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的失败,绝不是因为武器落后,绝不是因为不抵抗!
首先满清的装备并不落后。
装备落后说主要源自刘晓庆的《火烧圆明园》,那个不是历史,骑兵冲击枪阵的事情压根就没有发生过。也许你会疑惑我为什么敢这样讲,太平天国知道吧,当时太平天国有数万人的洋枪队,后来都被满清的火枪营剿灭了,难道满清剿灭天平天国的火枪营蒸发了?显然是不可能的。满清当时是有火枪的,但不是陆军的普遍装备。为什么没有装备呢?主要还是因为当时弓箭在射程、精准度、发射频率等方面是远胜于火枪的。当时装备火枪的主要原因仅仅是因为可以降低士兵的培训成本,而不是火枪的威力有多大。使用弓箭先要有“一身能破两雕弧”的体力,还要加上几年的训练,这成本十分巨大;但火枪不同,普通人经过几天的训练,便可以形成战斗力,上阵杀敌了。
根据意大利军官向本国政府写的《关于在天津附近武库中所发现中国新式军用物资报告单》,清军的武器装备根本不次于八国联军。清单所列如下:
36门克虏伯大炮,口径87毫米(1897年德国埃森制造),折合3.41英寸,其中大部分仍装在箱中。
60门克虏伯大炮,口径70毫米(1897年德国埃森制造),折合2.75英寸。
42门诺尔登费尔德式速射机关炮,口径57毫米,折合2.24英寸。
42门诺尔登费尔德式机关炮,口径47毫米或1.85英寸。
42门大炮,其中一部分为诺尔登费尔德式,一部分为上海机器局制造,口径37毫米折合1.45英寸。
10门速射机关炮,口径37毫米,折合1.45英寸。
20门小口径的速射机关炮。
3万支具有最新标记的毛瑟枪和曼里彻式来福枪。
3万把刺刀、军用品及其他。
其次,满清抗击八国联军态度相当坚决。
说投降派占主流那绝对是臆想。慈禧下旨向十一国同时宣战,并任命军机大臣、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他塔拉·刚毅率领义和团参战,后刚毅战死;直隶提督兼武卫前军总统聂士成死守天津,直至战死。满清上下可谓军民一心,同仇敌忾。基本上动员了朝廷能够动员的全部力量,在抵抗八国联军的战争中,阵亡将领级别之高,阵亡之惨烈,与抗日战争相比,有过之而不不及。
据《义和团运动兴衰史》记载,在天津城保卫战中,守卫天津的是正规清军——武卫军,约2.5万人,另有芦勇、保卫军、安卫军,排枪队,1万余人。同时还有直隶各地赶来增援的义和团,多达5万人。
既然大清如此坚决,咋还败了呢?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民族政策的失败,全国人民离心离德,信仰缺失!
满清一直奉行满人高汉人一等,汉人在整个国家中地位较低,因此广大汉人民众对国家不认可,满清是外族,八国联军也是外族,外族之间的战争和百姓何关呢?所以老百姓抱着看热闹的心理看这场战争,甚至还给八国联军做后勤补给,而满清八旗子弟一代不如一代,绿营兵也不卖力气,于是八国联军轻松加愉快地进入了北京城。另外朝廷对各地督抚的约束能力也在下降,张之洞公然抵抗慈禧的懿旨,搞东南互保,单独于洋人媾和。
最后科普下圆明园不是八国联军烧的,是英法联军。
清朝失败的原因在哪里呢,我认为有三个原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38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