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刘备和曹操,各有千秋,各有所长,但是论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曹操更胜刘备一筹!
我们来做一下人物分析,第一,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谥号武皇帝(魏武帝),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朝天子刘协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获封魏公,建立魏公国,定都河北邺城,而后进爵魏王。去世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政治上,曹操开始走上仕途就试图用比较严格的法律改变当时权豪横行的情况。由于祸在中央,曹无法施展自己的意图。到他自己掌握政权以后,才得全面推行抑制豪强的法治政策。他说:“夫刑,百姓之命也”;“拨乱之政,以刑为先”。他起用王修、司马芝、杨沛、吕虔、满宠、贾逵等地方官吏,抑制不法豪强。如果把袁绍和曹操在冀州先后推行的治术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情况:“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在袁绍的宽纵政策下,“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所以袁绍虽兵多、钱多、粮多,终为曹所败。曹得冀州后,立即“重豪强兼并之法”,因而收到了能使“百姓喜悦”的效果。司马光说曹“化乱为治”,并非无据。
军事上,曹操钻研兵法,有高深的军事理论,曾熟读孙武、吴起等前代军事家的著作,在习诸家兵法的基础上,写成《兵书接要》一书,结合自己的战争经验加以论述。所撰《孙子略解》,开创整理注释《孙子》十三篇的先河。他主张“兵以义动”的战争观,强调师出有名,符合道义。在战略战术上灵活多变,因事设奇、任势制胜,兵不厌诈。并且治军严整,法令严明,一次在行军途中,曹操传令不得使战马践踏麦地,如有违犯,一律斩首。士兵皆下马步行,惟恐踏坏麦苗。可曹操的战马因受惊吓踏了麦田。他即拔剑割下自己一撮头发,以示处罚,足见执法认真。《通典·兵典》中收录的《魏武军令》、《魏武船战令》、《魏武步战令》等,也反映了他严明的军令。
经济上,他实行屯田制,在当时的战乱年代,人们流离失所,大量的田地荒芜,在当时社会环境下,农业为主要支柱产业。屯田以国家投资的方式保证再生产,工作效率高于普通的自耕农。因此短时间内就使地方“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屯田有效地解决了曹操集团的粮食问题,所以曹操说:“后遂因此大田,丰足国用,摧灭群逆,克定天下。”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后面,又改革户籍,成为户调制,对土地所有者(包括自耕农和地主)收田租每亩为四升,每户出绢二匹、绵二斤,“他不得擅兴发”。这一政策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得到了一致的拥护。包括兴修水利,保障大量农田的水源灌溉。以及,他倡导廉洁,用一句话来概述,曹操的遗嘱中,也体现了自己的一贯俭朴的风格:“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
在文化上,他喜好文学,喜欢藏书,设立设置了掌管典籍的官吏,广收在战乱中散佚的东汉官府和民间藏书,“采辍遗亡”,藏在中外三阁和秘书省,留下了不少的文化底蕴!他自己也有不少诗词,代表作有《观沧海》《龟虽寿》《让县自明本志令》《蒿里行》《孟德新书》。说明起文采斐然!
对于曹操这样的人物,他的性格极其复杂。他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东汉朝廷高官,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官三代。而他自幼受朝廷恩惠,所以他出仕后,渴望能为朝廷做点什么,希望凭自己可以振兴日益衰微的东汉王朝。可是这个王朝却拒绝振兴,不仅一步步走向灭亡,而且将曹操的热血和激情一点点扑灭。普通的有才之士,遇到这种情况,要么不闻不问,要么随波逐流。而曹操,除了有振兴东汉的信念外,还有更崇高的理想——拯救天下苍生。在他振兴东汉的信念坍塌后,拯救天下苍生的理想正式建立起来,而他要实现这个理想,现实告诉他,只能采取非常规的手段。
在一次次冰冷现实的碰壁后和一次次激烈战争的历练下,曾经的热血青年蜕变成乱世枭雄。
第二,汉昭烈帝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早年刘备都是依附于他人,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刘备此人重以德服人的原则,受到不少人的倾佩。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其临死前举国托付给诸葛亮的行为被陈寿赞为古今之盛轨。
后面,通过他自己的不懈努力,坚持,在赢的赤壁之战后,取得荆州,益州后,建立政权核心。
建立政权后,设立邮驿,为军事通讯方面作出巨大贡献,在治国方面,采用礼,法,威,德,强调“训章明法”、“劝善黜恶”,亦即以法为体,着重公平客观原则;以德为用,着重教化为本。以商鞅之法,却不迷信其权威主义,取其理法,结合儒家教化,把行法与教化合而为一。经过这样的“法治革新”运动,蜀汉政权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吏治也逐渐清明。
但是,在军事上,主要依附于庞统,诸葛亮等谋士出谋划策,自己并无太大贡献。
综上所述,刘备的这种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精神是可以供后人学习的楷模,则曹操,一代枭雄,雄才大略,从小在宦官之家长大,看似从小不学无术,但是从小阅读各种兵法,好文学,无论是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都胜刘备一筹!
这二人都是当时之英雄,而二人的最后结局恐怕两人也都是带着遗憾走的,论识人用人两人都是高手,将同两人不同之处来相比较。
刘备起于草莽之身,是真正的白手起家, 从无到有到一国之主。而曹操是官宦之后,起家时家财胜刘备百倍千倍,更何况曹操家族庞大,要人有人。所以说创业起点当刘备厉害一些。
开拓疆土,曹操不仅与国内诸多军阀相斗,而且北抗匈奴,西征乌桓,维护国家不受外族欺侮,管辖之地国富民强,对内刘备孙权也未曾占到多少便宜。而刘备受制于先期的弱势,起家较晚,只是占据西川,汉中两地。疆土之大曹操胜。
论军事,这两个冤家战斗过很多次,在刘备未有诸葛亮辅佐之前,刘备数次败于曹操,诸葛亮出山后,当然大部分时间诸葛亮都是在后方维护后勤工作,冲在一线的还是刘备,并与曹操争夺汉中。在定军山斩杀夏侯渊,而曹操赶来之后,第二次汉中之战,两人直接亲自领军战斗,曹操再次败于刘备,可以说两人军事水平持平。
但有一条,曹操是胜于刘备的,那就是两人都曾经发起过举国之战。曹操被周瑜火烧赤壁惨败,但是曹操对于惨败之后的维稳大后方工作,相当出色,曹操依然能够抵抗来自孙权和刘备的进攻,并且曹操辖地依然不到大失元气的时候。反观刘备举国之力攻打吴国,白帝城惨败,不到一年,刘备带着白帝城大败之痛离开世间,并且留给诸葛亮的是一个烂摊子,蜀国元气大伤。
其实两人都是人中之龙,综合来说,曹操还是优秀于刘备的,虽然刘备也是大才,但奈何中华几千年,大才之人优秀太多了,这也是中华之幸!。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44606.html