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封国称“齐”的原因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一些。
《說文》曰:
齊,禾麥吐穗上平也,象形。凡亝之屬皆从亝。
也就是说,大量(三表多数)的农作物种子同时萌芽叫“齐”。
从周室的角度,师尚父以元戎贵戚的身份处在镇服东方的第一线,激烈的战斗弹压,目的无外乎稳定地获取这一大片富饶的土地——这块土地上大量种子同步萌芽生长的节奏象征着其是财富的沃土。
周公旦封国称“鲁”的原因则稍许复杂一点。
《說文》又曰:
魯。鈍詞也。從白魚聲。《論語》曰:“參也魯。”段注:“《釋名》曰:‘魯。魯鈍也。’國多山水。民性樸鈍。”
这与鲁之本意已经想去甚远。
于省吾釋甲骨文“魯”指出《说文》之误:
從魚從口,口為器型,本象魚在器皿之中,《說文》訛從白。
徐中舒釋甲骨文“魯”:
從魚從口,口象坎。澤中水竭,魚乃露于坎。故魯之本義為露,後通旅、臚。
但两先生此论依然有不尽到位之处,鲁或与食物用鱼、祭祀用鱼有关,这可能是一个商人或东夷人的旧地名,地望也可能更南一些——根据《山海经·海内东经》的记载“泗水出鲁东北”,则鲁应该在泗水西南——之后,可能因为迁徙,故而名曲阜一带为鲁——曲阜之鲁类似City of New York或者New Orleans, LA。
而周初封建则沿用了鲁作为国名。
从问题的角度,齐国之齐和鲁国之鲁都是根据原有地名,而这个地名则带有讨个吉祥的意义。
先秦诸侯的名字,一般是来自古地名的。古地名的来源又有两种,一种是本土所有的,一种是外来带入的。因为资料不足的缘故,很多地名也无从考证是本土所有还是外来带入。而且含义也往往只能连蒙带猜,不清楚其具体的意思。
齐、鲁这两个封国,齐国很可能是本土就有的,郭沫若先生发现在商朝卜辞中有“齐”这个字,认为齐就是齐国的前身,大概是殷商时期的方国,后来被周人所灭,所以继承了这个名字。不过在文献中,只是齐国之前有逢伯陵、季荝、薄姑等政权,倒没有这个古齐国,不知道其中是否有何关系。另外就是济水的“济”,齐地得名可能来源于此。“齐”在甲骨文像三颗种子,可能和古齐族种植的作物有关。
至于“鲁”,傅斯年先生认为鲁国初封当在今河南鲁山一带,那么“鲁”国名是从河南带到山东去的。不过鲁山和鲁国是否有关系,目前还没有更多证据。“鲁”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条鱼和一个口,像是用口吃鱼的样子。可能古鲁族喜欢吃鱼,所以才得到这个名号。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37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