、赵子龙取神火、花木兰从军、十三太人呆一李存勖、少林武松离家门、张献忠攻保宁等等,更能直现真实地激发我们这些听故事的小孩的兴趣,树立崇拜英雄主义观念。
我个人对当地英雄人物传奇故事更感兴趣,如,被今天东楚大地百姓,喻为”内地一千零一夜”、楚国的”阿凡达”、东方智神的张闲逸的传奇故事及他的英雄壮举,更是顶礼慕拜敬佩至极。你看啦,斗恶人戏得叫上树就上树,叫下树就下树弄得气喘如牛,累得睡地如死猪,叫善人解气;惩恶霸落粪池,喝粪人令百姓解恨;戏宰相踩一狗屎蹲茅坑,上山下山如使唤哈巴狗一般,叫人为他计谋拍手称道;才智超凡,帝王钦佩颁发”智神金牌”,智斗皇帝,谈笑间免死回生,令人拍案叫绝……更有斗字助穷乡亲娶美妻,赌”睡”美女赢粮食救灾民等帮扶穷人的伟大之举,更为称颂不已,和不畏强暴乐于扶弱的高尚品格大为称颂!
我更为喜好民间英雄故事,他提升了自已欣赏故事品味的高度,树立了本人英雄主义史观,立志做英雄似的人物。这才是我多一些热爱英雄民间故事,最大的收获!!!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如:《天仙配》、《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民间故事经过历代文人墨客的艺术加工,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笔者认为, 好的民间故事必然要承载三样东西:
一是民俗民风。来自于民间,那么它反映的一定是普通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地域文化差异明显,民间故事在传承过程中,必然带有强烈的时代性、地域性和民族性。如蒙古族《马头琴来历》,《海力布故事》,满族的《长白仙女》和《罕王的传说》,回族的《马五哥与尕豆妹》,藏族的《宗本请客》等,这些故事里承载着各民族的民俗文化,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
二是哲理智慧。民间故事的口头创作中含有丰富和深刻的哲学思想,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如家喻户晓的巜阿凡提的故事》,突出反映了新疆人民在压迫下,对压迫者的讽刺鞭挞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三是正确价值观。好的民间故事,无论写的是鬼神还是人,都必须传导的是积极向上,于社会发展有益的内涵,都应是其所代表的历史、地域和民族中正能量作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30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