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5岁的年纪,亲人生活已难自理,这种情况到底该放慢奋斗的脚步陪伴照顾,还是学会放下去拼搏自己的未来

钱固然重要,但亲情是用钱买不来的,不要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

现在有不少人,都把以前30而立这句老话,理解成30岁要有自己的事业。其实这种想法并不对,30而立原意的意思,并不是说人到了30岁后,就要有属于自己的事业。

30而立这句话,出自于孔子在晚年的时候,对自己前半生的概括,原文是这样的: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这句话是以吾(吾,是古代对自己的称呼,也就是我的意思),向自己弟子讲述了,自己从15岁开始学习,到了30岁觉得自己学有所成了,到了40岁他又感觉到迷惑,等到他50岁的时候,也就想通了,要知天命,不受他人眼光及环境的影响。

孔子引用自己在不同年龄阶段,述说不同的心境,其实也就告诉人们一个道理。

在15岁到30岁前这段时间,是一个人,从学习到自己定型的一个过程。

30而立并不是说要有自己的事业,而是在这一时间段内,你要培养自己独立的人格、能明是非,有正确的价值观,知道为人处世的原则,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从古人的价值观来看,如果自己亲人已经生活不能自理,自己是选择放慢学习的脚步,还是放手去拼搏一下呢?

不用我多说,我想对中华几千年以来,传统文化有所了解的人,都应该知道,孝敬老人,是属于优良传统美德,所谓百善孝为先。

这种优良的传统文化,也符合现今的公序良俗。

试问,一个人为了将来有个更好的生活,对自己生活不能自理的亲人,不管不顾。那他眼中除了自己,还有什么呢?连自己的亲人都可以不管不顾,他还是个有着正确三观的人呢?

要知道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马无欺母之心,连动物都知道孝顺自己的父母,作为高级的“动物”人,难道还如这些动物吗?

在25岁的年龄是为自己拼搏,有个更好的生活重要,还是照顾自己生活不能自理的亲人重要?

人活一辈子,有人为了追名,有人为了追利。追名是为了什么,让自己流芳千古,追利是为了什么,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

不过一个人,如果他连自己父母生活都不能自理,他却不顾不管,那他可能会流芳千古吗?肯定是不行的。

活着为了追利,也就是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如果从人性的自私来说,这种想法也不能说是错的。但要是抱有这种想法,你可想过后果吗?

你可以为了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对自己的父母不管不顾,别人和你没有血缘关系,背叛了你,或者踩着你肩膀往上爬。这时候你去指责别人不讲人情,是不是有些搞笑呢?

当对你不利的时候,你希望别人讲规矩、讲人情关系,当对你有利的时候,你又给自己找借口,那些传统的讲究,已经不适应当代了?

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亲人,真的意味着让你失去拼搏的机会吗?我想未必

我有个亲戚因大学读的专业,曾经没少被村里人嘲笑。他学的是水产养殖专业,当一些村民知道他所学的专业,纷纷嘲笑他:“养殖还要去读大学,你不如把学费的钱给村里的某某,他斗大字不识一筐,不一样在养殖,每年还赚不少钱,你浪费时间、浪费金钱,学这个有啥用呢”?

亲戚对这些冷嘲热讽,置若罔闻。

毕业后,他不像村里其他大学生一样,选择去大城市打拼,而是回到家乡养虾。

我亲戚没有像同龄人一样,在年轻的时候,选择去大城市打拼,他选择留在农村,一样做出了自己的事业。他现在的生活条件水平,可是比那些选择外出的人,收入要高得多。

我亲戚在农村能干出一番自己的事业,和他所学的专业是离不开的。但其实在农村也是有不少人,他们没有进学校学习专业知识,他们的收入,也不比那些外出打工的人要差。

比如,我们村以前也有一个人,他本来是跟着别人去外地做建筑,后来他自己回家创建了一个建筑公司,承接盖房、装修,房子修补等,现在也是属于村里富裕的那群人。

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去大城市发展,机会是会更多些,只不过多数农村外出打工的,他们也就只能每个月拿固定的工资。而那些选择留守家乡的人,并不见得成就一定比外出打工的要差。

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的,是花朵在哪里都会芬芳。

农村有广阔天地,只要你有敏锐的商业嗅觉,你一样可以在农村做出一番事业来。在农村做事业,照顾自己不能自理的亲人,并没有任何冲突。

结论:

人的这一生,多数人都是在平凡的岁月中度过,衡量一个人的一生,不应该是以他能赚多少钱作为标准,而是要看他的为人处世。

如果连亲情都可以抛弃的人,这种人无论事业做得多大,他的风评也不会好。他的日子也不会过得开心,他会时时提防身边的人,害怕别人和他一样,这种人除了自己是不会相信任何人的。

在拼搏的年龄,遇到亲人生活不能自理,理应以照顾自己亲人为首要任务。拼搏并不是说只有去大城市才行,在农村也是可以的。

退一步来说,就算你外出拼搏,就能保证自己一定大富大贵,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样,过着朝九晚五的平淡生活。

中国是一个讲究传统的社会。我们来看看我们的老祖宗当年是怎么做的。

忠孝是古人最讲究的节义, 忠是忠君爱国, 孝是孝顺父母, 这是一个国家立国的根本。古人事君为父, 君父君父, 是古人天大的事情。古人一般都是一个大家庭在一起, 上有父母侍奉, 下有子女抚养, 夫妻二人农耕女织, 供应一家的吃喝。老人一旦需要花钱看病或者看护, 用钱的顺序一般是这样的, 家里的结余首当其冲, 余钱用完了, 可能先去借点钱, 借不到了, 就考虑卖地卖房, 最有实在买有办法了, 也的卖身救父母亲人的。一旦父母过世, 家里没有钱办丧事的, 卖身葬父母我们在很多文艺作品中也经常能看到。

如果男人远离本乡在外面做官或者经商, 没有条件把整个家庭带出去的话, 必须留下妻妾在家处理所有问题, 侍奉长辈, 抚养子女,自己只能孤身一人出去奋斗的。

当年的国家当权者也十分注意忠孝节义的培养, 如果家中父母需要人伺养, 可以向政府请假, 政府必须同意假期并发给路费和奉养费。如果家中有老人过世, 可以给假期最多三年的丁忧期。 丁忧期间, 没有特殊情况是不允许在外处理事务的, 否则就是犯了死罪, 要判斩监候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42405.html

(0)
上一篇 2022-12-27 上午11:50
下一篇 2022-12-27 上午11:57

相关推荐

  • 小姑子带自己的三个孩子在娘家过年,你们介意吗

    我说一下我们四川农村的规矩,初二初三女儿回门,女儿们都带着一大家人回娘家,我婆婆每年都带着一大家十几口子回娘家去,所有的舅舅舅妈欢天喜地的迎接,还有个规矩是女婿上门是贵客。所以每次…

    爱问 2022-04-19
  • 还记得那些让你彻夜难眠的经典游戏吗请回答您玩的时间最久或氪金最多的一款

    一晃眼大话西游2已经陪我们一起走过了整整16个年头,不管如何在整个游戏行业里,它都算是一款非常成功的作品。尽管有玩家不停的吐槽游戏变味儿,也有玩家嫌弃如今太过于氪金,但是不得不承认…

    爱问 2022-12-14
  • 周易占筮学怎么样

    《周易》原本是一部纯粹的占卜之书。孔子为《易经》做传后,赋予了《周易》德义。此后,《周易》分为易理派和占卜派。 【我做的读书笔记】 鄙人读过《周易》三遍,有做了详尽的读书笔记,并写…

    爱问 2022-08-12
  • 19-20赛季湖人客场14连胜

    背靠着大球市洛杉矶,紫金湖人总是万众焦点。随着詹姆斯的加盟,使得球队实力,整体有了质的飞跃;队中几位潜力小将,更是在老詹的影响下,得到了显著的成长。这种正向的促进作用,能帮助年轻球…

    爱问 2023-03-25
  • nba一号位打到五号位的球员

    别看当下NBA联盟,由于各种严厉的处罚措施约束,球员之间打架斗殴的情况已经十分罕见,但是在十几二十年之前,在NBA赛场球员之间打架却是非常司空见惯的事,想要成为超级巨星,必须在打架…

    爱问 2022-09-07
  • 欧洲疫情大流行死多少人,全世界疫情导致多少人死亡

    现在意大利的感染人数已经有所下降,根据2020年3月24号的数据,意大利新增病例已经减少到每天4789人,但是死亡病例已经达到了6077人,已经接近自然死亡率。 并且,每百万意大利…

    爱问 2023-06-03
  • 大学毕业后去大城市还是回家发展

    真的不好说,没有正确答案,完全要看个人意愿,个人才华以及性格等因素,有的人天生性格内向(或者外向但没有大方向,正确目标),出去闯势必要走好多弯路而最终也许还是空手而归,他的性格不适…

    爱问 2023-03-11
  • 为什么金庸的作品翻拍不断

    诚邀回答,金庸先生的小说作品被无数次搬上荧屏,我们如果要探讨不断翻拍是好是坏,那么首先要搞懂为何金庸武侠剧被不断翻拍,哪怕顶着被唾弃的骂名,创作团队也要趟这趟浑水,本人总结原因如下…

    爱问 2022-05-20
  • 何时能摘下口罩

    我觉得,结合最近的新闻,短时间内不太可能有便宜的口罩,快看看小伙说的对不对吧 很高兴可以回答你的在现在疫情的这个情况下,平价口罩很不好买,但是也是可以通过自己所在城市的官方渠道进行…

    爱问 2022-11-03
  • 通过这次疫情给你最大的感动是

    《人民日报》曾这样评价钟南山先生: 84岁的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 很多人够专业,但未必够勇猛。 很多人够勇敢,但未必够担当。 但真正能同时做到够专业…

    爱问 2022-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