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不完善的,包括父母。原生家庭对每个人都会有伤害,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在原生家庭中需求不被满足时那种匮乏感是如何影响我的心理、情绪及生活的。 向别人请求帮助, 这对我来说是很难说出口的,不到万不得已,我不会向别人提出要求,而是尽量自己承担和解决。这个性格特征,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困扰,集中体现在我做办公室主任的那段时间。只要不是很明确的是哪个股室的工作,我都会默默地揽过来,然后因为分配不下去,我的工作量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急剧增加,我一方面身体上承受大工作量,一方面埋怨自己没有力量在自己和别人之间划分清楚界限。在身心俱疲的情况下,以频繁生病迫使自己对这一切做了个了结,争取调到了现在的工作岗位,刚好与我搭档的同事也好合作,才使我的身体能有一个喘息的机会。
那我为什么没有办法拒绝别人,也从不向别人提出要求?在生命之初,我肯定是提出过要求的,只是大多数情况下得不到回应,或是受到指责,让我觉得有需求是罪恶的,所以对有需求这件事我是羞于说出口的。小时候的事都不记得了,但这种情绪和认知会留下来,持续影响我的生活。初二的时候,有一次,特别想喝一瓶汽水,当时只有一种冰峰汽水,售价0.27元。我也是想了很多次,才向父母提出这个要求的。我妈在家是没有发言权的,所以在整个过程中,她没说一句话,我少有地固执地向我爸要一瓶汽水,经过短暂的交锋,我没得到,被拒绝了。这件事,我耿耿于怀,前段时间说起来还是气愤填膺。可能没有人会理解我这种情绪,不就是一瓶汽水吗?至于吗?至于,生活就是许许多多的小事叠加在一起的,我对别人的失望也是这样积攒起来的。在2012年左右吧,有一种塑身衣刚流行起来,一套10358元,我买了,然后就放那,也没用,因为穿上不舒服。我为什么要买,我当时向家人是这样解释的,“让我任性一次,它可能看起来没用,但它或多或少的填补了我的匮乏感,让我知道,我的需求是好的,我可以随心所欲地满足自己的需求。”
小时候0.27元的匮乏需要现在的1万元才能填补得了。
有次,和老公说起这段往事,他和我是初中同学,他的一句话点醒了我:“早知道当时你那么想要一瓶汽水,我会买给你。”是啊,一瓶汽水可能在当时就是向父母索爱,既然他们不能给我,我为什么不自己买给自己,自己爱自己呢?于是我连续三天喝了冰锋汽水,然后我放下了对初二那瓶汽水的执念。
今年过年的时候,在我爸面前说起了这段往事,他不记得了,包括近几年说过伤害我的话,他都说没有说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提起他从来不给我们姐弟三个买个零吃呀什么的,他一脸自得,认为这是他重要的育儿经。当时很气愤,但回过头来想一想,我在干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世之道,我是想要改造他吗?非得让他按照我的想法来生活吗?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于改造他人,对于别人,我们除了尊重他的选择,没有权利改造他人,对他抱以不切实际的期望。于是,我放下了对爸爸的执念。特别是看到他说起小时候爷爷对他的冷漠,痛哭流涕。我突然明白他的不易,他是没有满足我的许多需求,他对我的疏离使我都无法确定他有多爱我。但他也是拼了全力,在以他认为的方式爱着我们。我们姐弟三人全都考学出来,源自于他对我们持续的鼓励和期望,他在我们懵懂的时候给我们一条明确的道路,考学才是农村孩子的唯一出路。一个农民,家里一个中专、一个本科、一个研究生,期间供我们上学受了多少苦,顶了多大的压力,实在是难以想像,就这一点,父亲仍是我心目中的英雄。现在,我们姐弟三人均衣食无忧,这都是父母为我们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委屈的孩子,从现在开始,让我们自己去爱、去呵护那个小孩,化解小时候的创伤带给我们的情绪,让你我都走在自我认知这条路上,来一个“自我认识”的英雄之旅。
原生家庭带给我很深的伤害,比如:因为我是家里最大的孩子,弟弟妹妹们犯了错,挨打的也是我;妈妈心情不好,挨打的也是我。记得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我在上小学二年级,老师给每人发了一本新华字典,要求第二天上学带7角钱,是交字典的钱。当时我好高兴呀,有了自己的一本字典,就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第二页上。
可是回家后,父亲就是不给钱,说买不起,让我第二天把字典退还给老师。第二天,我给老师说父亲不给钱,老师又说谁让你把名字写上去了。
我左右为难,哭了一早上,中午也没有吃饭。下午不上学,躲在树荫下哭。一直到晚上,以不吃饭反抗父亲,最终是父亲踢了我两脚,给了我7角钱。
现在已完全化解了这些痛苦,原谅了父亲。知道父亲也不容易,那是,孩子多,不能每个都能满足要求。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42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