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许多人对薛宝钗的印象极佳,赞美之词溢于言表,不论男女视薛宝钗为理想人物,男人想找这么一个人,女人想做这么一个人。这说明曹雪芹塑造的这个人物是成功的,以薛宝钗的“虚”来衬托林黛玉的“真”。我把薛宝钗定为“虚”,还没有把她定为“伪”,不管怎么说,她还是一个青春女孩儿,阅历还没有那么深,道行还没有那么大,因为她不到30岁,【红楼梦】也就结束了。现在的焦点就是,薛宝钗和贾宝玉结婚的时间,如果在林黛玉死了以后成的亲,薛宝钗就是完美无瑕的了,林黛玉的死就和她一点关系都没有。又牵扯出老生常谈,四十回高鹗写的是不是曹雪芹的原意?因为看【红楼梦】时年龄尚早,对文学写作水平没有鉴赏能力,看不出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有什么区别,情节是记得清楚的,一直认为黛死钗嫁是【红楼梦】的一个高潮,上中下三本书的各种细节铺垫,在这里有了集中的暴发,一直认为这是写的最精彩的故事情节。不论是曹雪芹的原意,还是高鹗的续写,都掩盖不住它的光芒 。现在争论后四十回是不是按曹雪芹的暗示索引所写,“是”就是正版,【不是】就是山寨,实际上【红楼梦】的价值在于书本身,而不是在于作者是姓曹还是姓高。这种惯性思维一直影响到如今,就是对事物的判断,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人物对事物的影响,事物的正确与错误,人物起到了标签的作用。再回到书里,如今人们对人性的认识已经有了共识,就是一个被所有人伸大拇指的人,不一定是个好人。我说曹雪芹塑造薛宝钗是成功的,就是他用薛宝钗衬托了林黛玉的真性情,林黛玉并不是没有缺点的,但是她的喜怒是不掩饰的,她对人的态度是一目瞭然的,喜欢就是喜欢,讨厌就是讨厌,所以她也得罪了人,没有得到一致好评。薛宝钗则不然,她要做到面面优秀,绝不会给别人留下可指摘的话柄,所以像史湘云这种傻丫头才会拿林黛玉和薛宝钗相比,说,你挑不出薛姐姐的毛病。这种带着包装活着的人,其实活的也很累,因为他们的内心做不到外表那样光鲜亮丽,总是要随时注意自己的形象。这种戴着面具生活的人,也不是有什么恶意企图,不过是想在众人面前有一个完美的形象。但是事物不是纯而又纯的,一旦矛盾暴发到了极点,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我之所以说黛死钗嫁是全书的高潮,就是到了图穷匕首见,每个人都撕去了脉脉温情的人与人的关系,人们终于露出原本的面貌,就连疼爱外孙女的贾母,为了家族的利益,也把心肝宝贝抛弃一边,任凭她的自生自灭 。后四十回的描写,情节是精彩的,不过笔法没有曹雪芹的笔法娓婉,略显直白。【红楼梦】的成功,后四十回是功不可没的,它的情节是触动人心的,它把社会,人性的真实摊了出来给人们看,有的人觉得不舒服,因为它没有了大观园的温柔乡,它没有了人们需要的伊甸园,它要把装睡的人叫醒,惊扰了美梦。
无论是高鹗的后四十回整理,还是脂砚斋的批语透露,有一个结果是所有读者从不否认的,那就是薛宝钗最终嫁给了贾宝玉。从前面的文本可以看出,宝玉和黛玉两人的情愫已经很明显了。宝钗是何等聪慧之人,自然是知道宝黛之间的感情的。那么,她为什么还偏偏要横插一脚,非要嫁给贾宝玉呢?应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薛宝钗根本不能自己左右。古语云:自古婚姻大事,从来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古代,尤其是女孩子,根本就没有过问自己婚姻的权利,更何况要自己做主呢!宝钗作为女儿家,她的婚姻有母亲薛姨妈和哥哥薛蟠做主,自己是根本不能左右的。而薛姨妈从一开始就希望和贾家攀亲,加上又和王夫人是亲姐妹,所以当然是希望和宝玉结婚了。虽然薛姨妈也是很宠爱宝钗的,但是婚姻大事,宝钗也不好违逆母亲的意思。
第二、宝钗也并不排斥这们亲事。薛家虽然是紫薇舍人之后,但是却是皇商,属于商籍,这在当时来说,身份是比较低下的。所以宝钗婚姻的可选择对象其实并不是很多。相对来说,贾家是公侯之府,从身份等级上看,已经比薛家高了。所以,嫁入贾府,对于宝钗和薛家来说,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再加上宝玉也算是不错的,虽然不喜欢读书和走仕途之路,但是人物品貌还是非常好的。相对于一般的纨绔子弟来说,宝玉已经不知道好多少倍了。并且宝钗和宝玉也相熟,彼此了解,也不用害怕将来会出现迎春和孙邵祖那样的事情。
第三、后四十回对宝钗的误解。一直以来,高鹗整理的后四十回对读者的影响很大。大家都觉得是宝钗横插一脚,在黛玉还活着的时候嫁给了宝玉,导致了黛玉的死亡。这是后四十回的内容,甚至认为是调包计,调换了黛玉和宝钗。其实,应该是黛玉先死,然后宝钗才和宝玉结的婚。这样的话,这些问题就不存在了。黛玉已经死了,王夫人才做主让宝钗和宝玉结婚,这时候,宝钗也没有什么理由不同意。即便知道宝玉心中还有林妹妹,宝钗也无可奈何,并且才有可能和宝玉一起缅怀林妹妹。如果真的是宝钗薛姨妈还有王夫人搞鬼,在黛玉还活着的时候搞调包计,以至于害死了黛玉,那么宝玉怎么可能后面还和宝钗一起怀念黛玉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37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