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尴尬地位是长久以来的利益关系造成的。就像80后一代开始,奶粉喂养代替了母乳,很多人以为奶粉比母乳更营养,因为奶粉商跟医院形成了利益链,新生儿的第一口奶是免费的奶粉,婴儿肠道接受了第一口奶,就开始适应它。渐渐的母乳减少,宝妈以为奶量真的不够,就养成了对奶粉的依赖。如今患者对西医的依赖,对高效抗生素的依赖不是一样的情形吗?中医打破局面可能要颠覆整个医疗系统,首先需要患者的警醒和接受,就像如今人们开始醒悟母乳喂养才科学。中医是自然科学,西医是生化科学,中医的发展不是靠营销,要靠国人的信任、需求、支持!泱泱大国,中医名家凤毛麟角,我们引以为傲的还只有那些个留下典籍的先人,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美食能享誉世界,为什么?因为人人都在做。中医呢?那么多装睡不愿意醒的国人中医黑。警醒吧国人,中医的发展需要我们,就像我们需要中医发展一样!
中医人自己要争气,现行标准都是西医定,因为中医数理不精通,不能量化。中医专家如果能再精通数理化,中医的发展和现代化何愁要假他人之手,受他人的制约,还要被“去伪存真”搞的体无完肤。中医理论背后蕴含着的巨大科学潜力,中医人要自立自强,对中医理论做现代化的诠释,将阴阳五行经循气运做现代化有力有实的科技解读,掌握话语权,那谁还敢黑,关键还是现在研究应用的手段不够高级。也许有人会说,中医要重传统重文科,数理化了就不是中医了。这点不对,数理化只是研究工具,把意向的中医理论,具体成具象的公式等,这样更有可观性和实践性,前提是要对中医经典和中医理论有足够的造诣,不然直接找个物理学家数学家就行了。所以中医的特色传承,发展和未来要靠中医人自己来开创和完成。
中医药的发展还是要从小抓起,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要用迷信的眼光去污溽我们祖宗的智慧,我们小时候受的教育就是西化,生病了只会想到西药,当长大后真正理解中医文化时,那种碰撞让你觉得以前是白活了,被社会误导的感觉
学习中医首先要学对,以伤寒论 神农本草,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为主,其实并不难,处方必需以经方为主,其它为辅,否则会治不好很多病 ,让人怀疑中医根本无用,
经络方面也要学习,掌握中医的常用穴位,,艾灸,刮痧,火罐,按摩理疗,急救的放血,
树立家庭治疗,到针灸治疗,再到中药治疗,再到抗生素,
西医为辅,意外伤害,急救,手术西医也该是首要选择,
中医与西医的理论完全相反,如果拿一方的标准去衡量另一方,是难以通达的,正若一个人生病了,身体上存了拉圾,长了蚊子苍蝇 这些病毒就破坏身体,西医就会研制杀死蚊子或苍蝇的抗生素,立刻将它们杀死,有的蚊子死了,但有蚊子通过层层障碍,破解,变异成超级蚊子,西医又将研究更高级的抗生素,来攻克超级蚊子,这样一直循环,
中医看到战场已被它们打得支离破碎,说别打了,我去把那堆拉圾搬走,汗吐下法,这样苍蝇蚊子也走了,战场才平息休养,
所以个人感觉尽量中医为主,西医为辅。
现代中医高喊与时共进、创新的口号西医化,走向了一条“西医”应用中药的道路。真正的中医死了。
真正的中医标准是唐代孙思邈规定的“以礼齐人”的原则。以太极两仪齐浑天之人。
太极是谓易理,不学易,不能有中医之名。现代中医说:我也学易了。岂知,易是自然存在中的“无”,既然是“无”,何以用脏腑替代藏府?!全面、彻底物形化就是背叛。(“易”不是《周易》的说文,是伏羲《易经》太极中的先天、后天与六十四卦……。)
因此,中医的健康发展只有一条路:否定哲学及唯物论,明确中医归属空间与时间的非物质科学,明确中医是中华“象形”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明确象形不是物形,明确象形科学是一个没有被承认的、人类虚无自然的生命科学理论。
回归“浑天太极”的象形科学(天道论),中医才能健康发展!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35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