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回答了一篇关于隐身机猎杀预警机的问题,有人留言说:F22雷达的探测距离是250公里,预警机在500公里之外工作,所以F22探测不到预警机,谈不上击落。
正好咱们借一起聊聊。
隐身机发现预警机其实根本不需要用雷达去探测。
只要稍微了解一下雷达的工作机制就明白了:雷达先向外发射电磁波,电磁波飞出去,遇到物体的时候被反弹回来,然后雷达又接收到反弹回来的电磁波,根据反弹回来的电磁波,雷达的分析系统再判断,前面撞到的究竟是个什么东西……这就是主动雷达。至于被动雷达是另一个话题,有机会详谈,这里就不增加复杂程度了。
预警机的核心装备就是雷达,而且是主动雷达。也就是说它想工作,想探测目标,必须先向外发射电磁波。预警机顶着的是个大雷达,跟战斗机的雷达完全不在一个档次。预警机的雷达是个锅,战斗机的雷达只能算个勺,还是小勺。
预警机的雷达巨大,功率极强,相当于把地面的雷达站搬到了空中。正是因为它体积大、功率强,所以探测的距离才远。它可以把电磁波发射出很远很远。预警机可以探测到500公里距离上的战斗机,但这不是它电磁波的实际发射距离,电磁波的发射距离要比这远的多,要在后面再加个0。只不过电磁波越远越弱,超过一定的距离,就无法探测目标了。但是,虽然弱,这个电磁波还是存在。
想找到预警机非常的容易,只要隐身机上有电磁波的接收功能就行,这个难度和半导体收音机差不多。战斗机不需要自己的雷达开机,不需要自己向外发射电磁波,只需要接收外界的电磁波就能发现预警机。而预警机想工作它就得不停的向外发射电磁信号。只要它发射电磁信号就会立即被发现。
战斗机的雷达是一个比较尴尬的装备。首先它很重要,相当于战斗机的眼睛、耳朵、鼻子。我个人认为雷达比发动机重要。就像大脑比肌肉重要一样。但是雷达在绝大多数的时候战斗机并不用,要关闭,保持静默。因为雷达一开机,一向外发射电磁波,立即就被敌方探测到,自己也就暴露了。所以F117直接取消了雷达。现在没有强国空军之间的大战,如果有,恐怕会出现比较有趣的现象:先进的战机在雷达上花了很多钱,很先进,但要保持沉默关机。肯定会有战机在被击落的时候,压根就没用到这个高大上的装备。
战斗机绝大多数的时候不开雷达,预警机的雷达要一直开。所以预警机谈不上隐蔽,它一直处于暴露状态。千里之外就能发现它。预警机和地面指挥所是一样的,都是明摆着放在那里,大家谁都知道,就像五角大楼。
而且预警机不仅要用雷达探测目标,它还有各种通讯设备用来指挥其他飞机,联系地面,这些也全是电磁信号。虽然有保密,敌人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但你在哪里、你在说话,这个还是能知道。
预警机体积非常大,再顶个大雷达,本身也是个大目标。雷达反射面积非常大。F22的250公里探测距离,以及其他战斗机的探测距离指的也都是:探测空中小型目标,譬如对方的战斗机。F22、F35、歼20可以发现250公里-300公里的苏27、F15,但如果是E2C预警机这样的大目标,探测的距离也会大幅度增加。
预警机体积本身巨大,再加上是一个极其强烈的电磁信号源,所以它不涉及到能不能被发现的问题。它会一直处于对手的视野之内。它就是一个空中坐标,不断的向外发射信息:我在这、我在这……
所以现在打击预警机最时髦的武器是:反辐射导弹。导弹顺着电磁信号一直追到发射源,也就是预警机。
预警机不能指望隐蔽起来,它还是和地面指挥所一样,要层层设防,重兵保护。只能是在预警机的周围部署好战斗机作为贴身护卫。在这隐身机的时代,想防住偷袭,恐怕非常不乐观。预警机就摆在明面,隐身机想偷袭,毕竟还是隐身机占主动。
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用非隐身的战机,如苏35、F15去护卫预警机,防备隐身的F22、F35、歼20,是绝对防不住的。现在远程空空导弹的射程已经超过200公里。打预警机这么明显的目标,完全可以把导弹做到射程300-400公里。就像传说中的霹雳15。预警机的500公里探测距离指的是非隐身战机,如果是隐身战机,探测距离会急剧的缩短。也就是说当预警机能探测到隐身机的时候,它已经进入到隐身机导弹的射程了。就算还有一段距离,隐身机来个2倍音速,突进100公里,也只需要5分钟。根本来不及防备。
预警机发现有导弹过来,它可以关闭雷达,关闭所以信号,但它自身体积也是个巨大目标,发动机有热量,这都藏不住,再加上笨拙的身体,很难摆脱导弹的攻击。隐身机发射导弹击落预警机,或者逼它关机,退出战场,那再面对非隐身的战斗机,就是一边倒的屠杀……
想有效的保护预警机,只能用自己的隐身机。预警机在中央坐镇,前方是非隐身战机巡逻,隐身机隐蔽在外围,再加上无人机,组成这样一个空中网络,这才能保证预警机的安全。
对手知道你有隐身机,也明知道你的隐身机就在预警机的周围,那他就不敢贸然的用自己的隐身机冲过来。
预警机能不能被淘汰,关键还得看自己家有没有隐身机。
说实话,没有隐身机,预警机就没必要装备了,甚至连整个空军要不要都不吃紧了。没有隐身机的空军只能打游击队。如果有了隐身机,再加上预警机,那还是一个比较不错的组合。毕竟预警机站的更高、看的更远。
最起码未来50年预警机还不会过时,隐身机需要预警机的支持。道理上面说了,隐身机不能开雷达,开雷达就暴露,就失去隐身的优势了。而雷达又是眼睛,打仗需要战机把眼睛张开,那就只能用预警机这双千里眼。隐身战斗机自身的雷达在紧急的时候才用,快开快关。
据说苏35的雷达也很强,也能用来当眼睛,可以长时间开机,反正它也不隐身。但这种战斗机的雷达跟预警机的雷达比毕竟还是太小,小勺和锅的差距。探测效果好,还得是预警机,非隐身战斗机、无人机、预警直升机都替代不了。
预警机里面十几个人,是一个空中指挥所。不仅仅能探测目标,也能同时指挥部队作战,这个功能也没有其他装备能替代。
1,预警机很难被淘汰。
2,隐身机也是预警机的一个最大的威胁。即便是有自己家的隐身机保护,被击落的风险依旧很大。F35已经量产几百架,第1000架的零件都造出来了。以F35打隐身机,它既可以小规模偷袭,也可以来个几十架、上百架四面围殴……
但这毕竟是军事装备,谈的是打仗。而打仗是要死人的,被击落是难免的,是必须要承担的。风险很大,也得装备。
现在预警机有共形的概念,取消背的大盘子,雷达。然后把雷达发射单元平铺在机身,整个机体就是一部雷达。这样做无疑会让飞机更轻便,但就生存能力来讲,改善不大。因为预警机最主要的暴露根源:发射电磁信号,这是改不了的。
即便实现共形设计,预警机依旧改变不了它暴露的特点。取消了背着的大雷达,可以让预警机平时的维护、运输、飞行更舒适一些。但它里面毕竟还有个指挥部,是个大飞机,面对导弹的攻击,依旧没办法依靠自己的实力来摆脱。
预警机想获得绝对的安全,需要把雷达共形到战斗机的身上。每一架歼20的身上都铺满雷达,每一架歼20都是预警机。作战的时候其中一架开机,充当雷达,然后信号同步到其他战机,大家一起当这个空中指挥部。暴露以后,发现有导弹袭击,这架歼20关机,然后依靠自身的隐身、机动能力再加上红外干扰,摆脱导弹……躲不开,飞行员也可以跳伞。比十几个人的预警机被击落,损失要小的多。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一个大问题,但无论隐身战机如何厉害,预警机不可能被淘汰。
谁都知道,地球曲度限制,地面雷达的探索距离是有限的,不会超过40公里。
即便设置在高山上的雷达,探测距离仍然提高不了多少。
大家注意,马岛海战中,阿根廷超级军旗为什么可以用飞鱼导弹击沉英军主力军舰?
在于英国舰队没有有效的大型预警机,导致无法发现较远距离的超低空目标。
阿根廷超级军旗战机采用掠海飞行的方法,躲避英国舰队舰载雷达的监视,到40公里左右发射飞鱼导弹。
飞鱼到岸同样掠海飞行,英国舰队等到发现导弹时已经无法应对了,因为距离太近了。
当时如果英国舰队拥有大型预警机,超级军旗早就被击落了,根本没有机会发射飞鱼导弹。
所以,空中预警机是必须要存在的,它将防空预警网的半径扩大了10倍以上。
以美军的E-2空中预警机来说,E-2标准操作空域是9,150米(3万英尺)高度值勤;APS-96在该高度能监控的侦测极限是370公里(200海里)、E-2C换装的APS-120增加到450公里(250海里),同时机上雷达与电侦系统整合,增加对目标的鉴别手段、到E-2C Group 2时代,APS-145侦测距离已达560公里,可同时追踪2千个以上的飞行目标,并指挥40批次的拦截机群任务。
可见,预警机是不可替代的。
尤其对于低空小型目标,即便时间上最先进的地面雷达,也无法同预警机相比。
然而,在隐形战机的时代,隐形战机会有限攻击预警机。
这并不是说,为此就要淘汰预警机了,而且要想方设法消除隐形战机的威胁。
这是一个体系对抗的问题,对付敌人的隐形战机有一整个体系,包括反隐形雷达网、己方隐形战机、反隐形战机导弹等等。
在消灭敌人隐形战机威胁的基础上,我方预警机执行巡逻任务。
但说来说去,预警机是无法淘汰的,因为它的地位目前无法取代。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33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