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号,京广铁路,湖北湖南交接处,有铁警发现了两名男子,背着大包小包走在铁路上。
铁警上前询问才知道,这两个人来自湖北,此次出行是为了赶去深圳上班。
由于湖北省各种交通工具已经停运了,他们决定步行抵达湖南再乘车去深圳。
被发现的时候,他们两个已经整整走了7个小时。
更心酸的是,铁警听见他们的经历和打算之后,才发现他们的方向走反了。
而他们听完只剩下茫然:方向乱了,我们没来过,不认识路啊。
还看到一个爆料,说有湖北居民用木盆划过长江,到达江西的九江:
男子不是传染源,冒险渡江,也不是为了逃灾,只是来九江打工。
这些新闻下有上千条留言,很多人谴责他们乱跑,关键时期还给国家添乱。同时也有很多人表示感同身受。
不懂的人看完只有责备,懂的人看完却都是无奈和心酸。
如果不是迫于生计,谁愿意在这种时期冒险出去呢?谁愿意徒步7小时,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只为了上班?
上周以来,很多地方陆续开始了复工,话题“复工硬核穿搭”上了热搜。
很多走出家门的人,穿上了各种“奇装异服”。
有人用塑料袋给自己做了一个防护服;
有人把充气的服装、玩偶的服装穿在了身上;
还有些人全家出动,口罩、塑料袋,甚至饮水机的桶都挂在了身上;
办公室里面,每个人都全副武装,用塑料薄膜围出了一个自己的小小“工作室”;
乍一看觉得挺搞笑,但笑过之后,却只剩下心酸。
有人说:既然那么怕,还不如留在家,工作能有生命重要?
可是,你不是他,你也许不懂他的压力。当你有房贷要还,有一家上下要吃饭,现实会逼着你走出去的。
如果可以平安度日,谁愿意冒险颠簸?
社会学家费正清曾经说:对于大多数人来讲,生活的主要任务就是谋生。
是啊,没有几个人生下来就是王思聪,多数人拼尽全力,也不过是“谋生”二字。
老家有一个亲戚是开餐馆的,去年刚买了房车,还生了二胎。
每年春节都是生意火爆的时候,按惯例,他也囤了很多的货,想趁着过年赚上一笔。
疫情刚刚爆发的时候,他也感觉到害怕,关了店门,回家休息。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根本坐不住了。因为店关了,收入来源切断了,他的开支却丝毫没有减少。
店租、房贷、夫妻两个人的医社保、一家老小的吃喝,还有店里压着的货,都成了他焦虑的来源。
上个星期,他在百般纠结之下还是决定重新开张。店里不让营业,他就开始微信接单,自己负责制作、配送。
家里人都劝他别着急,太冒险了。
他说:“我也怕啊,但我不是贪钱。只是再不开张,我连房贷都交不起了。
没有收入,我没被病压倒,也被生活压倒了。”
又想起知乎上的一句话,说:
这次疫情受委屈最大的,其实是没什么声音的人。你跟他们讲隔离防疫,但你没有办法帮他们交房租和水电、一日三餐。
的确如此。
网上有很多人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生活的压力远大于新型肺炎的焦虑。我们一家在深圳,老公开的士。因为病毒深圳的街头几乎是没人。
每天出车连基本租金都赚不回来,每天还要自己贴钱交租金,还要交房租和生活费。儿子又要上幼儿园交学费了。
超市的青菜也贵的不得了,再这样下去生活太艰难了。老公每天出去又担心感染病毒,又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出去。过年不回老家就为了多赚点钱,结果还要贴钱。”
“我是一个单亲妈妈,带着孩子在外面租房子住。以前过年我都出去夜市街摆点摊,做点小买卖,赚点小孩的学费、生活费之类的。今年的这种情况啊,所有的街道都没有人走动了。
我和儿子两个人呆在出租屋里十天都没有出门了。我也希望疫情快点结束,不然我们娘俩就快要活不下去了,我想快点出去工作,赚点生活费…”
很多人不理解那些冒险出门的人,可能是没有学会换位思考。
也许你的生活无忧,所以你不知道:不是每个人在家也能工作,更多的人只有走出去,才能够有收入,生活才可以维持下去。
你的工作稳定且有保障,所以你不知道:不是每个人不工作也能够有基本收入。还有人是工作一天收入一天,没工作就没收入。
为什么明知有风险,还得出门上班?
因为很多人光是为了谋生,就已经拼尽了所有的力气。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
屠格涅夫的短篇小说《白菜汤》,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农家寡妇的独子死了,这个二十岁的青年是全村庄里最好的工人。
农妇的不幸遭遇被地主太太知道了。太太便在那儿子下葬的那一天去探望她。
那个母亲在家里,她站在小屋的中央,在一张桌子前面,伸着右手,不慌不忙地从一只漆黑的锅底舀起稀薄的白菜汤来,一调羹一调羹地吞下肚子里去。她的左手无力地垂在腰间。
她的脸颊很消瘦,颜色也阴暗,眼睛还红肿着。然而她的身子却挺得笔直,像在教堂里一样。
“呵,天呀!”太太想着,“她在这种时候还能够吃东西!她们这种人真是心肠硬,全都是一样!”
太太记得几年前自己的九岁小女儿死掉之后,她很悲痛,不肯住到彼得堡郊外美丽的别墅去,她宁愿在城里度过整个夏天。
然而这个女人却还继续在喝她的白菜汤。
太太到底忍不住了,“啊呀,你可真叫我吃惊!难道你真的不喜欢你儿子吗?你怎么还有这样好的胃口?你怎么还能够喝这白菜汤呢?”
妇人安静地说:“我的儿子死了,自然我的日子也就完了,我的心被挖了去。然而汤是不应该糟蹋的,里面放的有盐呢。”
太太只是耸了耸肩,就走开了。在她看来,盐是不值钱的东西。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存在那么在乎几块钱的人?
“伊水”打了个比方:
你的手机电量是100%的时候,你会在乎掉1%和2%的电吗?
而当你的手机电量只有10%的时候,还没有地方充电,你会不会在乎掉1%、2%的电呢?
所以,对于电量都是如此态度,何况是对于维持基本生活的钱。
为什么会存在在乎几块钱的人?因为你没有穷过,你不知道而已。
我这段时间看新闻,经常会在评论区看到一些类似的讽刺:“要钱不要命”。
但事实上,钱的重要性对每个人来说都不一样。
当你有足够的钱的时候,它自然没那么重要。但是当你没有它的时候,它可以是命,甚至可以比命还重要。
我们总是习惯站在自己的立场,去理解别人。却从来没想过,“富足”早已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覆巢之下无完卵,所有人都在这场疫情当中受难,有好有坏。
当你在家无聊地刷着手机的时候,你不理解为什么有人明知道街上空无一人,还拿着气球出门叫卖呢。
你也不理解,为什么会有人因为不上班,无法入眠。
这世上的确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针没有扎到你身上,你永远不会知道有多痛。
但是,即使你无法对他人的生活压力、无奈感同身受,请你也不要随便批评。
就像《了不起的盖茨比》里说的那样:
每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要记住,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越的条件。
你不理解别人为什么在意个把月的工资,王思聪同样也不理解你为什么买个包还要纠结好几个月。
所以啊,真的不要轻易去评价、苛责他人的生活。因为大部分的人为了谋生就已经耗费了全部的精力。
我感觉这次疫情更加重视了。
一,03年SAS病毒的疯狂也席卷着几个大城市。严格消毒,严格控制来往车辆和人员。那一年我刚好回家探亲。我回来时,还没有多大动静。十几天后,电视新闻开始广播宣传病毒感染的性质和重视。火车上,人很少很少,都带着口罩,静静地,谁也不议论,聊天。看不见以往,那份渲闹,那份涌挤。车箱里七八个人,一路上,听着那火车的声音,在想病毒就在我身边。到单位,第一时间隔离,当时我记得是十五天,才重见天日。
二,从春节至今在家猫着。三口人,前几天,还都在一块看着电视聊天。过了几天,各自看着自己的手机,玩抖音。看今日头条。累了,手机没电了,在屋来回转,看看外面,也没人哪。无聊。
三,闲不住的我,在手机上,找到平台买东西。后来发现在头条,都说有收益。半个月,疯狂地写,看看别人的,学习写回答。现在还没通过认证。努力还有时间。
四,股票都开盘了。牛市来了。快来投资。疫情没结束,经济损失了。国家新政策出台,股市行情差不了。
五,封闭,在家。不是买菜,就是倒垃圾,才下楼。没挣钱,全家光消费,电费也不少。希望今天股市大涨。
六,机关单位人员全员出动,责任到人。无特殊情况不能请假离岗。全部赶赴一线。因为是春节的原因,怕相互感染。第一时间,隔离湖北回来人员。
七,疫情渐渐地平稳下来,心平静了许多,轻松了许多。还是有点担心在工厂,那些外籍人员。他们真做到了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37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