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讲,就是自然现象,没有什么好反思的。竞技体育本身就有相当大的偶然性,有很多项目,就是因人而异。有时突然冒出来了好队员,这个项目就会兴盛一时。随着好队员的退役,如没有其他好队员出现,就衰落下去。当然这个好也是相对的,如你本来应算优秀,但同时又出现一个比你更优秀的,相比之下,你就不行了;如此时恰无更优秀的对手出现,你就可以成为人中之王。这就属于天时运气了。
回过来说中国女排也是如此,雅典奥运夺冠,是由于中国女排出现了黄金一代比较优秀的一批球员,虽与现在女排队员的身体条件比不了,但也确实各怀绝技,技术一流。同时,其他国家的队伍实力也无突出之处。正是基于此种条件,才形成了中国女排与欧美对手的实力落差不大,就看谁临场发挥得更好一点了。临场之下,中国队已处落后,陈忠和一句话“就当是输了打!”让女排队员们彻底放开,再无顾虑。反而放开手脚,尽情发挥,张萍、张越红两个“替补”再无约束,尽情发挥出各自的特点,成为球队主要的得分点。最后随着张越红最后一球扣杀落地,中国队才在若干年后重新夺冠。
伦敦奥运时期,黄金一代已然大多退役,新队员中没有优秀人才出现,在青黄不接状态下成绩不行实属正常。非战之罪,也非帅之过也。
至于当下中国女排,应是队员条件最好时期。先是出现朱袁张,后又出现李盈盈等一大批190以上身高的队员,使得中国女排的平均身高已居世界第一。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黄种人组队达到如此高度。篮排球这类运动向来是一高制胜,一高制百能。日本女排曾经以其精到的技术,顽强的防守,获得过冠军。但时间一长终究难以为继。截止到目前,再无佳绩,就充分证明了高度的重要。而中国女排恰恰是有了高度优势,才有了与欧美强队抗衡的资本。
所以说,伦敦奥运之失败实质上没有什么可指责,也没有什么可反思的。有无好队员出现,是决定球队实力的根本。而这,就是一个自然现象,人为是改变不了的。当然,其中也有人的作为的影响,但那只是辅助因素。起关键作用的根本还是得有好苗子的出现。
-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女排由俞觉敏挂帅,12人大名单包括参赛的十二名队员分别是:主攻惠若琪、王一梅、楚金玲;副攻:马蕴雯、杨珺菁、徐云丽;接应:张磊、曾春蕾;二传:魏秋月、米杨;自由人:张娴、单丹娜等优秀球员,阵容配备绝对具备站上领奖的实力,但在1/4决赛2:3(26:28、25:23、23:25、25:23和16:18)惜败于日本,无缘四强,最终排名第五位。
- 2012年中国排排在伦敦失利主要原因是领导责任,非队员之责;伦敦奥运周期中国女排新老交接做得不够好,教练更替也太频繁了,让队伍一直处于动荡之中走得磕磕绊绊,中国女排完全处于一种无所适从的排球环境之中;在雅典奥运会时,中排女排非常给力,取得奥运冠军,但是也付出极大的代价,伤病很严重,让这一批队员心有余力不足,当时陈忠和教练有意愿再带女排再战一届,但是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陈主帅退役了;少壮派蔡斌蔡指导执教女排也挺好,可是他需要时间,从组建队伍,到训练、比赛,再到把先进的战术思想融入队伍,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商业赛事上要允许输球,输才能找到自身的弱点,再练再提高不就行了?队伍是组建好了,可是此时领导的容错机制似乎是出了点问题,八字还没写出来一撇,蔡指导就匆匆上马,又匆匆下课。
- 换了王指导,立志“献出生命也要再铸女排辉煌”,言犹在耳,转眼就抱病辞职,这么一来,女排活生生地被耽误了两年时间,没有形成自己的稳定的战术指导思想,没有有效地训练强化,而是疲于适应不同风格的主教练,适应不同的训练方式,适应不同的人员配置,适应来适应去,把自己适应得都不知道选迈哪只脚了。
- 俞觉敏指导此时敢挺身而出接盘,这时的女排就是一块烫手的山芋,作为专业的从业人员,俞指导能站出来,需要自己的考量和勇气,也许他有九分的把握能把女排带好,也许他只有五分的把握能把女排带好,不管几分把握,有勇气和敢于担当这一点,就值得我们佩服;倘若他在北京奥运后就接手女排,以他的专业素养,用四年的时间来实践,再加上中国女排的深厚底蕴,未必就不能在伦敦取得好成绩,所以中国女排在伦敦奥运会需败犹荣。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33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