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将帅大才,却终究一代词宗
《人间词话》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中境界:
而那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就是最后的境界。
辛弃疾的一生,道不尽的传奇与辛酸。
少年握槊,气凭陵、酒圣诗豪馀事。
缩手旁观初未识,两两三三而已。
变化须臾,鸥飞石镜,鹊抵星桥口。
捣残秋练,玉砧犹想纤指。
堪笑千古争心,等闲一胜,拼了光阴费。
老子忘机浑漫与,鸿鹄飞来天际。
武媚宫中,韦娘局上,休把兴亡记。
布衣百万,看君一笑沈醉。
——念奴娇
辛弃疾生于金朝,祖父辛赞在金朝为官,并且官职不小。
他本可以活的平凡且精彩。
就像同学党怀英一样。
耿京造反,是活不下去。
而他起义追随,却是因为满腔报国热血,抗金复宋之情根深蒂固。
耿京了解辛弃疾人才出众,不过却只识其文采。
职以笔墨差事。
直到他单枪匹马擒下了盗取大印的义端和尚。
众人才知道他原来武艺也出众。
采石矶一战,完颜亮大败,祸不单行,后院又起火:完颜雍拥兵自立。
完颜亮首尾受敌,本欲在长江与宋兵决一死战,不料部下叛变,身首异处。
完颜雍继位,大赦天下,下令:在山为贼寇,下山成良民。
于是起义军多有归顺者。
这个时候,辛弃疾见识不同众人,他力劝耿京:降金不如降宋。
耿京听了。
派遣辛弃疾等11人奉表归宋,宋高宗委任耿京为天平节度使。
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趁辛弃疾等人不在,张安国叛变,杀害耿京,率众降金。
辛弃疾闻听,大怒,率领50骑兵直驱山东,奔入5万人中,将正在饮酒作乐的张安国捉拿,并且号召耿京旧部归宋,把张安国押到建业斩首。
此时辛弃疾,才22岁。
这番过人胆识,惊动宋高宗,也闻名于天下。
辛弃疾南归。
自此在南宋,余生四十余年,本欲尽毕生才干,肝脑涂地,北上收复山河。
然而终生只能作词而叹。
他时常想起年少之时,他却不知道:少年横槊,横槊也只在少年。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摸鱼儿》
他一直梦想,能统帅三军。
可,宋室一直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孝宗后期,湖南多盗,朝廷想起了他,让他平叛乱,辛弃疾继任后,立“飞虎军”,铲除盗乱,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他干的很出色,可宋室一度无抗金之意,北上之心。
他也渐渐感觉到了自己在官场中“不为众人所容”。
几番继任,都是无关战场的官职。
即便如此。
也没有安稳。
他曾七次被弹劾,屡番被革职。
可他不曾放弃。
纵使赋闲在家,却始终不忘国仇民恨。
中原已非国有,靖康之耻犹未雪,而君王西湖歌舞,民族大义全然不顾。
他从来没有想过比国家还重要的事情。
可是国家也从来没有想过他很重要。
但他没有失望,南归不忘北征,国家大事大于个人小誉。
可天子不明,朝臣不一。
上献《十论》《九议》《美芹十论》。
都石沉大海。
不仅如此,接连四年,改官六次。
与民族战事愈来愈远。
他叹息,怨恨。
唯有将愤懑寄于词中。
想那掌中舞罢萧声绝的赵飞燕,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玉环。
昔时天下之宠爱集一身,最终不也都落了个悲惨凄凉的下场。
笔锋所指,盛气凌人。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
淳熙八年,辛弃疾任江西安抚使。
这一年,江西一带发生严重的饥荒,朝廷命其处理赈灾事务。
他到任后在要道旁张贴“闭籴者配,强籴者斩”,以控制粮食买卖;
又拿出官府的钱,派能人从外地运粮。
这些举措使得粮价稳定下来,民众得以购买粮食。
他也因此受到了宋孝宗的嘉奖。
他似乎看到了希望,可希望很快破灭。
同年冬天,他又被弹劾。
这一次,他终于失望了,他终于明白,朝廷终究不会重用他。
无论他是否可以。
他选择归隐田园。
可胸怀激昂之心,慷慨之志。
又怎能志在山水。
他做不到像陶渊明那样,无弦之琴,亦能奏鸣曲。
他恨,恨世间再无如孙仲谋一样的英雄人物,赤壁之战,火烧八十万雄兵。
京口此亭尤在,江河不改,青山依旧,但历史却是风云变换、物是人非。
时间一如长逝的流水。
抺去了历史英雄的丰功伟绩,也卷走了风流人物的风采神韵。
世无英雄,奸臣当道,天子昏庸,致使曾经英雄辈出的锦绣江山痛落敌手。
看不到收复故国的希望。
这一切,痛心疾首。
新执政者韩侂胄,虽有战心,却无准备。
很有可能是下一个文帝。
欲战需有将。
他想朝廷再度起用。
虽年已六十有余,可壮志尤在。
他也会一饭斗米,肉十斤。
以示尚可用。
哪怕这样,他也知足。
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
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
白发西风,折腰五斗,不应堪此。
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
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
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
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
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水龙吟》
嘉泰三年。
北方蒙古壮大,金国被挤压。
把大军又往南开进。
国家尚未北伐,贼寇却先南征。
危急关头,韩侂胄想起了辛弃疾。
时辛弃疾已经64岁。
即便如此,他也激动的不以久闲为念,不以家事为怀。
单车就道,风采凛然。
他高兴极了。
仿佛又回到了当年那个横槊的少年。
辛弃疾名望出众,韩侂胄想利用他招募抗金力量。
人心不古,但他乐意。
他担任镇江知府,打造了军服,招募士兵,训练了一支精锐军队,准备抗金。
自己等待的时刻终于来了!
终于来了么?
他又被弹劾!
开禧元年秋。
韩侂胄把辛弃疾从镇江调回绍兴府任知府。
他灰心丧气,无奈只能接受。
然而弹劾之人仍未罢休。
他还没到绍兴。
韩侂胄又把他革职。
他长叹:华发早生,此生再无为国之心。
他回到铅山。
第二年,正如他所预料。
南宋与金国的战役失败。
仓皇北顾!
十二月,南宋向金国求和。
次年,金国要求南宋把韩侂胄的人头送到金国才答应议和。
韩侂胄大怒。
欲再次用兵。
又想起了辛弃疾。
可他再也出不了山。
诏命到达铅山的日子。
辛弃疾已经病重。
九月十日。
他抱恨入地,赉志以殁,终年68岁。
临终之前,最后两字:
杀贼!
杀贼!
,我也发表一下意见吧!最近在看一本书,蒋勋说宋词,这本书里介绍了宋词的兴起,与唐诗的区别,受益良多!如果有对宋词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看。
回到题目,我最喜欢的宋朝词人是柳永,说到他比较受人欢迎的作品或者说比较熟知的作品可以说是雨霖铃了。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在离别的时候应该是情绪最低落的了,更不要说,在冷冷清清的秋天。这首词说出对离别之人的不舍。
柳永,原名三变,后改名柳永,北宋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而词跟诗不一样,诗是士大夫阶层的专属,词是用来唱的,是伶工之词。词更多是流传于市井之中。凡事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这也是对柳永词的一个高度评价。
而我最喜欢他的《鹤冲天》一句话是,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可以这么理解,我宁愿把考取功名的浮名,换一杯酒,听女孩子唱一曲。这首词,是在柳永考取功名失败后写的。宋仁宗知道了,便说,此人好浅斟低唱,不要浮名。且填词去吧!柳永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面对失败,不气馁,调侃自己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
柳永流传于世的词不多,描写也差不多都是市井生活,市井里的爱情,市井里的人。用一句话说,是最接地气的人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43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