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水浒传》真的英雄只有一个,那就是武大郎!
讨论《水浒传》中谁是真正的英雄,大约可以有两个角度。庙堂的和民间的。
庙堂的标准很简单,谁控制了最多的人,掌握了最多的资源,谁就是英雄,就是真正的大英雄!
这样,在造反者方面,真正的英雄就是宋江,朝廷那边,当然就是赵官家!按照他们的官衔和交椅的排序就可以分辨出来。当年曹操和刘备煮酒论英雄的时候,遵循的就是这种规则。
另一种是民间的,民间和朝廷原本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掌握权力和资源较少,在《水浒传》的那种乱世,暴力便成了最重要的标准。
但是,一个群体全靠暴力来排序,那会彻底堕落到动物世界的水平,内斗便会使组织解体,于是就要排座次、定品级,而排座次定品级,又不能确定出谁是真正的暴力最强者,争论便由此产生。
正是这样,民间的标准就很不统一,《水浒传》里,没有一个大比武之后排座次的情节,而是由“大英雄”宋江和狗头军师吴用私下商定的,还装神弄鬼地搞出个天罡地煞的级别。这当然不能服众,因此有关水浒中谁的武艺最强、或者怎么比个高低就一直有争论。
比如说关胜之所以排名在五虎将第一位,是因为沾了先祖关羽的光,要不然凭资格和功劳他都远不及林冲;孙立的军事表现远强于朱仝,但是因为不是宋江的派系,不仅被划入地煞级,而且屈居小骠骑第二,朱仝上山前仅是一个都头,比孙立的职业军官的身份含金量低得多;阮氏三雄只不过算游泳好手,全排进天罡……不合理的地方太多了,大约也选不出真正的英雄!
还有一种,就是个人化的、灵魂意义上的英雄!
这样,标准就非常高了,所谓的108将、108条好汉将全部出局!
水浒故事中真的被作者详细描写,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精神世界的,其实只有很少的几位,他们分别是宋江、武松、林冲、鲁智深四人而已,其他都是打酱油的。如果将他们看成一个英雄的群体,很有可能是我们对于什么是英雄的标准太低。
不能否认他们的反抗的动机的正义性,但是,他们反抗的手段比他们反对的朝廷和官僚阶层更残暴和无底线,因此称他们为暴徒或匪帮更合适。
不能否认他们的某些个体在人格和灵魂上的闪光点,比如那个一出场就在打抱不平、救人危难的鲁智深,但是,就算鲁智深也很难称之为灵魂意义上的英雄,,他的所有作为,都是建立在自己高强的武艺之上的,假如没有一身武艺,无论武松还是林冲,他们是一个懦夫或胆小鬼也不是不可能!他们聚集于梁山泊,可不是为了什么义气,只不过怕官兵各个击破,也就是借人多势众壮胆而已。
与其说他们是英雄,不如说是武师,他们其实就是一群高超的杀人技术的掌握者,武松打虎,其目的并不是为民除害,而是喝醉酒的一场偶然,鲁智深打死镇关西,,从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更像是垂涎于金翠莲的美色,打死镇关西只能算没有掌握好使用暴力的程度,没想真的把人打死,否则就很难解释为什么鲁智深逃亡时,怎么会跑到金翠莲的新老公赵员外那里,并在人家一住十几天?赵将他送去五台山做和尚,其实就有很大的可能是让他断了对金翠莲的非分之想。
林冲也被许多人视为《水浒传》中的第一悲情英雄,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完全称不上英雄,称之为懦夫还差不多,高衙内调戏他的美丽的妻子,知道对方是长官高俅的养子,便不敢动手,后来发现曾经的好友陆谦也参与了为高衙内夺取自己妻子的事情,林冲并不敢去找高衙内算账,从源头上将这件事解决,只敢“带一把尖刀,每日在殿帅府门前等候”,想等于陆谦出来出自己的怨气,一幅吃桃子捡软的捏的表现,和真正的英雄可以说相差甚远。
纵观全书,真的可以被称之为英雄的,确实只有武大郎一人!
作为一个著名的文学人物,武大郎在我们的文化观念中地位极低,更多的是鄙夷和嘲讽。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民族审美上的一个重大的缺陷。
我们不能欣赏和赞美失败的和悲剧的英雄,这源于我们在漫长的历史中习惯了对强权和专制的臣服。嘲笑弱者除了获得一种生存上的优越感,更重要的是一种向强者献媚的方式!
从我们民族对武大郎的一种轻佻的嘲讽和蔑视的态度中,我分明感受到了昔年吃”人血馒头”的民众,在当下的太平盛世,虽然进化成了吃瓜群众,但是骨子里的奴性是没有变的,假如再一次面对荒年和乱世,重吃人血馒头会不会再成新的民俗?
其实武大郎才是水浒整个作品中唯一真正的具有现代人品质的人物,他通过诚恳的劳动经商养活了自己的妻子,原本居住在清河,但是妻子潘金莲常被当地的地痞恶少们调戏和骚扰,本着息事宁人的想法,于是举家迁徙到了阳谷县,这在当代也是一个成熟的、守法的公民的行为品格吧?如果将他的表现理解为懦弱,很有可能是这些人根本没有读懂水浒!这些地痞恶少们有怎样的背景和势力,书里没有交代,但是再强也不会强过西门庆吧?
面对妻子被引诱而出轨的这种男人的奇耻大辱,他没有选择再忍受,而是拔刀而起!
这一刻,他不再仅仅是那个常被人欺凌,被我耻笑的三寸丁枯树皮的可怜人,而是捍卫男人的最后的尊严的孤胆英雄!他唯一依靠的,就是那个如果放在今天,应该还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孩童郓哥。
他的结局不用再赘说,但是他的选择却值得我们揣摩,同样是同样是面对妻子遭人调戏引诱的这件事情,林冲的选择虽然也有可以理解之处,但是,毫无疑问,那是懦夫的选择!
在林冲与高衙内;武大郎与西门庆之间,无论武艺还是背后的社会资源,武大郎和西门庆的差距,其实是远大于林冲和高衙内的,就在这件事上,我们看到时了林冲和武大郎在血性和勇气上的差距。《水浒传》中的其它好汉,大约也没有逃出林冲的这种套路,他们的勇敢行为,依靠的手里具有的暴力,而发自灵魂深处的勇气,真的只有武大郎一人!
蔑视武大郎的人,或者说这一种文化,总是将武大郎的勇气和血性看成是一种自不量力的愚蠢,在他们看来,像潘金莲这样淫荡的女子,随她去就好,如果留在身边,不是让自己烦心添堵吗?这种想法,和林冲被发配之前坚持要将妻子休弃是一样的道理,她们总是会将自己的懦弱掩盖和包装起来,还觉得自己很聪明,但是就不想想,难道罪恶就不该受到惩罚吗?个人的尊严就不该维护吗?他们的选择不会比林冲高明多少,林冲身为八十万禁军的教头,不是有高强的武艺吗?他为什么就不潜回东京,将高俅或高衙内杀了替妻子报仇呢?
还有一种观点,是武大应该等他那个可以赤手打虎的弟弟武松回来,这样有武松的帮助,就不怕西门庆了,自己也不会白搭上性命。
不得不说,这些都是真正的聪明人,但是抱着的是一种看客的心态。自然无法理解武大作为兄长的考虑,一方面,他一定为妻子出轨的事深深的痛苦和羞耻,甚至兄弟都不愿让他知晓。另一方面,捉奸这种事,闹不好,是很容易出人命的,武松虽然在阳谷县做了都头,相比西门庆,那也不是有什么权势的人物,如果因为这件事影响了武松的前程 ,他作为兄长会比妻子出轨更难过的,出于对兄弟的关心,因此最好是在武松回来就将这件事搞定。喊兄弟替自己出头,这个念头也许在武大的心中从来就没有起过。
他举起菜刀冲向西门庆的时候,这哪里是一场决斗,更像是求死。同样,他也未必不知道潘金莲喂他的汤药里有毒?喝下去,只是求死得快一点?
是不是他对兄弟的这种关怀,真正感动了武松?所以武松才不计一切后果地替他报仇,最后杀了西门庆和潘金莲?
要知道,武松在阳谷县遇上兄长完全是巧合,因为他们原本居住在清河县,武松告别宋江和柴进,虽然说的是要回家探望兄长,但是在阳谷县当了都头,就不再打算回家了,可见那时武松并没有像后来那样对兄长产生如此深厚的兄弟之情。
武松的打虎杀嫂的故事,成了水浒书中最精彩的章节,也成就了武松高大英勇的形象,但是武松高大光辉的形象背后,一个不容忽略的源头,那就是他的其貌不扬的兄长武大郎。
很难说看不到武大郎懦弱无能的外表下隐藏的血性和坚强,就一定是审美素质的低下,但是不能欣赏武大郎这个人物形象所传递出来的现代性,一定是一个公民意识淡薄的人,这大略还是可以确定的,亲爱的朋友,你又怎么看呢?
水浒108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都有一段让人看上去热血沸腾的表现。或路见不平一声吼,或位朋友两肋插刀,但是纵观《水浒传》全书,从我个人观点看,108人,没有人能够配得上英雄称号。
01.什么是英雄?
在我的理解中,英雄是一个非常高尚的词语,是一种情结和内心思想的表达。什么是英雄?他们在抵抗外族侵略的战场上舍生忘死,在国家民族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他们不会因为个人念头不通达就挥刀相向,也不会因为个人恩仇而滥杀无辜。
在中国历史上,称得上英雄的人物数不胜数。冠军侯千里奔袭匈奴王庭,岳武穆精忠报国虽死无悔,戚继光抗击倭寇御敌门外,这些人才称得上英雄。在抗日战场上舍生忘死的烈士,在武汉封城之后勇于逆行的白衣天使,这才是英雄。
02.梁山上的108只能是江湖草莽,和英雄的称号有着本质上我区别。
武松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好汉,被称为打虎英雄。击杀西门庆是为了为兄长报仇,醉打蒋门神是为了报答金眼彪施恩的恩情,可以说是好汉的行径。但是滥杀无辜却不值得宣扬,只能说他性情暴躁,武艺高强,并非英雄所为。
晁盖带领着一伙人打家劫舍,虽然截的是贪官污吏横征暴敛的不义之财,可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为了获取自己的利益滥杀无辜,也并非英雄行径,乃是为了一己私欲。
宋江虽然有着及时雨呼保义的名号,但是为了梁山一己之私,为了强迫一些对梁山有用之人落草为寇,指使手下使用各种阴谋诡计,弄的很多人家破人亡,难道是英雄所为?
当时朝廷虽然黑暗,贪官污吏横行,但是正值内忧外患之时,西夏常年寇边,聊过虎视眈眈,而梁山一伙人打家劫舍,无疑是雪上加霜,让民众增添负担。攻打大名府、大闹东京城,无不造成了百姓的重大伤亡和社会的混乱。
03.结语。
这些行为和举动,只能说是自私自利的表现,没有英雄的豪气和为国为民的壮举,配不上英雄的称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34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