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历史没有如果,也不可能重来,但不妨咱们多做一些假设,以史为鉴,这样可以多多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让咱们的人生之路少走一些弯路,回到正题,鲁智深当梁山老大,梁山不招安和招安的结果会是一样,只是坚持时间长短的问题,理由如下:
首先可以肯定说,如果是鲁智深当梁山老大,招安就是不可能的事,因为他本身看透了朝廷,也一直反对招安,他是断然不会推动任何招安活动的。同时从鲁智深之前领导二龙山的情况来看,他确实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绝大多数人,但是梁山上有那么多朝廷的投降将领,他们能留在梁山,很大的原因其实不是因为哪一个人的人格魅力,而是因为他们看到了招安的可能性,所以如果鲁智深不招安,就意味着梁山的规模很难做大。
其次,在梁山规模无法做大的情况下,那么它自保的风险也就会大大增强,只要朝廷全力围剿,梁山必将会成为第二个二龙山,那时就算是鲁智深再有人格魅力也无济于事。
所以说,换个领导人根本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关键在于梁山好汉的性质和选择走的方向,他们的性质和方向已经决定了绝对不会有好下场。
鲁智深乃关西人,自隋唐以来,关西出武将,鲁智深就是个鲁莽武将。
从鲁智深个人性格来讲,就是个豪爽、傲慢,放荡不羁,反叛性强;因为这个性格,鲁智深若当了山寨之主,断然不会像宋江一样,走曲线投降的道路。
那么,假如鲁智深当了梁山之主,又不投降朝廷,等待梁山的会是什么结果?
第一个结果,鲁智深能否管制住梁山的众好汉?梁山的众好汉会不会服从鲁智深的管理?这是个首先应该考虑的;假如,鲁智深的威望不足以控制梁山众好汉,估计会出现争权者,鲁智深有可能成为王伦第二,梁山由此而进入混乱,最终自己把自己给瓦解了。
第二个结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主自立,自成一体。也可能,在鲁智深的领导下,梁山继续扩大影响,收集或购买一些女性入伙,按功劳大小配给,渐渐地世俗化,男耕女织,成了大宋朝的国中之国。好像梁山除了水域,并无多少土地;能否承载得了这帮好汉和他们的后代,值得考虑。
第三个结果,被朝廷消灭。这个可能性最大。假如朝廷并不去进攻,只是派重兵把梁山团团围住,不放一人、甚至是一只鸟出去,几年下来,湖里的鱼被阮氏三雄都给打完了,饥寒交迫下,估计梁山好汉全都变成梁山孬汉了,各个英雄也渐次成为狗熊了。
第四种结果,梁山化整为零,一个一个地溜了,最后只剩下鲁智深一人,露着一身的花绣,端坐在第一把交椅上,怒睁着两眼,圆寂了。
我想,估计无外乎这几种可能吧!
我胡乱聊一聊:其实理智的看,诏安是最好的出路,虽然结局挺惨惨;但反过来想,鲁智深当大头领,首先要面对服不服众的问题,当时108将里面有朝廷降将,有衙门官吏,有贩夫走卒,有流寇地痞,还有黑店老板等等,成员太过混乱,虽然鲁智深是提辖出身,但注定声望超不过“及时雨”宋江,可能梁山众人分帮结伙成几个派系,最后分崩离析,火拼导致梁山灭亡;其次,假设梁山被鲁智深统一,迅速壮大,还有一个问题,上万人的日常消耗也会让八百里水泊梁山难以承受,梁山面临扩张的问题,不扩张粮草跟不上结局不提,扩张的话,梁山势大无可厚非,各路人马会给几分薄面,但侵犯到各路人马自身利益的时候,难免会出现势力倾轧的状况,可能还会内讧,如果完美的将各路人马并入梁山,就要考虑朝廷不是收编的问题,而是直接剿灭了,小打小闹可以,势大朝廷会认为动摇了宋朝的根基,犯上作乱了,以当时的情况看对皇帝不屑一顾的头领没有几个人,还会出现分崩离析的局面;再次,除却头领之外,当时很多人还是因为朝局混乱,难以生存才入伙梁山的,主要是梁山“替天行道”这四个字,按照当时宋朝百姓的观念,天就是宋朝皇帝且这种观念根深蒂固,从各个方面考虑,鲁智深根本不可能有取而代之的可能,因为吴用只是个落魄书生,鲁智深的性格也做不了明主,所以宋江作为大头领接受诏安,虽然108好汉结局圆满的不多,已经是最好的状况了,虽然是足够的水浒,但时局已经决定了结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43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