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是战国时代赵国人,李广是汉代人,他服务于汉代文帝、景帝和武帝三朝,而卫青和霍去病是汉武帝时代人。他们四人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将领,李牧、卫青、霍去病(霍去病的骠骑将军位同卫青的大将军),都曾位居全国最高军事统帅地位。
如果从战略方面来看,当推李牧和卫青为首,他俩策划和领导了多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处于主帅地位。如果从个人的战术素质来看,当推李牧为最,李牧既能攻又能守,攻守兼备。李牧征战生涯第一阶段,是担负赵国北部边境防守和抗击匈奴任务,取得了重大成效,仅一次围歼战,歼灭敌人10余万,使匈奴不敢越雷池一步;第二阶段是承担抗击秦国的重任。在李牧负责抗秦时,赵国坚如磐石。后来秦国使用反间计,使赵王迁怀疑李牧,剥夺了李牧军权,并杀害了李牧,之后仅三个月,赵国就被秦国灭亡。后世有一句名言:李牧死,赵国亡。
李牧像
卫青和霍去病是汉武帝时代战壇上的双星,也是常胜将军。两人共同特点都是奴隶出身,投入军伍后都是一鸣惊人,一战成名。作战对手都是匈奴。舅甥两人,珠联璧合,配合默契,是匈奴的克星。其战术特点是迂回包抄,结合集中优势兵力,长驱直入,猛打猛冲,不给敌人喘息机会。特别是“漠北追击战”,卫青、霍去病一鼓作气打垮匈奴单于集团和右贤王集团。霍去病率军一直追到瀚海(即今俄罗斯的贝加尔湖)。“穷追匈奴至漠北,塞外数千里无王庭”,成为传世佳话。意思是把匈奴追赶到大漠以北,塞外几千里再没有匈奴的立足之地。“漠北之战”以后,解除了西汉初年以来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自此至宋代数百年间,中华西北边界几乎无大战。在张骞、班超等人外交工作配合下,畅通了通向西域的“丝绸之路”。由此可见,卫青、霍去病的战绩,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李牧、李广的局部功绩是不可与之比拟的。
至于李广,也是汉代的著名将领,但是,他的防守的功绩大于出征的功绩。出征中有几次失败,“河南之战”(即黄河以南河套地区)败得很惨,并且被俘,在敌人押解途中,机警地夺馬逃脱,“飞将军”之名由此得来。但作为一个高级将领,这不能不是污点。毋容置疑,李广在防守方面是卓有成效的。李广先后在上谷、上郡、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等地做太守,坐镇一方的军政长官,以打硬仗而闻名,使得匈奴人不敢与他交战。“但得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写的就是李广率军屹立边城的英雄气概。但在出征方面,从没当过主帅,只是偏师,充当配角和助攻。所以,李广的军事生涯长达40余年,经历大小战斗70余场,然而,没有获得封侯荣誉。没有功劳有苦劳,没有苦劳有疲劳,因此,后世对李广未曾封侯感到十分惋惜和遗憾,名之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综上所述,我以为:李牧、李广的成就是局部的,而卫青、霍去病的功绩是具有历史意义的。
这四人都是古代名将,若论四人谁更强,先排除最早的李牧,原因是赵国虽是李牧死后被灭,可是李牧生前还在的时候赵国颓势已经出现,而更重要的是和其他三人之间出现的时代差,或许的出现了更多新的战法,这在战争中不是那么容易拉平的,就像用现代军队攻打百年前的古代军队一样。所以李牧很厉害,但和其他三人没有可比性。
第二个排除的就是霍去病,霍去病就是个关系户,靠着卫子夫得宠,被汉武帝爱屋及乌。说到兵法,汉武帝曾表示要亲自教授霍去病,但被他拒绝,皇帝教都不学谁教的了?要说霍去病是个战争天才,太过勉强了,而且史书中对他的人品虽然没有直接批评,但间接的多有表露霍去病不知轻重的事情,最为典型的就是为了私人小恩怨杀害李广的儿子。再说战绩,看《史记》中霍去病的战绩似乎非常卓著,但是你看看他哪次上战场不是跟着他亲舅舅去的,说他是跟着舅舅去镀金的也不无可能。还有一个疑点就是霍去病的死因,《史记》、《汉书》对他大小事情都记得详细,唯独死因没有,巧合的是他杀死李广儿子后,没多久就死了,确实难让人不遐想,莫非霍去病就是个纨绔子弟惹事精,杀了李广的儿子得罪了李广旧部,汉武帝为了给个交代,所以暗地里做了什么?
最后关于李广和卫青二人谁更厉害,卫青一生战功赫赫,不容我们无视,他绝对是一个骁勇善战的将军,而且似乎一生之间少有败绩,但如果就此说他比李广强,似乎也有些武断。我们可以站在太史公写《史记》的角度看一看,司马迁在《史记》中多有强调卫青外戚(卫子夫哥哥)的身份,对他的事迹却远不如李广的详细。李广在《史记》中有一句评价:
“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这是汉文帝说的,但其实李广在汉武帝时期才是真正的生不逢时。看《史记》中李广传,公元前129年这一年的的一场战役可能是李广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据司马迁记载,当年四人各率一万大军,从四个不同的方向出击匈奴,结果是卫青在匈奴龙城杀敌七百,公孙贺深度敌人后方没遇到敌人无功而返,公孙敖遭遇敌人,折损七千人后撤回,最惨的是李广全军覆没甚至被俘虏,最后还是夺弓逃回大汉,即便是我们现在看,这四路大军的战斗也是一个很明显的布局,匈奴大军全出,而卫青、公孙贺二人并没有遇到匈奴主力,要不卫青怎么才“杀敌七百”?所以公孙敖、李广肯定遇到的是敌人的大部队了,最终战况惨烈。可惜汉武帝没有客观的分析,将李广贬为庶人,按理汉武帝不至于如此,估计还是想要扶持卫青上位罢了。第二场败绩就是公元前120年李广四千人对匈奴四万人的包围,僵持了一天一夜,最后被张骞所救。许多人看李广的事迹只是看到败就是败,而没有看其具体的战况局势。
司马迁对于李广或许有主观的评价在其中,但其中一记载: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说的应该是一个事实,李广和匈奴交战四十年,如果真的是个软脚虾,次次吃败战,匈奴会惧怕吗?而卫青公元前129年开始和匈奴交手,到公元前106年死,满算也才二十三年。论出身卫青是骑奴出身,卫子夫得宠才发迹,他少年应该是很难接触到兵法的,就算他带兵天赋高,真的就比的过将门世家十九岁就从军的飞将军李广吗?
所以在我看来,卫青在当时依靠卫子夫的关系,受到汉武帝的扶持甚至的偏袒,后期李广的地位几乎远不如卫青,能够得到大军权的机会更是不如,很多时候都只是被安排在卫青手下打打下手,正应了那句话“有功我拿,有过你扛”,假如二人有一次公平较量的机会,我认为李广绝对强于卫青。当然这四人都曾为保家卫国事业做出贡献,他们都是值得我们敬仰的民族英雄。
※※※※※END※※※※※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3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