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作者问的,我不知道作者具体遇到了什么样的人或问题,但是让我想到了一种以挖苦别人取乐的人,而他还不自知
这种人说白了就是情商,智商,双底的人,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是界限,还以为这样会很快融入他人的集体,殊不知别人讨厌他这样的人反而会远离这样的人,好话暖人心,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其实是无形的刀子,那种刺在别人心上的痛而他不知,如果不是故意而为之可称他为情商低的人,如果故意而为之那么就是他自己内心继续表现,找各种将别人压下去低他一头的快感,而这是一种心理疾病,偏激,激愤,见不得别人比他好,嫉妒心强,自私,别人做的事情说的话稍微不如他的意,他就会挖苦,贬低他人,所以这种人我也称他为“垃圾人”,这种“负能量的”人会瞬间吸取你的能量,你和他接触下来你会觉得很累,很疲惫,没有一点快乐而言!
对于这种人能远之则远之,远不了,面子上过得去就行了!希望可以帮到作者!
恶意攻击别人是嫉妒心理,有这种心理过的不快活。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心理不平衡。不平衡的心态,而产生怨恨,一是恨自已不如人,二是恨高于自己的人。其实今人应向古人学习。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己贫盼邻富,邻居富有,你可以借,他可以帮一点,有这种心情的恬淡安适。己不如人,产生压抑,产生自卑,同时也激起斗志,向别人发起攻击。
攻击最坏结果两败俱伤。古代,鬼谷子的两个徒弟,孙膑与庞涓成为嫉妒的经典教材。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剁去孙膑双脚,作犯人囚禁。孙膑出逃后,用计杀死庞涓。
有嫉妒心的人,使小性,小眼多,整天心理不平衡,找平衡打压别人,不会快乐。心里装着嗔、贪,疑虑、固念,焦虑成抑郁,可怜可悲。
攻击别人的另一因果,是有仇怨,心里有不攻不快的感觉。仇恨的块垒不消,老想着攻击他人。心胸狭窄,也没有真快乐。
放下执念,心意一转,心境豁然开朗,做真性的人,得人生真趣。
都是些可怜人。
但虽然”可怜”,却让人无法同情。因为他们无端伤害别人,即使能了解、理解这些行为,但不代表就该原谅。
他们通常是价值观歪邪的,思维方式也有问题,所以看待人事物的方式、角度也就有问题了,就会产生许多与客观事实不符的想法,对外界、他人会有一些无端的仇恨和愤怒,自我价值感也会降低。因此会产生比正常人多得多的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积累多了,就会觉得压抑、焦虑,伴生恐惧感、挫折感,导致攻击性和破坏欲。
用欺负别人来减轻压力,达到心理平衡,就是常说的不断从别人身上找存在感的人。这是种最低级的减压方式,只能让人际关系一塌糊涂,压力倍增。
他们经常向别人身上丢情绪垃圾,使人无缘无故受到攻击和破坏,造成伤害,而且这些行为不是只有偶尔一次,而是故意的,经常性的。
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他们是恶人,并且可以这样说,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不友善,互相的恶意就是这些人造成的。
通常这些人无故攻击和破坏的人都是亲人朋友同学同事邻居,他们为了和谐安宁,常会忍让迁就。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助长了恶人肆意妄为的恶行,一方面对恶人们自己也是没有好处的,让坏蛋们根本不会去反省自己的行为,ta的病态会越来越严重。最终受害者忍无可忍跟ta断绝关系,或用极端的方式应对,两败俱伤。
在民风强悍的地方,随意欺负别人,很有可能会挨揍或吃枪子的,就没那么多忍让了。
佛教有云:【贪嗔痴慢疑】为五毒。
贪,贪心,人固有贪念,只是自己克制不发作而已。贪是由于对事物喜欢而产生无厌足地追求、占有的心理欲望。
嗔,嗔与贪正好相反。
嗔是由于得不到而对事物厌恶而产生愤恨、恼怒的心理和情绪。
恶意攻击,往往就是因【嗔】而起。
嗔主要有两类:
一是嫉妒,容不得别人拥有而自己没有,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快乐,于是打压别人,攻击别人,以求自己得不到而别人也休想得到,以求心理平衡。这类人普遍存在,现实中非常多。他往往不是自己生活不快乐,而是心不快乐。如旧城改造或旧楼装电梯吧,一楼的往往就借口装了电梯自己的房价就会掉了,极力阻止,事实上,加装电梯对一楼几乎是无任何影响的,更不可能因装了电梯而让其楼价必然下跌(就算下跌,如果不是出租出售,楼价多少又与你何关?)其实质是因楼上方便了而自己占的好处少了,因此,虽然都是得到好处,但自己却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得到更多的利益。
二是,受了冤屈,忍不住,就用非法的手段去报复别人,伤害别人,结果有理变没理,这同样也是嗔。
这里强调的是非法手段。佛教讲究因果,因冤而复,无可厚非,只是冤冤相报何时了?但如穷尽合法手段均无果,用非法手段以毒攻毒,以恶治恶,以暴制暴,却是情理之中。而即使人不报,天也当然要报。
任何人神佛,均不可以破坏因果律法这规则。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37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