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你去过农村,或者小时候在农村生活过。
知道这里很脏乱差、农民思想比较落后、人情世俗复杂以及基础设施配备不齐全生活非常不便利。
但当你久居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偶然和人聊起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时,一定会有一个世外桃源一样的故乡从心底涌出,幻想着退休后融入自然的归隐时光。
中国是一个盛产情怀的国度,对于田园乡村的情怀,从很久远过去我们祖先那里开始便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可农村的未来,难道要靠着十四亿的情怀来筑造吗?
动不动就以中国开头的问题,总让人想说几句,却又怕知识面太窄被打脸。农村的范围太广了,有深山中的,有高原上的,有戈壁上的也有平原中的。中国几大平原面积不到国土面积的20%却居住着70%以上的人口。我们姑且就来看看人口密集的平原地区农村未来吧。
华北平原某农村(村庄尺度)
这是华北平原上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农村。几十户人家聚集在一起,外面都是农田,有很多高大的树木。这里发生过很多故事,有人一辈子生活在这里;也有人离开去了城市,偶尔回来探望,这里承载着他们的回忆;有几户人家挣到了钱回来翻新了老宅,房子更大了,住的更舒服了;还有一半左右的人家,房子有2层,6个房间,实际只住了一对老头老太。
来,让我们把范围扩大一点。
行政村尺度
村子里的人对一定范围内的其它村庄同样熟悉,去到过一些人家,认识一些朋友,往来一些亲戚,也有着很多当地共同的认知。大家相互攀比着谁家的房子更大更气派,越是想要气派就越得出去挣钱。空房或者房间多住人少的情况在整个地区都非常普遍。
让范围再大一点。
市域尺度
不只是这些密密麻麻的农村,开始出现了乡镇。更大的尺度让左下角的某一个村和右上角的某一个村可能没有半点联系了,密集恐惧症如果再大屏幕上看这张图可能开始感到不适了。
再大点呢?
华北平原一隅(区域尺度)
这便是我国的三大平原之一——华北平原,其中的一部分,城乡格局的真实写照。
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关中平原,如果站在上帝视角来看,都是大同小异的。
东北平原(图中的每一个小白色块便是一个村)
所以,请首先停止对中国农村的美好幻想。
我们心目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或者是林尽水源处的桃花源,那只是人们对田园归隐的向往所延伸出的艺术作品。真实的农村,当你从上帝视角来看,就发现其实大同小异、千村一面、星罗棋布、普普通通(请原谅不太会用词),并且,你看这密度,中国绝大多数人生活的农村就是这样。
为什么讨论中国农村的未来之前,要先以这样的方式重新认识中国农村?
因为能决定农村未来走向的领导、专家、管理人员,他们都是站在这样的视角来制定能决定农村未来走向的政策、法律、规划。
在管理者的思维下,要管好中国百万数量级的村落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这些年来,“集中”成为主导思维,你渐渐发现:原来村子里的小学该撤的撤该拆的拆,基本都集中到镇上去了;原来村子里的散户医生都集中在村卫生站集中行医或干脆被调到镇上;文化、养老、体育等配套服务设施的投入基本都集中在一个地方(实际情况是绝大多数村村委会在哪所有的配套设施都在哪);并且在这样的基础上,村里的配套都是极其基础普通的,但凡能够满足一定需求的公共设施,一定要去镇级以上的平台才能享受到。
你可以说是因为村里人少了,所以这些东西才集中到一起去了。但这件事情实际的先后顺序是,先有人提出大力推进城镇化、先富带动后富,后才导致人员流出村里人变少了。
为什么要这样集中?
目的很简单,让你们搬到城里去。一来快速推进城镇化进程;二来人都集中在一起好管理(比如这次疫情,把人关在小区里是多么容易);三来撤并的农村可以节约出土地指标供给城市卖地发展。
前不久还出了文件,300万以下人口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这是“集中”这种思维的初期阶段做法,通过各种行为慢慢引导你主动搬到城里去。等到以后进入攻坚阶段了,指不定通过什么手段让你乖乖进城。
集中的思维愈演愈烈,这种情况下,会致使中国农村未来一个最基本的趋势
——精简
你可以说农民工到年纪了,都要回乡下养老,空房再次住上人了,没那么快精简的了。一方面,相比于农村,养老、文娱、医疗设施更齐全的城市,哪怕是个小县城都会必然的吸引一部分人在城里养老;另一方面,这波回乡的老龄人口生命余额仅剩小几十年了,而在决定农村未来发展的决策行为中,几十年后可能会有的人口结构早在决策者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城市里用地那么紧张,寸土寸金。按照今后的政策,城市中每再多开发一些土地,就一定要在周边的农村中复垦一样多甚至更多的农村宅基地。
所以,在城市、在利益、在发展的语境下,你看那华北平原密密麻麻普普通通的农村,占着那么多土地指标居然还有很多房子空在那,不拆你拆谁?
很喜欢诺兰的电影,星际穿越了解下。
你觉得Cooper一家人住的地方是农村吗?
一栋房子,周边全是农业,一户人家就能全部管理到位
Cooper的玉米地
为了确认,我选择样本的时候加了两个条件。一是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周边,二是适宜居住耕作的平原地区。于是,请看纽约和伦敦——它们周边的农村。
纽约周边的农村
伦敦周边的农村
考验眼力的时候到了,请找出它们的村庄。
发达国家很早就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借助着各种农业机器,一个人平均能够管理的农作物面积那是相当可观的。而国内现阶段仍然存有的小农经济思想,是阻碍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原因之一。
中国人口多,也许这种小农经济能够让更多人就业,维持社会稳定。这是历史问题,我们也不去深究。但在未来,这种高效率的农业管理模式难道不该成为农村的发展趋势?至少,每个人可以想下,你从小到大认识的所有人,50岁以上的有多少人会从事农业耕作?50岁以下的呢?等到这波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老去,不只是国家会引导,我们自己都要更加主动的向发达国家这种农业生产思维方式进行转变。这便是中国农村未来的第二个趋势。
农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规模集中型,区域单品种植为主,机械现代化管理。销售摸式:基地→平台→消费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38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