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面的,我最喜欢迟子建,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写的《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迟子建的文字很散漫,叙述冗长,文字也缺乏力量。
它被叫做小说,其实写法更像散文,没有小说该有的节奏感,穿插的人物也毫无小说该有的逻辑。如果把它当做一部小说来读,肯定是不过瘾的,但如果说它是一部自传体长散文,那倒是够味。
很多人把这种写法叫,散文体小说,也未尝不可。在这一点上,她跟萧红很相似,也是很多人喜欢她的原因。
作者以第一人称写一个女人在丧夫之后,带着爱和痛,开始一段疗伤之旅。一路遇到的人和事,堆砌成一串生死逻辑。在别人的一场场人生里,我们终将看到自己的悲苦,像一个被放大的笑话。
她爱上一个魔术师,而后成为他的妻子,日子平凡而甜蜜。魔术师性格和善,对她细致入微,宠爱有加。有月光的夜晚,他们是不关窗帘的,月光洒在他脸上,像别致的雕刻,她一遍遍触摸,感觉踏实而安心。
她觉得他们如此相爱,相守肯定是一辈子的事,怎么会想到他突然就消失了?
他死于一场车祸。
毫无征兆,毫无说明,他就突然没有了。她去看守所见肇事者,想知道当时的情况,想知道他有没有痛苦,想知道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有没有对她放心不下。可是,知道了这些,又有什么用呢?他终究是走了,没有余地,不可回头。
而她,必须接受和面对,这是个事实。
在推进火化炉的最后一刻,她让停下,热吻他冰冷的额头;然后再也掩饰不了悲伤,歇斯底里地嚎啕,让他把自己变活。
你知道心爱的人突然离世是什么感觉吗?
就是你像一个做错事的小孩,为了惩罚你,把你最爱的东西拿掉。你哭喊着,说,不要,不要,我以后一定乖乖听话;或者我用其他东西来换,只要让我不失去他,我什么都愿意。可是,最悲痛的是,一切都没有用。他就是要走,任你怎么祈求,他都不会再回头。
同一种感觉,是不能反复经历的,否则它会给你莫大的死的勇气。
我不怕死,我怕的是,别离。
你以为这已是无法承受的剧情。
然而,蒋百嫂呢?
她丈夫是个煤矿工人,在一次作业中身亡。政府规定,一次死亡人数达到10人,煤矿老板就要被记,得到相应的处置。为了大事化小,煤矿老板掩埋了她丈夫的尸体,给了她一笔费用,好让这件事平息过去。
她把丈夫的尸体搬回家,放在一个偌大的冰柜里,每天供奉着,不能让任何人知道。所以她嘲笑她为丈夫的离去而哭天抢地,说
你家这个变戏法的死得多么隆重啊,你还有什么好伤心的呢!
他的朋友们能给他送葬,你还能最后亲亲他,你连别人送他的花圈都不要,烧包啊,有的人死了也烧包啊。你知不知道,有的人死了,没有葬礼,也没有墓地,比狗还不如!狗有的时候死了,疼爱它的主人还要拖它到城外,挖个坑埋了它;有的人呢,他死了却是连土都入不了啊!
我不知道是作者真的在丈夫去世后,来到乌塘,去了三山湖;还是她把地点特意设在这里,让故事更有背景,更值得深思。总之,一路走来,她都在讲述各种死亡。有拉肚子打针死的,有被一幅画砸死的,有被闪电击死的,有被宠物狗咬死的,有唱歌被打死的……更多的是煤矿工人对待生活和死亡的态度。
最终,你会明白,每个人时刻都面临着死亡,自己都不知道最后怎么死的。所以,生活别想那么多,因为你未必能走到想象的那个时间。任何事都终将会放下,因为你将看到和经历更大的悲苦,就是死亡。在死亡面前,一切都足无轻重。
相遇是一种运气,而所有的爱,最终都是要偿还的。似乎曾经的宠爱,你以为时间很长,它却在某刻戛然而止。于是你开始无端地恐惧,恐惧那种感觉,恐惧它再次降临。就像蒋百嫂一样,在停电的夜里,疯子一样又哭又闹,谁也救治不了。
写到这里,突然就写不下去了,只剩下一串白描——
在漆黑的夜里,再次想起那晚,世界安静得仿佛只剩我和你。浅浅的呼吸,和梦靥里的呢喃,交织在无限的苍穹里。心跳里的炽烈,被平静的呼吸堵在窗口。月光透过窗帘,朦胧了你的脸庞。指尖触摸到你轮廓的每一处,都像刻在心上的棱角,坚固又美好。我们何时那样近过,近得你在我血液里万马奔腾。
把韩寒也放在这里不妥,他怎么能和这些人比呢?还应该把冯骥才放上,这样还说的过去。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每个人的阅历不同,文化修养也不同,所以喜好也不同。比如,我就喜欢冯老的散文,他能把你感觉到的却无法表达的感觉写出来,读完你就释怀了,有说不出来的痛快,好像是莫名其妙的大哭一场,心理异常的轻松,清零了,你又可以什么都能装了,真的是美文呢!余秋雨先生的散文也很棒,读完你能了解更多的历史,不管是你知道的或是不知道的,你都会有一个新的视角看历史,你会随着作者的思维去认知文化,认知文化历史的积淀,感受文化的传承,感受特定时空特殊地域的文化历史的形成,大气厚实,看完后你无法入睡,你的思维总是在跳动。别的散文大家偶尔看一点,不敢造次妄加评论。韩寒的看过,没法比,野花吧,看过就忘了那种,没有历练怎么可能写出来好东西?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33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