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信任危机带来的从众效应是首要原因: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体,一旦发生了信任危机,就会产生巨大的不安全感和排斥心理。比如,跌倒的老人该不该扶?遇上乞丐该不该施舍?孩子该不该给陌生人说话?该不该参加公益捐赠?这些本该做的事情,为什么很多人选择观望,漠视呢?那是因为扶了老人可能被讹,乞丐有可能是敛财手段的伪装,孩子面对的陌生人有可能是人贩子,公益性的捐款有可能转化成私有财产或被贪污。也就是说,某个体在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阻断了人性原始的直接行为,而被强加了自我辩证的思考,思考的结果就是他所付出的时间和道德成本没有确定的统一认同,爱心有可能被挥霍,因为实事上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去想这样去做,所以宁可选择从众围观,宁可选择事不关己漠视,宁可选择报备专职权威部门推搪。有的时候,冷漠也是一种保护色,就象变色龙,是一种迫不得己的洐息生存的自我保护。但有一点也更要明白:天理自有公道,是非曲直终会分明,我们应该拥有正义,无畏和国情心来对待世界,回报社会;尊重每一个生灵个体的存在,这是爱心使然。
其次的原因跟高度文明的发展造成的差异化有关。高度文明的发展给我们带来高科技的便捷和享受,但同时也在考验着伦理价值观。诸如,克隆,三D打印,试管婴儿,机器人的普及等。信息的高度共享,让大部分人都生活在虚拟的多维空间中,看似拉近了距离,却都是冰冷的屏幕,无法感受近距离的温度,连握手都是隔时空的遥远;再者互联网是利益链为中心,如果是利益圈外的人,没有共同的利益合作,可能连沒有温度的问候都是奢侈,最后变成了彼此网络上的黑白点;而高科技的发展,也诞生出诸多如丁克族,单身族,这也意味着人与人之间不再具有强烈的依赖需求,而逐渐的依存于科技。并且大部分的人也具有这种危机感,害怕被日新月异的发展淘汰,而致力于学习和运用高科技软件,这是迫在眉睫的趋势,将来都是智能机器人的天下,换言之,以后的人类吸附于高科技依存于高智能,人与人之间有温度的接触会越来越少,人与人互相依赖的需求被逐步淡化,人类群居的原始习性逐渐被改变。所以,有进步就有淘汰,有得到就有失去,这是发展的生态平衡;人类是最高级最伟大的动物,高科技发展,也会带来高情商的生活;比如,人类的寿命在不断延长,这意味着把曾经浓缩的感情更能绵长以待;人类独立的能力更精粹;冷漠的背后,会创造更高级更时尚的情感来称补我们朴素的亲切。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的心不变,追求美好的初衷不变,就能携手共赢,更精彩的未来可期
在自己遇事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朋友、亲戚、兄弟姐妹,表现得冷漠让心寒了。时间虽然会淡化一个人的记忆,却永远没有办法消磨一个人内心的悲痛。
所以根本不想再去深入的了解别人,朋友太多反而觉得麻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多了存在交易利用的成分。虽然也百般厌恶这种行为,但在违心之下又不得不卷入世俗的洪流。偶尔也想扔下工作,找一世外桃园,过陶渊明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可是看到到妻子与儿女期待的目光,感觉责任和压力越来越大。实则我又知道,没有背景和关系的人想要成功如同攀梯难上加难,然而我又不擅长拍马溜须,属于坦诚做事无愧于心的那类人。
对于不喜欢的人和事情也渐渐学会了忍受,不说出来,还会审时度势。寻思着那天去学学佛学,让凡心归于平静,或许可以对世间万物看得更透彻一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41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