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这么提能怎么提?难不成他说,最近一年半成绩,岂不是把小枣给否定了,切记:小枣与混双搭档是换不掉的。
日前,谈到奥运选手的选拔,乒协刘国梁主席说:“奥运选手的选拔考虑的是五年周期。” 教练组根据几年的变化和发展来做出判断,其实奥运资格已定,就差官宣了。
用这个周期,正好是从上届奥运结束,到这次奥运即将举办的周期。符合备战奥运的战略。
只不过,五年周期是不是长了点呢?记得上届奥运时,时任女队主力本轮孔指导说:“综合这个周期国际重要比赛的成绩,尤其是近一年半的比赛。”
当时,没有遇到特殊情况下,国际比赛正常,如今因故,国际比赛不正常,如果套用孔指导那时的话,小枣就基本没机会了。
这与客观事实不符,毕竟小枣与许昕这对混双组合,早在2019年底,就拿到了奥运资格。所以,不能重点看一年半时间的比赛成绩,这也是尊重客观事实。
其实,有些事,嘴上说与实际办,有时候也可能是有出入的。
五年前,孙颖莎才15岁多,她是2015年9月进的国家二队,也就是说,上届奥运比赛那会,莎莎是个小队员。2017年1月,莎莎才升入一队。
进入一队之时,队内实力选手太多,像老将丁宁、刘诗雯,中生代陈梦、朱雨玲,包括后来的陈幸同、王曼昱都比莎莎出色,莎莎真正成为球队主力是2019年,所在,满打满算,莎莎的主力职业生涯,也就2年多,且是受疫情影响,不正常的节奏。
教练选人用人,有自己的一套方案,但原则不会变的,比如刘主席说,选人坚持“优中选优,强中选强”,这个优与强,不简单说是谁实力强,谁就能选上。
奥运舞台,压力不是一星半点,需要抗压能力强,心态稳健,能扮演压舱石的选手来担责任。放眼国乒女队,能担此重任的只有小枣刘诗雯。
30岁的小枣,没拿过奥运单打资格。但是上过奥运会,拿到团体冠军。这是她的优势。
给小枣单打资格,能够让她的职业生涯更完美,如果退役后,说一个顶流高手,连奥运单打资格没有过,这也有点挺尴尬的。
小枣拿到了混双资格,又拿过世锦赛单打冠军,若不让她上单打,是否会影响她的征战混双的情绪呢?毕竟她肩负争夺混双金牌的重任。
是否让小枣上单打?这需要乒协来动用权衡的标尺。
多尖锐的题目,答!
运动员五年的赛事成绩和奥运会选人标准意味着什么呢?
一是运动员如果20岁成为国乒主力,岁数真不大,那么参加奥运会时至少25岁了。
二是运动员成长不可能一舤风顺,如果成为国乒主力后,有若干年出现主客观“困扰”,那就要在25岁的基础上再加上“若干年”,老了吧?
三是看五年的成绩,以什么成绩为主、为重?总说大赛,就说奥运会、世界杯、世锦赛吧,派谁去参加这三大赛最后由什么来确定?确定去的条件是否一贯、一致、统一?日常进行的巡环赛、邀请赛、总决赛,就一定比三大赛层次低?
四是可以回顾一下,历史上乒乓球国际三大赛的我国运动员,不说其它名次,取得冠军都多大岁数?网上可搜!你那把五年的尺子都量过吗?能成为国乒金牌筛选运动员的“钢尺”吗?
五是日本的优秀运动员伊藤美诚等人,拿现在这把钢尺量的话,今天就没她的地位。她20岁之前己参加多项世界大赛了,并取得过好成绩。难道日本从长计议培养新人的运作,没有点可借鉴之处吗?两年前平野美宇在世界杯过五关、斩六将的事忘了,逼得当时任女乒主教练的孔令辉说,她的打法很先进。
六是五年这把钢尺,说没说运动员近两年的成绩,特别是与国外主要对手的比赛成绩?如果算,怎么算?如果不算,为什么?那三、五年前的比赛是否要一分为二地看?领导们好好看一看徐寅生前辈在五十年前写的《如何打乒乓球》吧。这本书曾得到毛主席的高度评价,因为这本书把唯物辩证法融入到打乒乓球当中去。今天的国乒教练组,能否把奥运会人选的选拔与确定,用唯物辩证法作为真正的钢尺呢?所谓乒乓球大赛经验在当今技术全面发展面前,在女子男性化的攻击面前,到底有几分价值,大家心里都比较有数吧!
国际大赛谁去都能拿冠军,今天不可信!这届在日本举办的奥运会尤其不可信。因为日本打破常规出了几个难缠的小将,国外顶尖运动员也在磨拳擦掌、跃跃欲试!
孙颖莎、王曼昱两个小将,这五年还用说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33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