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艺术品到底该不该打假很多人肯定说需要打假,我说一下我的看法。
收藏品都是有一定价值的物品,或者年代久远,深受大家喜爱的私藏品。不论它的真假,不论它的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喜欢程度不同罢了。
古董,艺术品收藏是近几十年随着鉴宝类电视节目热火朝天才深入民间大众,才引起全民收藏的。收藏品更是五花八门,大家不要忘了收藏品也是商品,是商品都有便宜的,贵的。真假商品我们不能一概而论。
古董,艺术品有新旧之分 ,旧的就是老的年代久远,有一定历史价值,有一定收藏价值。新的就是按照古代工艺制作的符合古代某一时代特征的古董,艺术品,这类物品我们统称“仿品”,也叫“工艺品”。大家看清楚点是“工艺品”,不是古董,艺术品,这类工艺品也是商品,也可以在市场上流通。当然国内市场也有商家把这些商品做旧,当古董,艺术品卖的行为。这些市场行为应该有市场管理部门监管,督导此类商品不能以次充好在冒充古董,艺术品价格卖,正确引导大家消费。
不论古董,艺术品这类商品能卖多少钱,也要有市场需求,大家愿意掏钱购买。收藏热了是大家都热了,吸引更多的民众参与收藏。民间有句常言,“乱世藏黄金,和平搞收藏”。大家应该逐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增强自己的实力,孜孜不倦的学习收藏知识 ,人人才能做到收藏界的“虫”。
当你收藏知识量达到一个点的时候,你会在乎古董,艺术品真假吗。假一定要打,商品决定市场。
如果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就不应该打假,说明假古董、假艺术品有存在的必要。
不少藏家对于假古董、假艺术品是恨之入骨,因为深受其害,有的甚至为此倾家荡产,家破人亡。河北一位姓王的藏友,在一古玩店看中一幅齐白石的画,找亲戚朋友借了70万元买下,谁知经过鉴定后是假的,害得他不得不把房子卖了还账,提起假艺术品他是咬牙切齿,骂字不绝于耳。
尽管一些不法商人利用假古董、假艺术品坑蒙拐骗,欺骗消费者,但假古董、假艺术品仍然充斥古玩市场,甚至泛滥成灾。因为假古董和艺术品有利可图,一些地方成了制假作假的“车间”,形成了产业,如河南镇平的假玉器、神垕的假钧瓷等。其实,假古董、假艺术品诞生已久,清雍正、乾隆时期就出现仿成化斗彩瓷器的,民国仿清三代瓷器盛行一时。
虽然如今的假古董和假艺术品登峰造极,但国家始终处于默许状态,因为他们存在有合理性和必须性。一些博物馆、文化艺术院校等为了复制、修复和教学科研,需要仿制的古董和艺术品作为标本。另外,假古董和艺术品虽然是仿制的,但有的仿制技术之高让人难辨真伪,具有一定的艺术观赏价值。
因此说,只要假古董和艺术品不触犯法律,就没有必要打击,打击的是利用假古董、家艺术品实施的犯罪行为。
其实很难解答,按照常理来说,打假应该贯彻到所有的领域,但对于古董来说,制假贩假的情况从古至今从未间断。
比如说我们现在看到的大清康熙仿大明成化的瓷器,以现在的标准来说的话,是后朝仿前朝的古董,但我们不能否定其艺术及工艺价值。但以当年康熙时期的情况来说,就是典型的制假贩假。同样对于清晚期仿康熙时期的瓷器,也是同样的道理。
对于当下拍卖古董类艺术品的拍卖行来说,也没有明文规定必须保真。在拍卖行买东西,基本还得要靠自己的眼力。
古董鉴赏本来就是一个综合判断过程,需要从原料、工艺、器型、皮壳、雕工或画工等多个角度进行辨识。古玩界,自古以来真品和仿品就是一场博弈,真与假的争斗从未停息。当代人也只是参与其中一段的博弈过程。这个过程对于很多藏家来说也是其魅力所在,自古至今,有些人有捡漏的本事,而有些人则只能被捡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41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