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黑豹

先看看数据对比(所有数据截至2018年3月12日)。

口碑方面,烂番茄的新鲜度(媒体好评率)97%,观众平均评分是79%:

imdb的观众平均评分是7.8分(满分10分),元批评得分88(满分100):

国内的话,豆瓣评分6.8(满分10分):

再看票房数据。美国本土票房为5.62亿美元,全球票房已经来到10.79亿美元(尚未计入中国可能接近1亿美元的营收),本土票房不管是绝对值还是过半的贡献率在同类型电影中都是超级高。而在中国,第一个周末的票房收入是4.22亿人民币,略低于同类平均水准。

先说一个简单结论:中国观众对于《黑豹》的评价显然不如美国(其他的“国外”暂不列入讨论)观众,而美国普通观众的评价也略低于媒体给出的评分。

说几个原因吧。正如我之前在其他答案中已经写过的,《黑豹》这部电影看起来讲的是非洲的事,其实说的是美籍非洲裔对于社会的感受。例如:漫画角色“黑豹”诞生于1966年,巧合的是同名的黑人激进派民权组织“黑豹党”也诞生于1966年;反派埃里克成长于加利福利亚奥克兰,奥克兰是“黑豹党”最初成立的地方(事情的导火线就是黑人反对警察滥用武力);故事的开端1992年则是由于罗德尼·金案导致洛杉矶大暴动使得全美国再次审视族群关系的年份。

所以美国的观众看到这些细节,自然就会唤起对这些历史的记忆,不用太展开讲,也能对冲突的双方产生共情——尤其是美籍非洲裔居民。从某种程度来说,《黑豹》是美籍非洲裔建构自身身份认同、抒发自己感情的渠道,这就不难理解,为何有相当多NBA球星自费掏钱包场请非洲裔小孩看电影了。

但是,除去了这个身份认同的因素之外,整部电影的情节略微简单了一些,对于主角和反派的心路历程展现得并不充分。如果一个观众没有成长在美国或非洲,那么也不可能通过自身的社会环境去理解这样的角色,就会产生疏离和无聊的感觉了。

另外还要考虑到已经持续了十多年的超级英雄电影热潮带来的审美倦怠感。

所以综合考虑,如果是百分制的话,这部电影去掉身份认同的因素来看,大概值65到70分,美国非洲裔基于身份认同会加上10到15分,而中国人没有这种认同则会减掉5到10分,最终双方的评价产生了较大的差异。

为啥国内评价一般,原因很简单,那就是《黑豹》的剧情有点过于幼稚。

虽然片中各种非洲服饰、民族音乐,一席黑人演员也算给观众换了口味,也有各种黑科技加持,许多超级装备也是脑洞大开,但以上这些“硬件”都难掩“王子复仇记”般的剧情带给人的审美疲劳感…

总而言之,这部《黑豹》并没有能够给已经看惯了好莱坞超级英雄电影的国内观众带来充足的耳目一新的感觉!

可为啥外媒评价甚高?

很多人都知道在知名的烂番茄网站上,350位影评人给该片打出了97%的超高新鲜度(评价高也是以此得来),却不知到有6万8千观众给该片打出的爆米花指数仅为79%。

而在更权威的IMDB上,《黑豹》的评分也不过7.8分(满分10)。

其实,正式数据海外评价也没有很高了,只是媒体评价部分比较高而已。

目前豆瓣给出的评分是6.8,个人认为这个分数对《黑豹》来说还是很合理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38772.html

(0)
上一篇 2022-12-09 上午9:22
下一篇 2022-12-09 上午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