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半天评论,每个评论都有道理,但好像又没有道理。就所谓不干……
我个人愚见,估计有以下几点,就事论事,不代表任何个人政治倾向和爱不爱国也无关,各位看官,切勿上纲上线。
第一,无核心科技和竞争力。现在所谓互联网、物联网宣扬的新业态、新经济,不过是搭建的平台而已,毫无核心科技可言。互联网根服务器在🇺🇸,一旦关闭什么BTA瞬间秒成渣。各大平台的电脑操作系统,基本建立在微软Windows系统之上,手机平台的安卓系统归属Google ,ISO系统归于🍎,……高通打个喷嚏,中兴通讯,华为都要下雨……反观,BTA真正创造了什么?一个个的概念?线上也好,线下也罢,不过就是制造恐慌,换着法的引流,最终达到垄断获取暴利,流量不是无限的,现在基本已经无流可分了,又无真正核心的科技,那么拐点到来是必然的。
第二,动摇由政府主控的经济调控工具。所有主权国家,经济调控是维持国家增长和发展的重要工具。通过准备金、利率、货币流通量等等工具,来维持物价均衡、贷款利率等等……而现在的互联网寡头正在通过各种宝、各种条……屏蔽央行的调控,替代银行的作用,不仅让年轻人背负了大量的贷款,巨大的资金池沉淀,犹如高悬的“堰塞湖”,一旦溃坝,对整个国家的经济造成的冲击,将会使整个经济倒退几十年。
第三,互联网的经济模式,不但不能促进经济和实体发展,反而会引发衰退。这种平台搭建模式,是将所有同类产品放在一个平台进行低价倾销的模式,在平台固定收费和排名制度的约束下要想获得更大利润和维持更靠前排名,只有采取薄利、或者无利模式,先击垮所有同类或者缴更高营销费用,保持销量获得利润。当所有企业都陷入泥潭,那么再无开发新品、精品的利润支撑,连老产品也可能走上偷工减料、制假造假的误区,无利可图更不可能有新的资本参与竞争和研发,常此已久,实体经济必然萎缩、破产,直到整个社会全部被低价、劣等、有毒有害的产品充斥。
第四,随着财富的沉淀,阶层开始固化,底层获得成功和进阶的机会越来越少。再加上各位寡头的高调和阶层圈子的抱团,对政权的敬畏和对道德的漠视,势必引发高层和底层的不满,那么就意味着洗牌的机会越来越临近。
……
当然,还可能有其他原因,我的水平还达不到,或者限制了我的想象。但是资本是最敏感,也是最能看透看破事物本质的,当大批撤离肯定有其重要原因,看破不说破才是最聪明的做法。
说了半天,不知道说的啥,还是睡觉稳当……
究竟是谁在抛售阿里的股份?
阿里股份减持的背后是苏宁、富士康、软银这些“大财团”,他们抛售减持的理由其实我们心中也大都有数。
苏宁:苏宁的电商业务布局其实与阿里有较大的交叉,甚至可以使用“竞争对手”这样的词汇形容两者之间的关系。商业路上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关系,在适当的价位止盈、分道扬镳也是一种明智的举措。
富士康:据统计,富士康的订单之中苹果相关的业务占据了总业务 40% 的份额。但是由于国产品牌手机的异军突起,苹果的日子也不好过,销量锐减,价格也不再“高贵”。富士康因此还被曝出裁员 5 万的大新闻,为了回笼资金流,在资本寒冬“活下去”,抛售阿里股份也是选项之一。
软银:最近孙正义的软银日子也非常不好过,新闻屡屡爆出软银债台高筑的消息,为了归还高高在上的欠款,扩充资金流,收割一波阿里的“摇钱树”也是合理的。
阿里遭遇减持也合乎情理
(1)股价接近历史最高位
阿里巴巴现在最新的股价为 186.19 美金,距离历史最高位 211.70 仅有 13.7% 的差距,各路资本见好就收,在行情尚且可观的时候选择落袋为安也是一种投资智慧。
现在的美股距离历史高位仅有一步之遥,以纳斯达克指数为例,当前为:7964点,历史高位8133 点,也仅仅只存在 169 点的差距。涨的越高,风险也就越大,是个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而且从 2009 年至今美股已经接连走了 10 年的大牛市!
(下图为阿里巴巴的月 K 线走势图)
(2)业务布局分散、故事水分太多
阿里旗下有好多“金刚”,比如阿里云、蚂蚁财富、网商银行、达摩院、淘宝为首的电商平台、菜鸟网络等等,涉及电商、新零售、大数据、物流、互联网金融、芯片、人工智能许许多多的概念。
宏大版图的愿景是美好的,不过一个个业务的发展、成熟也都是需要时间和不断投入的。现在阿里系真正能够稳稳实现盈利的也不过就是电商板块,其他不少的板块还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就好比达摩院,什么时候能够有产出还是个未知数。
上图为 2014 年至 2018 年阿里巴巴的净利润走势图,曲折的趋势也能看出其中的不稳定因素。随着传统的电商业务遭遇京东、拼多多等平台的挤压,互联网金融又遭遇理财通、银行理财APP的“异军突袭”,业务越来越难做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阿里巴巴现在的市值已经高达 4796 亿美金,按照 1:6.72 的汇率进行计算,折合下来约为 3.2229 万亿人民币,要知道“宇宙第一大银行”,2018年全年净利润将近达到 3000 亿人民币的工商银行市值才只有 2.04 万亿,阿里巴巴比它多了整整 57.99%!其中存在泡沫是显而易见的。
总结
只要是用于交换的商品、股票总是会经受大行情、以及其自身真实价值的影响而发生行情的起伏波动,所以面对阿里遭遇大资本的减持我们也需要理性去看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43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