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书上对魏征的评价,总结起来四个字:直言敢谏。他敢谏到什么程度呢,别人不敢说的话,他敢,别人不敢做的事,他敢。可以说,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是君明臣贤的典范,换了其他任意君王,都很难成就魏征。
魏征刚出道时,跟着武阳郡丞元宝藏混,后来元宝藏投靠瓦岗李密,魏征也就跟着过去了,后来李密被唐军击败,魏征又跟了李渊,没多久魏征被窦建德俘虏,他又投靠了窦建德,窦建德被唐军击败后,魏征顺势投靠唐朝,在太子李建成门下。
后来发生的事情我们都知道: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杀掉了兄弟,逼退了父亲,顺利上位。魏征只好改投李世民门下。
细数一下,魏征这一生,先后换了六次主人。说实话,这样的人生经历,也足以被诟病到死了,但好在魏征遇到的最后一位主人是李世民。
大唐刚刚建国,百废待兴。李世民一见到魏征,就知道这老小子不一般,他心中有百姓,啥话都敢说,而且还很有智慧,不像有些人只会顺着皇帝的意思。对于刚刚建立的大唐来说,这太重要了,因为有魏征这样一个人在,李世民才不会被糖衣炮弹蒙蔽了双眼。
据记载,魏征一生,直言进谏200多次。有时候皇帝搞不定的事,直接冲到魏征家中,说你个老小子,快给朕说说该怎么办?魏征略加思索,侃侃而来,一针见血。
可以说,魏征对贞观之治的贡献非常大,也难怪李世民会有著名的“镜子理论”,因为魏征就是他的镜子。
魏征遇到了李世民,是他的运气,但运气不可能永远眷顾一个人。魏征啥都好,就一点不好,他不通人情世故,同为朝廷重臣,魏征和许多同僚关系都不是特别好。这一点说明,魏征在识人之明上,有些问题。
魏征推荐过两个人给李世民,一个是杜正伦,当了太子的老师,把太子李承乾教到直接谋反;另一个是侯君集,唐朝的开国大将之一,后因为生活不如意,直接参与了太子谋反——他真正的想法是:先支持这个傻太子,等他上位后再废掉他,我老侯来当皇帝。
你说魏征是不是有点眼瞎?推荐太子老师,太子谋反,推荐个将军,和太子一起谋反。
按理说,以唐太宗的英明,是不会因为这事儿迁怒魏征的。但是,这件事对唐太宗的打击很大。第一个太子谋反,儿子造老子的反,不免让唐太宗想起玄武门那场血案,难道是报应?
第二个,就在这事儿搞得唐太宗心情很不爽的时候,有人打小报告说:“皇上啊,您别看魏征啥都敢说,其实他就是为了给自己博个好名声,你看魏征平常那些谏言,实际上他都私下抄录了两份,一份是您看到的,另一份添油加醋,说您怎么怎么不对啦,他自己通过直言敢谏,及时纠正了您的错误啦之类的”。
李世民一听就火了,心想魏征老小子,你这是通过贬低他人的手段来抬高自己啊,你居然是这样的人,气死朕了!
于是一道令下,先取消了魏征长子与衡山公主的婚约,还不解气,但魏征已经死了啊,咋办呢?干脆把墓碑推了吧。
要知道,魏征死的时候,李世民那可是非常伤心啊,各种追封就不提了,谥号“文贞”也是文官中最高的美谥。更让人羡慕不来的是,因魏征之死,李世民废朝五天,还亲自为魏征写碑文,厚葬魏征,把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长子魏叔玉,并为魏征画像,如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列第四位。
一顿骚操作后不久,唐太宗清醒过来,就后悔了。但毕竟是皇帝,九五之尊,哪能拉下脸对一个已经死去多时的臣子道歉呢?
贞观十九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这一仗说起来是大胜,缴获的战利品无数,攻破高句丽十座城池,迁入中国百姓数万。但终究没能灭亡高句丽,唐军也为这一仗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李世民觉得这一仗不是完胜就算输,他感叹道:“哎,魏征在就好了,他一定不会让我打这一仗”。顺便也给自己之前的冲动找了个台阶,于是下令以少牢之礼祭祀魏征,并重立墓碑。
不得不说,李世民真的是个了不起的君主,虽然没有及时认错,但找到台阶后立马认错一点也不拖沓,自己翻自己的案,自己打自己的脸,对于皇帝来说多么难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39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