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宪!绝对是胡宗宪!
如果单纯以入不入阁来作为二人评判的依据未免有失偏颇,入阁也不代表最后结果能好到哪里去,况且拍好嘉靖的马屁,谁入阁都有可能。
评价一个人要以他所处的环境为依据,在他所经历的环境中,他到底做到了什么程度。
无可否认,赵贞吉表现的也极为惊艳。特别是众人“瓜分”抄严世蕃家进账一千多万两银子的时候,其他人都是“牺牲”自己成全君父:兵部是“算错了”,吏部是不领俸。
唯独赵贞吉的户部拨款的六十万两,做到了既成全了君父,也接济了灾民百姓,让富裕的省份接济受灾的省份,而且还是提前了一个月就行文。
话也说的极为漂亮:
今年受灾的省份和征税过重的省份必须安抚,该拨的钱一文不少都要拨足。天之道历来是损有余补不足,我大明两京一十三省也有富庶的省份,户部已经跟南直隶、浙江还有湖广行文,叫他们从各自的藩库里拿出一些余款,或从各自的官仓里拨出一些余粮,接济受灾和征税过重的省份。
但对策不是说的好就行的,高翰文就是例子,它还需要考虑到操作性。可以说,赵贞吉的对策也就是走个场面。
大明各省份赋税每年都有自己的定额,偶尔还有摊派,这些完成,不说难,但也十分麻烦,都是遵循守成而已。更别提,隔省救济别人。
干好了,奖赏没多少,不是人人都是海瑞;干不好,还要承担责任。况且怎样救济,是一对一,还是多对一,每省分派多少?怎样分派?有没有中间主持大局的人?会不会扯皮?
交通又如此不发达,来往通信都耗费一个月,这灾怎么赈?可想而知,富裕的省总会出点力,但也只是“意思意思”。而且这些“富裕”不会转嫁到官员和富人身上,总会落到贫困的百姓身上。
不信?请看年末请海瑞施粥的大兴县。
户部的钱一部分是拨给顺天府大兴县的。天子近郊都是‘途有饿殍’,更别提水旱灾频发的江西了。这就是赵贞吉的“两全”。而海瑞也是看到大兴县的惨状,才决定上“天下第一疏”。
跟胡宗宪比,赵贞吉差了点东西。胸怀或者说心性。
一个细节说明了问题:乌鸦。
赵贞吉在浙江审郑泌昌,因后者想把事情闹大,什么都扯了出来。赵贞吉心烦意乱,立马叫把外面叫的乌鸦窝都拆了。
看他头上的牌匾:勤于守成;导演含蓄的评价
想到对策,末了,又叫下人不要拆了。听见海瑞把何茂才的供状拿出来,并且不愿意删减对皇上不敬的话,他夜晚坐着,乌鸦窝已经被拆了。
接着他站起来,吟诵“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又亲手上梯子,把窝又搭了起来。
如果他是君子,就不会反复拆这个乌鸦窝;如果他是小人,就不会搭好乌鸦窝。可以说,他的一生都在这拆与搭之间。
赵贞吉学的是心学,以为或者自以为自己有本事做到“两全”,也就是“会做媳妇两头忠两头瞒”。但其实他的忠君思想,已经缓慢的把他拉到嘉靖一边。
升任户部是嘉靖点头的,入阁也是嘉靖一手提拔的,赵贞吉效忠嘉靖有错吗?但这有一个问题:赵贞吉本质上其实是在向严嵩的路走。他当然做不了严嵩,可是他已经陷进去了。
海瑞在浙江时就说过两句话:
最后能置我死地的不是织造局,而是赵贞吉。
为什么?
因为赵贞吉要干的,便是没有郑泌昌的郑泌昌那一套。
忠君和天下百姓,做一个选择题,赵贞吉选的是君。忠君的路走到极致,就是严嵩。
所以他承诺胡宗宪要把徽商送走,没有做到;承诺谭论要报胡宗宪这样的人,也没有做到;这不是他出尔反尔,他其实是在忠君做事而已。
赵贞吉始终没有能够超出自己的地位,而看到整个朝局。换而言之,他是局中人。胡宗宪比赵贞吉高明的地方就在于,他虽然是局中人,但心其实超越到了局外。
无论他对谭论说的“知人知势”论,还是对于毁堤淹田案件快刀乱麻的处理,都能体现出他的智慧与练达。
倒严也罢,清流也罢,顺裕王也罢,几方势力你下场我登场,他看得清清楚楚。张居正甚至出了这样的主意:干脆让浙江彻底乱上一场,以此倒严。
但浙江的百姓怎么办?而正是胡宗宪在,所以双方都没有得逞。他是忠君的,不然嘉靖不会说他,公忠体国。但他心里放的更是江山和百姓。
他始终是在顺势而为,无论是在严嵩门下做官也好,倒严中剿灭倭寇也好,还是归隐回乡,当事情无法而为之,在忠君、忠师、忠百姓冲突中,胡宗宪一个优点就是,他选择忠于自己。
也有一个细节:
严嵩让严世蕃给胡宗宪的信中,其实有这样一句话,
汝贞呐,我八十一了,死了没多大关系,东南的大局可不能没有你呀。为你想,也得休兵歇战了。
这句话精妙之处就在于“为你想”三个字。倭寇除掉之后,他自己的结局是什么,是清清楚楚的事。换个人,完全可以“缓剿”,这样自己稳了,靠山也稳了,可谓一举两得。
胡宗宪烧了信件
但胡宗宪是这样说的:
逐水草而居,顺天时而动,这才是最大的理呀。
我只是不愿意扭曲自己的本性尔。这就是忠于自己。大丈夫不在于陷于局势,而是看清局势之后,依然坦然迎接自己的命运。
至于双方的结局,胡宗宪是坦然接受自己归乡命运的,他甚至都没有参加浙江官员给他办的庆功宴;至于赵贞吉,违背本心说王用汲是海瑞朋党的那一刻,他就翻不了身,为百官所不容。
他是如此落寞,而百官走的又是如此干净,空空的座位全都无人,嘉靖之后,可想他的结局。
说句题外话,其实作为臣子来说,他们都败了,因为他们都有才而未尽其用。借用《万历十五年》中的观点就是,以道德取代法治,他们都成为了明代制度的牺牲品。
饰演胡宗宪的是王庆祥老爷子。老爷子完成度很好,显然刘和平对胡宗宪具有某种程度的喜爱;王庆祥在《北平无战事》里饰演的是方步亭,在最新剧的《大秦赋》中饰演的是秦昭襄王嬴稷,老爷子表现依旧出彩!
饰演赵贞吉的是徐敏。他在《雍正王朝》中饰演的是太子胤礽,绝了,一下没有认出来,可能是配音原因;在《走向共和》中,他饰演的是庆亲王奕劻。
都是出彩的老戏骨啊!
先说结论,个人认为两人不相上下。
从剧中看,两人对时势的判断都很精准,具体来说就是改稻为桑这一国策本质,以及选在浙江试行的目的、走向都很清楚;精准的判断了嘉靖、司礼监、严党、裕王几方势力的相互关系及其在浙江的代理人;对每一位在浙江出头露面的人物性格的把握也非常到位。最厉害的就是两人都在浙江及其复杂的局势里脱颖而出,实现了各自的政治报复和理想。
最后说明一下,题主说的权谋只是一种行为方式,不应以结果反证其高明与否,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价值取向的不同必然导致对结果判断的倾向性不同。
通俗点讲,剧中两人都在干擦屁股吃X的活儿,一个只想当官,所以吃稀X和稀泥,一个不想苦了浙江百姓、一心抗倭,所以吃干X,干实事。稀的干的都是X,不存在谁的X香的问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42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