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女孩的父母

,26日清晨,14岁的少年,从21楼一跃而下,事情发生在山东济南,说实话,离我很近。作为山东人,非常理解现在的初、高中孩子,很想说一句,山东的孩子太辛苦了。思绪不禁回到几年前,那个悲伤的傍晚,也是初中生,发生在我身边痛心的事。


心痛的例子

“爷爷、爷爷、爷爷”,初中的小朋(化名)声嘶力竭的喊了几声爷爷,从五楼一跃而下……

小朋的父母双职工,平时工作很忙,爷爷奶奶身体挺好,小时候小朋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上了初中,父母为孩子更好的学习,将小朋接到身边来。父亲常年出差,母亲一个人带着他。

估计大伙都有所耳闻,山东省人多,高考竞争激烈,比外省的孩子要多考100多分才能上同等的大学,家长从小学开始注重孩子的教育,初中开始孩子的学习压力就很大了。

那次,小朋月考没考好,妈妈因成绩和学习态度批评了小朋,俩人因学习打了一架,母亲批评完孩子独自下了楼。

大约半小时,对面楼的阿姨听到几声高喊“爷爷、爷爷”,声音有些不对,阿姨以为谁家老人出啥事,循声望去,眼前一闪,没看清楚。

还是楼下的邻居发现,是五楼的孩子跳了下来。打120,联系父母,等母亲赶回来,看到的是孩子用这种惨烈的方式和母亲抗争。孩子的一时冲动,留给家人却是一生的悲痛。

后来小朋爸妈搬离了小区,多年后邻居们提起孩子,都很心痛。

想起孩子跳楼前那几句撕心裂肺的“爷爷”,若是父母从小和孩子在一起,有好的情感联结;若是刚开始碰到学习难题父母能及时开导,帮孩子建立自信;若是初中孩子心理变化时,父母多些理解和关爱,转变下教育方式,我想都不会出现今天这惨烈的情况。

思绪回到如今,同样10多岁的孩子,悲痛的例子。不由得反思,初中的孩子到底要如何教育?


初中生孩子的心理特征

小学时,我们说什么孩子听什么,可到了初中,父母会发现,初中的孩子变了,难管了,我们说啥都不听,常和父母唱反调,我们越管,孩子越反抗,孩子这是怎么了?

其实,初中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追求独立,厌烦父母的控制与说教。性格上彰显独立,但大脑未发育完善。

这是因为青春期的孩子,大脑里负责冲动控制的脑区——前额叶未完全发育成熟,冲动控制能力不足,所以青春期的孩子有很多危险和冲动的行为。前额叶要在他们21、22岁左右才能完全发育成熟。

了解了初中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我们就会有的放矢的来教育孩子,对此给些建议。


初中生父母如何引导教育

1、改变教育方式,不说,多做,委婉沟通。

初中孩子最厌烦父母的唠叨,所以孩子12岁上初中后,父母闭紧嘴吧,转变教育方式,多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沟通,征求孩子意见,尊重孩子,有啥想法,尽量委婉的和孩子表达。

2、和孩子建立共同话题,让他们主动和我们说。

初中的孩子不喜欢和父母交流,更喜欢和朋友在一起。此时,我们不能强硬的要求孩子和我们说, 可以聪明的变换下方式,先和孩子打成一片。

比如一位朋友为了解7年级女儿的想法,先了解孩子们在看什么电视或小说,她找来从头看,和孩子有了话聊;再询问女儿和同学喜欢的明星,也了解他的事迹,再和孩子说,对小说或电视里的不对的地方进行正面的引导。只有先和孩子建立了共同话题,他们才会放开心胸和我们说想法。

3、帮孩子释放压力。

平时因我们不理解孩子,有时会说孩子,虽然他们不说,但心理都会有些想法,一段时间可以帮孩子释放心中的压力。

比如找个合适的机会,开诚布公的和孩子谈谈。先给孩子道歉,说我们前段时间批评孩子,自己心里难受,适当表达下情绪,哭一次。我们先哭释放了信号,孩子也会说出自己的委屈,大哭一次,哭出来说出来,就能很好的释放孩子心中的委屈不满,排解心中的压力(朋友亲测,对初中女孩很有效)。

4、告诉孩子,无论学习怎样,父母都会支持他、理解他。

山东的孩子,学习压力是心理问题的一大原因,作为父母我们可以正向引导孩子,不过多的看中成绩,告诉孩子只要努力了,人生还有很多可能。热爱生活,积极生活,珍惜生命,无论如何父母都会支持他、接纳他、爱他。

5、我们少些焦虑,多些理解。

初中的孩子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想想我们也曾年少过。也曾有过天马行空的想法,也曾喜欢过某个明星,男女同学间懵懵懂懂的些许好感,多些理解,多些尊重,陪着孩子一起度过青春期,待孩子思想、大脑发育更完善会好很多。


写在最后

孩子教育真的是门大学问,需要我们与时俱进的了解孩子每一阶段的心理特征和想法,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多些关爱,多些心理营养,一直陪着他们。

很喜欢的一段母亲送给青春期孩子的话:

孩子你正站在人生节点上:回首,是悄然溜走的童年时光;向前,青春的帷幕徐徐向你开启。 有些话,我们不跟你说,没有人会跟你说。彼此约定:我们好好工作,你好好读书,谁也不让谁操心。

教育是基于关系的,亲子关系是教育孩子的基础。孩子往往活在感受里,而父母用价值、意义、道理去否定孩子的感受。

14岁,学校请家长,妈妈打了耳光,结果孩子跳楼自杀了。

有人批评妈妈暴力,有人指责孩子脆弱。

有人说需要加强挫折教育?生命教育?

在那一刻,孩子是怎么想的呢?也许是自卑、也许是羞辱、也许是委屈、也许是愤怒…..

最终都是那一刻情绪的崩溃,失去理智的冲动!

可以肯定的是,大到孩子的人生观,小到亲子关系都出了大问题,这时候所谓的挫折教育、生命教育,都失去了土壤。

研究青少年心理状况多年,只想跟大家说,孩子成了这个样子,先放下那些头脑中的意义吧。关注一下孩子的情绪,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

不懂的花,你养不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38301.html

(0)
上一篇 2022-12-06 下午3:54
下一篇 2022-12-06 下午4: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