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一句形容华晨宇的话:“先生是个很温柔的人,风里雨里来,却总想着为别人撑伞。”
关于《好想爱这个世界啊》,不用今晚这期节目相信所有人也都知道这首歌是经历了很多痛苦才写出,现在被揭露其实挺残忍的,我不觉得过去的伤疤有必要再提一遍,过去就是过去,人不可能永远活在过去。
华晨宇连亲密的好友(张歆艺)都不想打扰,怕带给人负担,更不会告诉歌迷或者其他人。所以在别人看来华晨宇真是顺风顺水,一路太顺了,那些人嫉妒他:为什么我没有他的运气?我如果有他的运气肯定比他发展的更好。
其实我想说啊,他可不是真的没有经历过苦难,他只是报喜不报忧罢了。18经纪人事件“停”自己抗下,海口演唱会五天内解决,去年他在王牌也说18年有一段时间快要抑郁了,我当时想的就是估计是真的,因为抑郁这个词他不可能随随便便说出来。他不说我们就不问,做好歌迷的本分,不要越矩,有的时候揣测太多或者过度悲伤除了更心疼难过之外,也帮不上什么忙。
还记得歌手那期时候唱了这首歌,那个版本特别悲伤以至于到现在我都没看第二遍,第二天早上看见乐评人说花花表达的悲伤太浓烈了,应该收着点,当时就觉得很好笑的,这首歌不知道在多痛苦的背景下写成的,其他人无论怎么感觉难道不都是主观感受强加他身上吗。还有人说这首歌并不能治抑郁症,花花的初衷是什么呢,【希望有共鸣的人感受到,希望大家多关心自己身边的朋友,如果有一天他告诉你他快抑郁了,要相信他、给他陪伴】。那些人诋毁他,开问题说【有没有抑郁的人听了觉得不治抑郁的】,还有人调侃说这首歌“加入医保,”一笑而过罢了,不懂的人永远不必解释。
我也总会想,什么才是好的音乐,为什么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为什么说苦难是艺术家的养料?
其实我觉得大张伟还挺懂花花的,或者说他可能也经历过吧。
亚里士多德说过:“所有在哲学、政治、诗歌、艺术方面能力超群的人,都是忧郁的。”
大老师说华晨宇最独特的就是他的思想,因此希望华晨宇好好活着的前提下保持自己的思想,还说了两遍。私以为正确。
喜欢他的人不也是喜欢这种独特吗,一个又孤独又自由的灵魂。没有挣扎没有救赎也不会产生灵感,艺术的创作总是挣扎的、痛苦的解剖自我的过程。只是希望他好好对自己的生命,这个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很多人说希望他永远快乐,希望他找一个照顾他的女孩子幸福生活,也有人想让他多写歌成为一个特别成功的歌手,其实都是每个人自己的想法,人与人的悲喜无法共通,所有人的美好祈盼也无法强加在他身上。
对他来说,自由就够了,最高级、最本质的自由就是精神的自由。
他说他今年已经离开了小黑屋创作,已经会等阳光照进来拉开窗帘创作了,我听到就觉得很温暖。
没有什么天才是凭空产生的,三部曲(或者说四部曲)不就是毁灭与救赎吗,
经历了破碎的洗礼,化利剑为羽翼,抗争后和解,这才是一个美好的结局。
我的悲喜相较于艺术家的苦难根本不足一提,只希望他永远自由,保持精神的自由,尊重他任何时候的选择。
最后,谢谢17年的相遇。
从《快乐男生》就认识花花了,还记得花花海选时的场景,唱的他的一首原创,但是没有歌词,他就直接哼出来,主持人问为什么没有歌词?他摸摸后脑勺笑着说他不擅长写词。
后来总决赛拿了第一名,身边越来越多人喜欢他。偶然间听到他的《烟火里的尘埃》,又开始关注起他。我发现他的歌有点过分追求高音以至于给人的听觉感受不是很棒,可能那是他引以为豪的地方吧。有句话叫‘曲高和寡’,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普通人可能没有办法站在跟他相等的高度去看待一首歌,这就造成了大众对他的讨厌和质疑。
《歌手》总决赛凭‘冠军实力’上了热搜,许多人对花花成为节目冠军感到不满,觉得歌手舞台变演戏的舞台了,我还以为出现了舞台事故,点进视频一看,其实花花一直是那个样子的啊。因为独特所以才是华晨宇。
可惜的是他感动了自己却没有感动我们吧。
第一次听《好想爱这个世界啊》这个名字,我也心里一紧,这太像抑郁症的状态了,果然。
网络暴力真的很可怕,不管你是真的讨厌亦或是心直口快,诋毁就像是一把把暗剑,在他不知不觉的时候中伤,即使他告诉自己别去理睬,要做自己,但是他真的没那么强大。
不过现在的花花变得爱笑了,话也多了,真的为他开心,也希望他能够继续做自己,就像大张伟说的:有些东西就是要保持你自己的状态才能创作出来,这就叫痛苦的艺术。(不太记得了,意思就是这个意思)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3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