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有一叫做李化的老汉,家中田产颇多,可是到了50岁还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名叫小慧。
小慧人长得非常漂亮,两口子对她视若珍宝,宠爱有加。可小慧十四岁那年忽然暴病死去,家中因此变得冷冷落落,没有一点生气。
不久以后,李化又收了一个丫头做妾,隔年便生下了一个儿子,李化将这个儿子看作命根子,于是就给他取名叫做珠儿。
随着时间流逝,珠儿渐渐长大了,因为夫妻二人的照顾,珠儿身材魁梧,长得颇为壮实,可是秉性痴呆,到了五六岁还分不清豆和麦,说话也结结巴巴的,丝毫没有一点聪明的样子。
李化晚年爱子心切,因此就忽略了珠儿这些缺陷,仍然对他照顾有加,简直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凉了。
一天,一个独眼和尚来到市上化缘,人们都说这和尚能知隐秘之事,决定人的生死祸福,附近的人都对他十分畏惧,因此和尚化缘时常常索要几百上千的白银,并且是指名化缘,无人敢违抗。
这天,和尚来到了李化家里,说要一百两银子,李化感到非常为难,便给了他十两,那和尚不肯接受,李化只好慢慢加到30两银子,可是他却仍然不肯收。并且声色俱厉的对李化说:“100两缺一文都不可。”
李化很生气,就将银子收了回去,那和尚指着李化的背影说道:“不要后悔!你不要后悔!”
当时李化心里就咯噔一下,果然回到家就出事了,珠儿痛得在床上直打滚,脸色蜡黄,仿佛丢了半条命一般,李化非常害怕,连忙带着80两银子去向和尚求救,和尚冷笑着说:“加了这么多钱倒挺不容易的,但你早干嘛去了呢?”随后愤愤离去。
李化回到家后,珠儿疼死在了床上,李化见此崩溃的痛哭,哭得撕心裂肺。伤心过后,李化将那和尚告到了官府。
官府将和尚逮捕审讯,可是却怎么也问不出个所以然。于是县官就用棍棒打那和尚,可是却如同打在皮革上一般,和尚面不改色,仿佛打的不是他一样。县官对和尚搜身,从和尚的身上搜出了两个木人,一副小棺材,以及五个小旗。
县官大怒,用手指着和尚,问他这是什么东西,和尚好像很害怕,只能自招,可是县官不信,就用刑将那和尚打死。李化觉得县官为他儿子报仇了,于是叩头感谢县官。
李化回到家时,已是黄昏时分,他和妻子坐在一张床上正伤心时,突然从外面进来一个小孩,嘴里喊着:“阿爹,为何走的这样急呢?我拼命的追都没追上你啊。”
李化抬头看,只见那小孩大概有七八岁的模样,正要问个明白,却见他身影忽隐忽现,恍惚间如同一团烟雾。那小孩边说着边爬上了床,李化将他推下床,那小孩跌在地上却没有发出一点声音,他说道:“阿爹为何要这样对我啊。”
眨眼之间又上了床,李华夫妇吓的夺门而出,那小孩却跟在后面阿爹阿妈的叫个不停。李化夫妻二人逃到了妾的房间内,将门关上,可是刚关上门,再回头看时,那小孩已经来到了他的膝下,李化就问他到底想要干什么。
那小孩说道:“我本是苏州人,姓张,6岁时候父母双亡,被嫂嫂赶到了外祖父家里,偶然在门外游戏时,被那妖僧所迷惑,杀死在桑树之下,强迫我为他服务,根本无法脱身,幸而刚才被阿爹救出,我愿意给您做儿子。”
李化说道:“人鬼殊途,又怎能生活在一起呢?”小孩说道:“只要打扫一间房子,安排一床铺,每天给我一碗冷粥就行了。”李化见他并无害人之心,便答应了下来。
自此,那小孩儿便住在了李化家里,每天进进出出,就仿佛自己家中一样。
那小孩经常听到李化的妾在哭去世的珠儿,便问道:“珠儿去世几天了?”妾回答:“已是27天。”
小孩说:“如今天气寒冷,尸体不会腐烂,试着将它挖出看看,如果还没有损害,我就可以将他救活。”
李化听了非常高兴,就和小孩一同去将珠儿的尸体挖了出来,挖出后见那躯壳保存的还算完好。
李化看到儿子的尸体又伤心了起来,伤心之间却不见了小孩的身影,于是就把珠儿的尸体抬了回去安放在床上,此时却见那珠儿的尸体眼睛已经在转动了。
过了一会儿,又听到珠儿在床上喊着要喝水,喝完之后,浑身出了一身汗,便可以起身走动了,大家见此非常高兴。从此以后,那珠儿表现的聪明伶俐,和最初的痴傻完全不同了。
一家人正高兴之间,夜晚时分,珠儿却没了呼吸,直到天亮以后,又重新有了气息,李化问他缘故,他说刚才夜间时分去了一趟地府,李化问道:“去了地府是否见到以前的珠儿?”
珠儿回答道:“原来的珠儿已经转世,他和阿爹本就无父子缘分。”李化听后只能叹息。
珠儿又对母亲说:“我还在阴间见到了慧姐,她嫁给了楚江王的小儿子,如今满头珠宝,前呼后拥的,日子过得非常好,李化夫妇听了喜极而泣,高兴的不知怎么是好。李化妻子又对珠儿说:“何不让她回家看看呢?”
珠儿说:“人死后便与骨肉再无相关。但如果有谁把前生的事讲给他听,他就能够记起来了。我昨天已经托人,看能否见到慧姐,后来果然在楚江王府见到了她。并且将她前世的事告诉了她,她也完全记起了阿爹阿妈了。”
李化夫妇听了很高兴,心想:只要女儿过得好,能否再见面,还有什么重要的呢?
过了几天之后,珠儿突然对李化说:“姐姐最近要来家里呢,你赶紧置办些酒席,姐夫乃是十殿阎王楚江王的儿子,不可怠慢了。”李化听后非常高兴,连忙去准备酒席,
过了许久,小慧果然来到了家中,李化的妻子见女儿归来,抱头痛哭,李化站在旁边手足无措,眼睛红红的。
小慧对母亲说:“是女儿的不孝,中途抛弃了父母,还让阿爹阿妈挂念,真是有罪啊。”
李化连忙摆手,抱着女儿拍了拍她的肩膀说道:“只要能再见到你,做爹做妈的便没有什么遗憾了,再提那些事情作甚?只要你以后过得开心,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随后李化又问女儿:“你如今已经做了贵夫人,嫁到了楚江王家,怎么能来到这里的呢?”
女儿说道:“楚江王的儿子和我感情很好,并且公婆都非常爱我,自然就愿意放我过来。”
三人正在说话间,珠儿突然进来说:“接姐姐的仆人们已经到门口了。”于是小慧只能起身磕头向父母告别。
几个月后,李化病重,请了很多郎中,吃了很多药都没什么疗效,珠儿哭着说道:“爹爹恐怕是无法挽救了,我见有两鬼坐在床头,一人手拿铁杖,一人挽着麻绳,面目凶悍,仿佛随时要取爹的性命一样,我日夜哀求他们,但他们就是不肯离去。”
李化的妻子非常伤心,想着准备后事,到了夜里,珠儿突然说:“一切闲杂人等暂且离开,姐夫看望阿爹来了。”
过了一会儿,只见他在屋里鼓掌大笑,母亲疑惑问缘故,他便说:“我笑那两鬼只懂得趋炎附势,他们见姐夫来了,便赶紧躲到床下,像缩头乌龟一样。”
过了片刻,珠儿对着空中说了很多恭敬的话,又问姐姐是否平安无事?随后对李化的妻子说道:“阿妈莫要担心,那两个鬼已经被姐夫锁在马鞍上带走了,我以前苦苦哀求,他们就是不肯离去,现在被姐夫抓回去了,真痛快啊。”
又说:“刚才姐夫走时,将那两个鬼锁在马鞍上,阿爹的病就好了,姐夫还说他要回去禀告父亲,为阿爹阿妈延寿百年呢。”一家人听后都非常高兴。
李化病好后,便聘请老师教珠儿读书,珠儿非常聪慧,18岁就考中了秀才。
珠儿经常讲一些阴间的事情,附近有人害病,他往往指出鬼在何处,随后命人去用火烧,很多人都因此转危为安了。
可是后来珠儿却突然爆病,并且一身青紫。病好之后他对李化夫妇说:“因为以前经常讲一些阴间的事情,泄露了天机,上天降下惩罚,让我遭此大难,我以后再也不可做这些事情了。”
从此以后,珠儿就像一个正常的孩子一样,逐渐长大了,一家人过得也非常幸福。
暮有话说
蒲松龄的这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鬼魂报恩的故事,珠儿本就是一个孤儿,奈何被妖僧夺了性命,最后机缘巧合被李化所救,他为了报答救命之恩,便附身到了李化儿子的身上,做了他的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他孝敬父母,做了一个儿子应该做的所有事,李化只是机缘巧合下救了他,他却甘愿做他的儿子,尽孝道来报恩。
当然这篇小说中,报恩只是其中的主线故事,在蒲松龄细腻笔法之下,也有很多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
比如说,在开头处那个妖僧,利用一点妖法四处搜刮财富,并且无人敢反抗,以及后来那两个恶鬼,不管珠儿如何求情,他们就是不肯离去,可是十殿阎罗楚江王儿子来临时,他们却唯唯诺诺。
在北暮看来,不管是妖僧,还是那两个索命的恶鬼。怎么看怎么像是封建时期那些让人憎恶的贪官污吏,他们仗着自己手中的一些权势,做着欺负百姓的恶行,无人敢反抗,可他们那一点小权力的趾高气昂,面对更高级别的官员时,就立马没了底气,只能唯唯诺诺。
蒲松龄将封建时期社会的黑暗丑态,用妖僧恶鬼,这类子虚乌有的人物诉说出来,借他们的行为,来表现当时社会背景下,那些贪官污吏对于百姓所做的恶事,这何尝不是一种另类的批判呢?
对于本文,你是怎么看的?欢迎评论区留言。
我是北暮,喜欢我的文章,就点赞关注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34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