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的问题有点意思。如果仅仅是想想的话那农村的人口就不会减少,如果想进城而且又都进了城的话,农村人口一定会减少;农村人口进城定居是件好事,是未来城镇化发展趋势,不过是不是所有人都想进城定居真不好说。
从所居住的城市情况看,基本上没有城乡之分。农村人在城市买房定居现象非常普遍,农村户籍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远的去外地,近的在本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目前真正在农村常住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
其实在农村居住也挺好的,有广袤的原野,美丽的山川,奔腾的溪流,清新的空气和碧蓝的天空,更有淳朴勤劳的乡民,和睦相处的邻里,朴实无华的田园,鸡鸣犬吠,鸟语花香,与天同生,与地同存,世代传承,生生不息。没有大富大贵,但可五谷丰登,牛羊满圈,自给自足,衣食无忧;青砖瓦房略显陈旧,但可遮风挡雨,保暖避暑,居有定所,老有所依。
假如大多数人都能在城市生活,那应该是一个国家城镇化发展到了最高阶段,与城镇化相匹配的住房、医疗、教育、就业、养老、社会保障等问题都得到了解决,而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得到解决,农村人会想着进城吗?如果大多数人都进了城,农村就会出现空心化,土地就会撂荒,沙漠化。十几亿人一日三餐所需的粮油果蔬、鱼禽肉蛋从何而来?民以食为天,总不能全靠进口,把最基础的命脉交与别人掌控吧?
所以题主的问题只是个美好的假设,而不会成为现实。
不是想不想的事,是大势所趋。现在农村人口流失的还少吗?我记得在80年代的时候,当时中国被称为农业大国,和自行车王国,当时农村人口的比重非常大,好像是80%,所以那时候的城市户口非常吃香,当年户籍制度管控的相当严,想农转非简直比登天都难,俗称吃国库粮的,比方当时的大学生就业、临时工转正、教师转正等等,必须符合条件的才行。所以农村人口一直高居不下,多少年没有明显变化。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户籍制度的改革,现在城镇人口已达到60%左右了,再过10年能达到70%左右,某些地方甚至能达到80%这样一个惊人的数字,已经简单到买套房子就可以农转非了。
尤其现在各省市,为了扩大城市规模,城乡统筹促进发展,都在大搞城市圈,两小时经济圈、一小时经济圈的,跟周边县市融为一体,大圈套小圈,一环扣一环,规划的宏图非常壮观,动作非常之大。届时,不是你想离开农村就想离开农村,不想离开就不离开了,根据规划需要上级安排吧,到那时农村人口仅占总人口的30%左右了,甚至有一天只剩下20%。跟80年代相比,完全调了个个儿,给人一种风水轮流转的感觉,如果我没说错的话,有可能“农村户口”变成香菜饽饽了,不过到那时户籍制度可能退出历史舞台了,没有农村城市户口之分了,换句话说取消农村户口了,留在农村的可能成为真正的农业工作者,农业职工或农业工人,成为一种非常体面的工作了,不像现在一口一个务农务农的,好像“务农”不是工作似的,所以“务农”二字也将淡出历史舞台了。
现在的情况是,不是农村的人都想住在城市里,而是城市里退休的人,很多人都想回到农村去养老,但是农村又实行的是一户一宅,所以,城市里退休的人想回到农村养老,也是不可能的,主要就是回农村养老没有房子住!
城市里退休的人到农村买房子养老,需要的是农村的环境,而决不是想去农村抢占农民的土地的,再说了,分到土地的农民都是农村的户口,农民种地那是为了农民养家活口,而且确权了的土地那是受法律保护的。谁想从农民的手中也拿不去一点土地的!
所以,就中国的国情,就中国的特色,城市再扩张,再发展,也不会把农村都圈近去的,也不会把18亿亩的基本保护农田都圈进城市里的,那么这18亿亩的土地还得农民来种的,种地的农民也都不会到城市里住的!
而且住在农村,以种地为生的农民对城市也没有什么兴趣的,农村新鲜的空气,农村没有被污染的环境,农村纯净的地下水,农村小菜园里施用农家有机的蔬菜,农村小院子里养的鸡,鸭,鹅,还有那条忠心耿耿爬在门口看家的狗,这才是农民生活过日子的地方!
对于城市里退休的人想去农村养老的愿望,从善如刘认为,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个愿望也可能会实现的,也可能就会在农村山清水秀的地方,建立适合城里退休人养老的公寓,而且也不会占用农民现有的土地的,这样,把城市有限的公共资源,让给进城市发展的农民,这不也是很好的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42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