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蜀国的演进进程可能发生变化,但最终灭亡的结局不会改变。庞统和诸葛亮虽然对蜀国的历史进程起到作用,但并不能左右最终是由社会发展大趋势所决定的结局。
一、三国鼎立的形势
1、东汉末年的形势
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两股势力轮流掌握朝政,制约官僚士族与地方军阀的皇权格局,因政治昏聩、自然灾害,黄巾军起义导致在镇压农民起义中士族集团的崛起,与军阀势力开始抗衡,各地州牧纷纷拥兵,一时间群雄并起,最终走向分裂。
2、东汉朝末年诸侯争战
各个政治势力之间相互博弈,要么被威慑降服,要么决战被打败,逐步剩下几个重要的割据势力。其中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最大的政治优势,灭吕布,降张绣,击败刘备,在官渡与袁绍决战,以少胜多,取得决战胜利,直至最后消灭袁绍实力,逐步统一了北方;孙权依赖父兄基业割据江东;刘表据荆襄九郡,刘备投其门下,伺机崛起。
3、三国鼎立
曹操统一北方后,公元208年将目光投向南方荆州这个自古兵家必争的核心区域,在轻易取得荆州后和孙刘联盟在赤壁进行了决战,结果被火烧赤壁大败而逃。赤壁之战是三方实力的大碰撞,形成了各自的割据势力区,曹操、孙权和刘备也进入各自在自己势力范围发展和巩固周边开拓的局面。曹操北归巩固北方和西方的马超和韩遂;孙权一度图谋益州不成,而向胶州;刘备控制荆州,怎奈置于曹操和孙权虎视眈眈之下,向西收取益州和汉中,曹操和刘备两家在汉中打得精疲力尽,最后曹操迁出全部汉中民众,而放弃汉中。
三方间决战都是政治、经济、军事、甚至人才实力的大碰撞,赤壁一战后三方实力的增长到彼此碰撞性的大决战就是关羽北伐与魏吴的决战,关羽败走麦城,被俘身死;孙刘之间的一次对决就是刘备东征孙权,被火烧连营,夷陵兵败。从此包括诸葛亮北伐、孙权攻打合肥几乎都是战役层面,都还没有形成最终实力的大决战。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一方积累到足以消灭另外两方的实力。他们之间的攻防只是彼此实力增长动态调整而已,并不足以实现统一的整合。
二、历史人物对三国鼎立形势的发展的影响
1、三国实力比较。
三国从政治、经济、军事和人才体现出的综合实力曹操最强,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经济上,占据面积最大的中原地区,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军事上兵员充足,人才上文臣谋士云集,武有五子良将;孙权据东南一隅,承父兄基业,政治稳定,城池坚固,物产丰富,文有鲁肃、张昭,武有周瑜陆逊。唯独刘备在赤壁之战前无有立锥之地,唯有的就是自己仁德爱民的名声和文有诸葛亮、庞统,武有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魏延等人才的优势。刘备也就是依赖人才的优势,得以发展壮大。
2、诸葛亮和庞统对刘备发展的影响。
水镜先生对刘备推荐诸葛亮、庞统:“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三国志》记载:“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庞统自谓曰“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长。”(《庞统传》)。可见都是安邦定国之才,实际上也是如此。诸葛亮《隆中对》定下三分天下战略,同时帮刘备取荆州。而庞统为刘备纵论形势,制定取益州三策方略,帮助刘备取益州,完成《隆中对》第二步战略目标。
3、如果庞统没有死,诸葛亮死,刘备发展有何异同。
诸葛亮的能力自不必说,庞统的能力也是公认的。
建安十六年,法正奉益州牧刘璋之命迎接刘备入益州共拒张鲁。庞统进言说:“荆州荒芜残败,人物流失殆尽。且东有孙权,北有曹操,难以有大的发展。益州户口百万,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如果真能夺取此地,以为根基,当可成就大业。”见刘备犹豫,庞统说:“如今正当乱离之际,凡事不能墨守成规,要随机权变才好。况且吞并弱小,攻击暗昧,逆取顺守,报之以义,正是古人所重视的。只要事定之后,封还他一块土地,还有谁能说您有负信义呢?不趁现在攻取益州,到时就会被别人占了先机。”刘备采纳他的取益州决策。
后在为刘备制定的谋取西川三策,其中上策兴夜杀去成都,逼迫刘璋投降。中策杀掉刘璋大将,随后再夺取成都。下策则是退回白帝城,再想办法慢慢夺取成都。刘备选择了中策取得益州。可见庞统的策略是十分全面的,军事上他的眼光十分独到。
庞统长于军事,诸葛亮长于治国。如果让庞统执掌蜀汉发展,可能不会出现刘备东征,不会实力大损;如果北伐,由于庞统长于军事,那么粮草后勤、国事治理必然会拖累他,他据汉中北伐也会无功而返。另外,两人性格迥异,诸葛一生唯谨慎,品格纯正,可以托孤;而庞统傲慢,托孤不成可能生变,反倒加速蜀国灭亡。
诸葛亮或庞统在蜀国内部都可以很好的发展蜀国。但一旦上升到三国决战统一层面,那蜀国先天的劣势就决定是失败的。益州易守难攻,周边是崇山峻岭,中间是成都平原、沃野千里、物产丰富,避难可以,守城可以,出击困难。“刘备出峡,全军覆灭,诸葛北伐,积年无成”。实力使然啊!
三、三国最后的结局
三国长期的战争,中原地区遭受到极大破坏。但是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曹操在赤壁之战后,开始推行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大大促进了北方农业和经济的恢复发展。北方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只要北方持续休战恢复农耕,北方就越来越具备对孙权和刘备的压倒性优势。诸侯割据民不聊生,只有才统一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只有统一人民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才能安居乐业,社会生产力才能得到发展,这是社会发展大势。因此三国实力增长必然碰撞,而蜀国北伐终归因实力悬殊只能采取速战速决的打法,魏国有足够的实力和纵深,必定会拖垮蜀国。因而,蜀国自保犹显不足,更不要说战争消耗,最终灭亡是必然的。历史也证明,蜀国最先灭亡。吴国一直拖到西晋才灭亡的。
综上所述:如果庞统没有死,蜀国的命运也是无法改变最后灭亡的结局的。
这段历史给我们的启示:得民心者的天下,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提高老百姓生活质量就是社会大势所趋,是社会民心所向。
图片来源于网络,欢迎评论、点赞。
个人看法,如果卧龙死而凤雏存,两人处事不同,那么蜀汉发展自然不同。
卧龙无所不通,尤善内政,巩固后方,出大谋略,同时期也就荀彧不相上下。而且忠诚度很高,不过心思偏于沉稳,爆发力不足,进取心略弱;而且事必躬亲,缺乏对人才的培养;与关张契合度也不算很高。
而反观凤雏,出大谋略方面,并不逊色卧龙,内政方面没见什么见树,但是领兵方面感觉要强于卧龙,有野心和进取心,和关张等将领契合度高。
而蜀汉与曹魏对抗,最大的问题在于底子薄,越拖双方实力差距越大。就如同苏德战场一样,想赢只能速胜。否则拼消耗肯定打不赢的,而且时间久了民心思定,就只有效忠曹魏而没有光复大汉了。
可以说蜀汉与曹魏在汉中之战前后双方实力差距是最小的。蜀汉兵强马壮,关张等可以单独领军的大将都在。庞统去荆州配合关羽,荆州不会有失。然后刘备带着张飞、马超、魏延、黄忠以及法正、马良等去北伐,还是可以拼一下的。虽然不敢说赢,但起码有机会,比最后慢慢被曹魏耗死强的多。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30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